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蘇東坡、秦觀、王安石——《判詞經(jīng)典》之二十二

 有無資料收藏館 2021-09-24
圖片

蘇東坡、秦觀、王安石

——《判詞經(jīng)典》之二十二

“傳統(tǒng)中國無法律。”這是孟德斯鳩在《法意》一書里表達的大略意思。此言一出,迷信者眾,迄今許多西人仍深信不疑。有的人還愛拿蘇東坡的“讀書萬卷不讀律”說事,以證明中國士大夫如何視讀律為下品。其實這也是斷章取義而已?!白x書萬卷不讀律”,出自蘇東坡的詩《戲子由》。子由者,蘇軾的弟弟蘇轍也,同樣是一個了不得的人物,“年十九,與兄軾同登進士科,又同策制舉。”宋仁宗初讀軾、轍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為子孫得兩宰相矣?!钡跋嗖幌嘤忻伞?,兄弟倆以直言好諫忤權(quán)臣,雙雙仕途不順。然而,患難與共,兄弟情深,反倒成就一段千古佳話,正如《宋史·蘇轍傳》所云:“轍與兄進退出處,無不相同,患難之中,友愛彌篤,無少怨尤,近古罕見?!?/span>

圖片

蘇東坡像(資料圖片)

東坡愛開玩笑,跟自家兄弟子由更是如此。子由長得高大,住的房子卻又小又矮,東坡就以這樣幾句詩調(diào)侃他:“宛丘先生長如丘,宛丘學舍小如舟,常時低頭誦經(jīng)史,忽然欠伸屋打頭。”這幾句詩正是《戲子由》的開頭,緊隨其后的就是“讀書萬卷不讀律”,也還是在取笑子由,聯(lián)系到后面那句“致君堯舜知無術”就會知道,蘇東坡哪里是在主張“不讀律”,相反,乃是譏諷子由不好好讀律,這才得不到朝廷的重用。事實上,讀律是大宋朝的一代風尚,法律在社會生活中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正如陳亮所言:“漢,任人者也;唐,人法并行也;本朝,任法者也。”雖然不能就此稱宋代為法治社會,但自開國起便厲行法制卻是事實。宋太祖常常親錄囚徒,專事欽恤。宋太宗更喜歡自己平斷獄訟,甚至說:“朕恨不能親決四方冤獄?!边€曾下詔:“應朝臣、京官及幕職縣官等,今后并須習讀法令?!辈⑶乙?guī)定:“今后進士及第,并試律令大義、斷案,據(jù)等第注官?!彼?,宋代的科舉官僚在進入仕途之前,大都經(jīng)過了嚴格的法律訓練。

蘇軾也不外于此。嘉佑二年試禮部,他的策論題目就是《刑賞忠厚論》,當中有這樣一段話:“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足可見其法律識見于一斑。后來,蘇東坡還有不少文章論及法律問題,徐道隣就說過,“犯時不知”“醉不省記”,這都是現(xiàn)代刑法學里的重要學題,在唐宋法典都還沒有正式規(guī)定時,東坡對此就有精辟闡發(fā)。話說蘇軾試禮部那年的主考官正是文壇盟主歐陽修,得蘇軾文,他欣喜異常,本欲點為第一,只因懷疑是其門客曾鞏所作,為避嫌才忍痛改列第二。后來得知是蘇軾之作,歐陽修曰:“吾當避此人出一頭地?!边@話很快得到應驗,蘇東坡真的取代了老師的盟主地位,惟覺可惜的是,其法律才華也便被光輝所蔽,《宋史》本傳只留下這樣寥寥一筆:“安石不悅,命權(quán)開封府推官,將困之以事。軾決斷靜敏,聲聞亦遠?!?/span>

東坡嘗自謂:“始者學書判,近亦知問囚?!彼m則屢遭流放,大部分時間都在浪跡天涯,但畢竟也有過幾次不俗的地方官經(jīng)歷,處理過的訟獄亦當為數(shù)不少。林語堂在為蘇東坡作傳時,也沒忘掉他還有一個“心腸慈悲的法官”的身份。我也試圖搜羅過蘇東坡的判詞,可惜坊間流傳的只有幾則戲謔之作。傳說,在做杭州通判時,蘇東坡審理過一起和尚殺妓案,這事林語堂的《蘇東坡傳》中有記載:

靈隱寺有一個和尚,名叫了然。他常到勾欄院尋花問柳,迷上了一個妓女,名叫秀奴。最后錢財花盡,弄得衣衫襤褸,秀奴便不再見他。一夜,他喝得醉醺醺之下,又去找秀奴,吃了閉門羹。他闖了進去,把秀奴打了一頓之后,竟把她殺死。這個和尚乃因謀殺罪而受審。在檢查他時,官員見他的一只胳膊上刺有一副對聯(lián):“但愿同生極樂國,免如今世苦相思。”全案調(diào)查完竣,證據(jù)呈給蘇東坡。蘇東坡不禁把判決詞寫成下面這個小調(diào)兒:“這個禿奴,修行忒煞,云山頂上空持戒。一從迷戀玉樓人,鶉衣百結(jié)渾無奈。毒手傷人,花容粉碎,空空色色今何在。臂間刺道苦相思,這回還了相思債?!?/span>

東坡的判詞雖說有些另類,但也開了先河,謂之“花判”鼻祖,應不為過。我們稍后還會專門談談歷代“花判”,其中的師承因緣,當會令人會心一笑。卻說蘇東坡筆下的“花判”,也非一味沿用詩體,歇后語這種形式竟然也能用到。傳說,九里山霸王廟里有個叫懷遠的和尚,不守清規(guī),心戀紅塵,經(jīng)常做出一些與出家人身份不符的事情來。一天,懷遠徑自下山,路遇一美婦,忍不住又來調(diào)戲,結(jié)果被鄉(xiāng)民一頓痛毆。為免遭寺規(guī)懲處,懷遠反而惡人先告狀,將眾鄉(xiāng)民告到了徐州府。那時,徐州府的知州大人正是東坡,在查明事實真相后,他提筆寫下這樣的判語:“并州剪子蘇州絳,揚州草鞋蕪湖刀?!绷顟堰h把判詞拿回去自悟。懷遠百思不解,后來聽聞蘇東坡的好友秦觀來徐州拜訪,就在衙門口等著向他請教。秦觀看了判詞,忍俊不禁:“這是歇后語的前半,后半都是——'打得好!’”

圖片

蘇東坡手跡

(選自高知見編著 《中國歷代名人手跡》)

秦觀,也就是秦少游,婉約派一代詞宗也?!办F失樓臺,月迷津渡”,“亂紅如雨,不記來時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都是他的名句。蘇東坡在徐州時,秦觀曾慕名前來拜訪,“生不愿封萬戶侯,但愿一識蘇徐州”,正是此行吐露的心聲。蘇東坡也將秦觀視為“異代之寶”,稱其“有屈宋之才”,并且勸其發(fā)奮讀書,盡早登第。后來還專門致書王安石,向他舉薦秦觀,書云:“愿公少借齒牙,使增重于世,其他無所望也。”他歷數(shù)了秦觀的好幾個優(yōu)點,“明練法律”也赫然在列,這又是蘇東坡并不輕薄法律的又一鐵證。秦觀本人說得更直接:“昔者以詩書為本,法律為末;而近世以法律為實,詩書為名。”后來,秦觀終于在元豐八年中了進士,經(jīng)蘇軾推薦,做了太學博士。秦觀是“蘇門四學士”之一,據(jù)稱蘇軾也“最善少游”,但成也蘇軾,敗也蘇軾,蘇軾被貶,秦觀也受到牽連,巧合的是,他也被貶到“南土四時盡熱,愁人日夜俱長”的嶺南。在他郁郁離世之后,蘇軾沉痛地說:“少游已矣,雖萬人何贖!”

圖片

秦觀像(清殿藏本)

清初詩人王漁陽雨泊高郵,念起秦觀,寫下過“風流不見秦淮海,寂寞人間五百年”的詩句。而在秦觀的諸多風流傳說中,《蘇小妹三難新郎》最為人道,馮夢龍還將它收進了《醒世恒言》。小說中的新郎,正是秦觀;蘇小妹的哥哥,恰是東坡。東坡感嘆:“吾妹敏悟,吾所不及!若為男子,官位必勝于我矣!”蘇小妹眼中的秦觀則是:“今日聰明秀才,他年風流學士??上ФK同時,不然橫行一世?!边@樣天造地設的一雙,你情我愿,喜結(jié)良緣,自是佳話,但據(jù)信史云,蘇小妹實乃虛構(gòu)人物,秦觀的妻子也另有其人。不過,人們似乎更情愿相信野史,認為蘇小妹才應是秦觀的一生佳偶。

按照《蘇小妹三難新郎》的說法,宰相王安石亦曾向蘇府提親,但蘇小妹看不上他那公子王雱,她的父親蘇洵蘇老泉只好以小女貌丑為由搪塞過去。雖為戲說,但也不全是空穴來風,東坡父子確實跟王安石有過非同尋常的恩怨情仇。話說王安石“賢聲日著,直達帝聰”之時,世人無不趨之若鶩,惟有蘇老泉看他不順眼,野史謂:“蘇老泉見安石衣服詬鄙經(jīng)月不洗面,以為不近人情,作《辨奸論》以刺之?!碧K東坡也愛打趣揶揄王安石,但似乎沒占到什么便宜。馮夢龍《警世通言》中專門有一篇《王安石三難蘇學士》演繹此事。小說稱:“東坡自恃聰明,頗多譏誚”,惹得荊公“惡其輕薄”,將其“左遷為湖州刺史”。真可謂“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巧弄唇”。誰知蘇東坡不長記性,又笑話荊公的《詠菊詩》不合常理,只是亂道。那兩句詩是:“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睎|坡譏笑不已,忍不住續(xù)上兩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結(jié)果是被荊公貶了個黃州團練副使,讓他親眼見識黃州菊花果然落瓣。

圖片

《蘇小妹三難新郎》

(《醒世恒言》插圖,人民文學出版社版)

歷史上,蘇東坡確曾被貶至黃州,但肯定不是因了菊花,那是因為王安石當了宰相,實行變法,蘇東坡卻加入了反對派陣營。話說王安石“性子執(zhí)拗,主意已定,佛菩薩也勸他不轉(zhuǎn),人皆呼為拗相公”。那邊廂,蘇東坡恰巧也是個堅持己見的人,看見不順眼的事,“如蠅在食,吐之方快”。此番火星撞地球,等待蘇東坡的,必是“如鴻風飛,流落四維”?!端问贰ぬK軾傳》曾這樣感嘆:“或謂:'軾稍自韜戢,雖不獲秉用,亦當免禍?!m然,假令軾以是而易其所為,尚得為軾哉?”

蘇軾之為蘇軾,在于總有光風霽月之舉。他與王安石,盡管在政治上背道而馳,在官場上針鋒相對,卻又在后者罷相之后前往江寧府探視,甚至動了與之結(jié)鄰的心思,有詩為證:“騎驢渺渺入荒陂,想見先生未病時。勸我試求三畝宅,從公已覺十年遲。”有人說,之所以能有這冰釋前嫌的一幕,在于蘇東坡的胸襟,也在于王安石本質(zhì)上并不是一個壞人。這一點,從王安石的另一個政界死敵司馬光的態(tài)度上也能窺見一斑。在他眼里,王安石是政敵,也是良友,一如俗語所講:“人品有真有偽,須要惡而知其美,好而知其惡?!庇⒆诩次坏牡谝荒?,王安石已吐血而死,司馬光也臥床病重,他以宰相地位發(fā)出的最后一道命令竟是:“王安石為人并不甚壞。其過端在剛愎自用。死后朝廷應以優(yōu)禮葬之?!?/span>

圖片

王安石像(清殿藏本)

說到司馬光與王安石,不能不說說北宋王朝天字第一號大案——登州阿云案。這本是一樁平常的案件,《宋史·許遵傳》載:“初,云許嫁未行,嫌婿陋,伺其寢田舍,懷刀斫之,十余創(chuàng)不能殺,斷其一指。吏求盜弗得,疑云所為,欲加訊掠,乃吐實?!敝h以謀殺親夫罪將阿云判了死刑,并上報知州。知州許遵作出改判,理由是:“云納采之日,母服未除,應以凡人論?!币馑际钦f,母服期間,訂婚無效,所以談不上謀殺親夫,可免死。案子報到審刑院和大理寺,均駁回了許遵的判決,認定阿云“違律為婚,謀殺親夫”,處絞刑。許遵不服,再次上奏,刑部的意見也是“定如審刑、大理”。恰在這時,許遵被提拔為大理寺卿,他認為,“刑部定議非直,云合免所因之罪”,若不論青紅皂白,“一切按而殺之”,則會“塞其自首之路”,不符合“罪疑惟輕”的原則。最后,案子鬧到了朝廷,宋神宗乃令翰林學士司馬光、王安石同議。

圖片

《王安石三難蘇學士》

(《警世通言》 插圖,人民文學出版社版)

兩位“大腕”出場,大戲拉開序幕。卻說那司馬光,早年也做過大理評事、開封府推官,王安石也是提點江東刑獄出身,對于推勘刑獄之事,都不陌生。待到各自審閱了案卷,卻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結(jié)論。司馬光支持刑部觀點,依據(jù)來自《宋刑統(tǒng)》:殺人時,“于人有損傷,不在自首之例”。其云:“凡議法者,當先原立法之意,然后可以斷獄。按律,其于人損傷,不在自首之列?!偏@貸死,已是寬恩,遵為之請,欲天下引以為例,開奸兇之路,長賊殺之源,非教之善者也。”王安石則支持許遵,依據(jù)是宋神宗的一道詔令:“謀殺已傷,按問欲舉,自首,從謀殺減二等論?!逼湓疲骸俺家詾槁墒杓僭O條例,其于出罪,當舉重以包輕。因盜傷人者斬,尚得免所因之罪,謀殺傷人者絞,絞輕于斬,則其得免所因之罪可知也。然議者或謂謀殺已傷,情理有甚重者,若開自首,則或啟奸。臣以為有司議罪,惟當守法,情理輕重,敕許奏裁。若法司輒得舍法以論罪,則法亂于下,人無所措手足矣?!?/span>

其實,雙方都在講法,各有所據(jù),爭執(zhí)的只是司法政策的寬嚴而已。無奈雙方各不相讓,一爭就是一年之久。雖然最后通過宋神宗的一道敕令,采納了王安石的觀點,但據(jù)說,當十六年后王安石與宋神宗都相繼去世時,六十七歲高齡的司馬光出任宰相,實行了撤廢王安石新法的“元祐更化”,對于阿云案,也重新拿出來“復申前議改焉”。野史還載,阿云終于被處死云云。

“登州阿云案”雖不是什么驚天大案,卻由于司馬光、王安石的參與,驚動了中國法制史。近千年間,爭論沒有止歇。沈家本在《歷代刑法考》中,也對此案進行了詳盡考證。我們無意在兩位翰林學士之間選邊站,只是感到,兩位翰林學士各自對于法律問題的論辯,絲毫不亞于現(xiàn)代的律政大劇,而這一幕,竟是發(fā)生在一千年前的古代中國。詩人本色是法官,蘇東坡、秦觀、王安石,還應當加上司馬光,只是我們隨意拈出的幾位代表,卻不經(jīng)意間勾勒出一份別樣的圖譜。梁啟超曾云:“夫深山大澤,龍蛇生焉”,中國“其所以能占四大法系之一,而爛然有聲于世界者,蓋有由也”。誠哉斯言。

圖片

來源:人民法院報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