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戈爰劍及其后代羌人 河湟地區(qū)最早的拓荒者 作者:蘆玉林 來源:西海農民報發(fā)布時間:2011-05-27 15:10 [提要] 在炊煙朦朧的村道上消失了父親的身影,可那幅被生活的艱辛壓彎了脊梁的背影,卻時時在我的腦際縈繞。越過了連綿不斷的黃土群山,越過了脈絡縱橫的大江長河,從青山碧水的南國水鄉(xiāng)用啼血的嘴唇把春的世界噙到西部高原。 顓頊生子若水考 顓頊歷史地位的重要,必然引起普遍的關注,諸如他的族屬、源變之類,莫不有種種傳說和記載。就其葬所而言,也有漢水、濮水兩處之別。唯獨他的出生地,只有若水一說。此事頗為關鍵,因為可用以定其族屬;但據說“很麻煩”,凡事一經確定,要另圖改變也就困難了,于是有關的爭議便由此而展開。 最早記載帝顓頊生于若水的是《山海經.海內經》,其文曰: 流沙之東,黑水之西,有朝云之國、司彘之國。黃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處若水,生韓流。韓流擢首、謹 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 生帝顓頊。 這是從地域、族屬和世代講述了帝顓頊生于若水的緣由?!秴问洗呵铩9艠菲芬舱f:“帝顓頊生自若水(今四川西部).實處空桑(今河南開封陳留鎮(zhèn)南),乃登為帝?!崩^而補充敘述了顓頊部族東遷中原后發(fā)展壯大的史實。這大約是戰(zhàn)國以前有關顓頊傳說的綜合。 然而,《世本》《大戴禮記.帝系》《史記.五帝本紀》以及《帝王世紀》等書在整理黃帝的族系時,竟將“韓流”與其子帝顓頊合為一代,給后世學者留下不少麻煩,《海內經》此文也就蒙上了一層疑云。及至現(xiàn)代,學者們對此經多持懷疑或否定的態(tài)度?;蛘f這本是蜀人為增飾其祖先而偽造的,故而上邊拉黃帝,下邊拉攏顓頊;或以為這不過是牽合若水、蜀山地名、人名一二字而已,并無其他史跡可據;也有的說這是顓頊的神話傳播到了四川西部的反映。甚者,近年來有的學者因若水在西南地區(qū),難以成證帝顓頊為東北夷的祖先神,遂稱《海內經》《呂覽》所記若水說為晚起的孤證, “不可執(zhí)之以定一偏”而信之。仿佛帝顓頊不是也不應當是生自古代的四川。 這些懷疑和否定的產生,原因甚多。就《山海經》其書而言,所記山川、名物多與中原儒家典籍不合,難以指實。其中又雜有神話隱語,外域傳聞,一時未可釋解。何況古今習俗有別,民族語言殊異;至于簡編殘斷,經解混淆之類,都給讀懂全文帶來困難。故爾司馬遷、班固等大家斥此書為怪而不敢言,荒唐不可信。權威之論,貽患至今。所以有的史家寧可信其為“真?zhèn)髡f”,也不肯致力探求其中的“真史跡”。對于具體史事,常常是觀其大略,便作結論。誤解在所難免。以帝顓頊生于若水而言,《海內經》雖已記載明確,但又見《大荒東經》稱“少吳孺帝顓頊”于東海,而字書多解“孺”為“乳子”。便認為既然幼年的顓頊被撫育于東海,何以會出生于幾千里外的西蜀。仿佛一部《山海經》前后抵牾如此,益見其不可信矣。加之晉代皇甫謐曾據《大荒東經》編出過“顓頊生十年而往佐少吳”的“史實”,更覺得他們的懷疑和否定是有理而又有據的了。 從認識方法上說,持懷疑和否定者多是將作為認識對象的《海內經》文棄置不理,很少從剖析中指出其中不可信從的理由來。甚至有的撰寫《顓頊考》也以《海內經》“多漢人編附”為辭,絕不引解這條經文,這樣作出的否定結論,又怎能服人呢?! 據我的初步研究,《海內經》這段文字雖然簡略,內涵實為豐富,也都是有據可考的,并非虛言妄說。如果結合其他文獻、考古資料,可以看出是真史跡?!洞蠡臇|經》的記述并不妨礙帝顓頊生于若水之事。然而要說明此事,需要作出近乎煩瑣的考證,這是無可奈何的路子。 先從《海內經》的地望說起。 此條“流沙之東,黑水之西”與《禹貢》導水章頭兩條“導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導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在地望上是相同的,大約在今甘、青、川三省之交。 流沙,《山海經》約20處,并不全同。《禹貢》的流沙,據《水經。禹貢山水澤地所在》稱:“在張掖居延縣東北”,指今阿拉善地區(qū)的沙漠。所以這里的“流沙之東”應指今甘肅河西走廊及其以東之地,今河西走廊猶有沙丘群及戈壁灘,可證。 黑水,《山海經》凡13見。這里應與《禹貢》黑水為同一水體?!队碡暋泛谒驘o定說。但據“三危山”和古“南?!钡奈恢?,可以定為今甘肅的洮河。古“南?!辈⒎莾蓮V以南的大海,而是松潘草地(即今四川西北高原上的若爾蓋泥炭沼澤)的前身?!叭I健币膊辉诙鼗?,而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內的三座高山。拙文《禹貢黑水及其相關諸地考》已作過討論,茲不贅述。(①《中國歷中理論叢》1994年第1期。) “朝云之國”,前人無注。疑當為軒轅之國。朝為■之誤。《說文》朝字作■。解曰:“旦也,從■舟聲”。《說文》又解■字曰:“朝,轅也,從車舟聲?!贝硕忠艚嗡疲瘦y誤抄為朝?!墩f文》解軒字曰:“軒,曲軸藩車也”,即有遮圍的小車;而■是軒的特有部件,故用來代替軒字。云為元之假借?!墩f文》云:“云,古文省雨”。元、云兩字篆文形似而音近,古常通用。如《后漢書.明帝紀》“望元氣”,《續(xù)漢書。祭祀志》作“望云物”,即其例。故朝云的云字實為元字之誤或假借。元與轅音近可通,故云實為轅?!俺浦畤币簿褪屈S帝所在“軒轅之國”,族名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