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灸是一種在人體特定部位通過用泥藥熱灼和熨燙刺激,以達到治病防病的治療方法,其涵義是熱灼和熨燙。泥灸是傳統(tǒng)蠟灸的基礎上加上礦物泥和多種中草藥粉配置而成;因其形狀如泥,故名泥灸。泥灸具有很強柔韌性,可隨意貼敷身體的任何部位,療效好,見效快,具有活血、抗炎、祛風除濕的多重功效,能迅速打通人體經(jīng)絡,將人體內的風寒濕邪驅出體外,達到快速治愈頑疾的目的;安全,標本兼治。 中藥泥灸,三效合一借熱助陽,即借助熱力,溫壯陽氣。這種被導入的熱量,通過病灶處或特定部位在人體可以激發(fā)精氣,鼓舞血氣運行、溫壯臟腑陽氣; 開門驅邪,特殊穿透力的藥物以最短的距離直達病灶,通過中藥泥灸施灸于腧穴腠理而開啟經(jīng)脈絡脈之門,給賊邪以出路; 以熱引熱,加速血液循環(huán)、促進新陳代謝,借助熱力,將致病物排出體外。 泥灸告訴我們的“信號”熱 一般多敷幾次后,感覺經(jīng)絡通暢,身心放松,發(fā)熱,說明本身健康或正趨于健康。 不 熱 感受不到熱量或敷上很長時間才熱,說明寒氣過重,隨著敷的次數(shù)越來越多,寒氣慢慢排出,感覺會越來越熱。 燙 在正常操作的前提下,如果感覺太燙,敷幾分鐘就受不了了,說明局部瘀堵嚴重,氣血不暢,熱量無法散開,此時應該縮短每次的敷泥時間,根據(jù)實際情況慢慢延長。 辣 泥灸中有生姜、白芥子等中藥成分,初期使用,有熱辣感是正常的,一般皮膚比較敏感的會有熱辣感,另外也說明濕氣較重,熱量粘滯不行,產生熱辣感。 癢 如果是暫時性的癢,是對泥灸還不適應;如果敷泥期間一直癢,是風邪較重,熱量流竄造成癢的感覺;如果泥灸后出現(xiàn)紅點等過敏反應,說明是過敏體質,這種情況就不適合用泥灸了。 痛 敷完泥灸出現(xiàn)疼痛是一種病灶反應,泥灸激發(fā)自身正氣與病邪抵抗,正邪相交,互不相讓,出現(xiàn)疼痛或疼痛加重反應,通過泥灸培補正氣,病邪逐漸被消滅,疼痛感也逐漸消失。 汗 汗水多而清,說明寒氣重;汗水粘滯,說明濕氣重;汗水渾濁泛黃,說明有炎癥。泥灸前后應喝溫水,以補充自身水分。 色 敷完泥灸的部位有白斑或白點,說明是病灶所在;皮膚泛黑,說明體內毒素較多。 適應范圍和禁忌癥【適應范圍】遵醫(yī)囑協(xié)助治療,胸痹心痛、心臟神經(jīng)官能癥、失眠等虛寒性疾病,可緩解外感風寒濕邪所致的關節(jié)疼痛等。 【禁忌癥】皮膚過敏者慎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