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陰陽五行學說盛行之時,中國古代天文學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其中不少思想內容也深刻影響了皇宮的規(guī)制與建筑布局。早在秦代,秦始皇的主要皇宮咸陽官,仿效天上的北極紫宮,其周圍的各座宮殿也多仿效天上星座的位置關系。這可算是天文學影響皇宮規(guī)制的開始。到中國古代社會的晚期,皇宮規(guī)制仍受天文學思想的影響,不過更加完整周密罷了。
中國古天文學把天空四方分成四種星象,叫做四象。具體說來就是,把周天二十八宿分為每方七個星宿,每七個星宿組成一定的圖象,東方七宿為青龍之象,西方七宿為白虎之象,南方七宿為朱雀之象,北方七宿為玄武(神龜)之象。
中國古代的天空分為四象
這四方四象,古人把它加以神化,分別認為它們是各方之神,所以在修建皇宮時也要遵照四方四象進行安排。比如漢代宮殿瓦當上有不少四象的圖案,顯示天子對天下四方的統(tǒng)治權。唐代長安皇城南門叫朱雀門,北門叫玄武門,都是直接用南北二象的名稱。
玄武
明清的北京紫禁城,也運用了四象的原理。南門午門,又叫五鳳樓,鳳即朱雀的別名。北門原來也叫玄武門,到清代康熙時,為避康熙皇帝的名字玄燁的諱,改名神武門。玄武、神武,意義相同。五鳳、玄武,南北位定,則四方位正,但皇帝仍嫌不足,又在御花園里立起“四神祠”,奉祀四方神靈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象。
四象的運用,表達著紫禁城為天下四方的中心,皇帝為四表八服的君主。
古天文學把四象之間的中間部分的星空分成三個部分,叫做三垣,即紫微垣(所謂的紫宮、紫極,即此部分)、太微垣、天市垣。
這三部分因左右各有一條星宿組成的藩垣,所以叫做垣,垣為墻的意思。司馬遷在《史記·天官書》中就把人間社會與天上星座相比附,以太微垣為上垣,紫微垣居中為中垣,天市垣為下垣。
紫微垣為中天的中心,是天帝居住的地方。與天文相同,人間皇帝為天帝之子,天子居住的皇宮就是紫微宮。漢代的未央宮也別稱紫微宮,當時已稱皇宮為紫宮。古人認為天上有紫微宮,是上帝居住的地方,帝王建立皇宮,就仿效天上的紫微宮。人們在認識天文星象的同時,便將天文與人類社會聯(lián)系起來。三垣既在天空中央,所以人們一直把它與京城聯(lián)系起來,而紫垣因在三垣中央,所以一直把它與京城之中的皇宮等同看待。
紫微比喻皇宮,皇宮又模仿紫微星象,這在史書中有不少記載。漢代成帝寵幸董賢,二人同榻共眠,董賢把腳搭在成帝身上,天文官就發(fā)現(xiàn)天空“客星犯帝座”,就是說有客星侵犯了紫微宮。
史書中常說紫微宮是天帝之座,天子居住的地方。這表明紫微是天上天帝的居所,在人間則為天子的皇宮。在秦漢時,皇宮又叫“禁中”,又別稱“禁內”“禁城”。
“紫”代表紫微垣或紫微宮,與禁中、禁內、禁城的“禁”字相連就叫“紫禁”。這在唐代已如此稱呼,如唐代駱賓王的詩句:
紫禁終難叫,朱門不易排。
韓翃的詩句:
先朝親與會龍華,紫禁鳴鐘白日斜。
白居易詩句:
朝從紫禁歸,暮出青門去。
這說明唐代“紫禁”之名廣為人知。
唐代皇宮內朝部分的大明宮,有含光殿、宣政殿、紫宸殿,三殿正與三垣之數(shù)相合。從其宮前有朱雀門、后有玄武門來看,這時的皇宮也從整體上模仿了天文的紫微垣。其中紫宸殿的“紫宸”,也就是“紫微”,反映了皇宮從中心建筑模仿紫微垣直到整體建筑模擬紫微垣的發(fā)展痕跡。
明清的北京紫禁城,從總體上無疑地也是取象于紫微垣的。清代乾隆皇帝欽定的春聯(lián),太和門左門為“日麗丹山,云繞旌旗輝鳳羽。祥開紫禁,人從闔閶觀龍光”,右門為“鴆觀祥云,九譯同文朝玉陛。鳳樓幻彩,八方從律度瑤閶”。
從閶闔、瑤閶可知,清代是把午門和太和門作為與紫微垣的閶闔門對應起來的。
太和殿的對聯(lián)為:
龍德正中天,四海雍熙符廣運。
鳳城回北斗,萬邦和諧頌平章。
“龍德正中天”,指的是紫微垣中“天皇大帝”星座,清代把太和殿作為與天皇大帝星座對應的建筑?!傍P城”指紫微垣?!盎乇倍贰?,指以北斗環(huán)繞護衛(wèi),北斗在紫微垣左側,護衛(wèi)著紫微天帝星座。
紫微是“天子之常居”,因而紫禁城后寢部分更是嚴格按照紫微垣設計的。內廷部分、中央與后三宮,以應三垣之數(shù),連同東西六宮,共為十五座宮殿,正與紫微十五星之數(shù)符合。
三垣之中,太微垣是天子布政之處,為中央政府所在地。因此,紫禁城前朝部分又借鑒了太微垣。太微垣各星座多以殿堂、公卿、將相命名,如明堂三星,帝王之明堂即天子朝政的三大殿。又有三臺星座,各臺二星,共三臺,形象酷似三大殿下的三臺。太微垣前方有左執(zhí)法、右執(zhí)法兩個星座,其間部門叫端門,右執(zhí)法之東又叫左掖門,均與人間的帝王宮殿相似。由此看來,宮殿與星垣形成了合二而一不可分割的密切關系。
三垣的另一垣為天市垣,是天帝聚眾貿易之處?!吨芏Y》以來,都規(guī)定宮殿要面向朝堂,背為市場,即把市場設在皇宮北面。北京紫禁城的后市在神武門外,明代每月逢開市,讓商人來此貿易,稱做“內市”,以別于皇城外的市場。內市商品一般都較貴重,如景泰藍、成化瓷器、宣德銅器等。
紫禁城以三垣、特別是紫微垣為命名和構造布局的標準,表達了皇帝身為天子為天下根本主宰的合法性和崇高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