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甘 邱某,男,54 歲,2005年10月14日初診。患者自覺口甜 20余日,伴中上腹隱痛,饑餓時胃脘嘈雜,食后即有便意,大便每日 2次,質軟;舌紅、苔黃膩,脈細弦。經(jīng)胃鏡檢查,確診為糜爛性胃炎。此口甘屬脾胃濕熱,治療當瀉脾胃伏火。方用瀉黃散原方:防風 12 g,藿香12 g,山梔 15 g,石膏12 g,甘草10 g。7 劑。二診(10 月 21 日):患者服藥 2 劑口甜即消失,胃痛亦減輕。 按 《素問·奇病論》 曰:“有病口甘者……此五氣之溢也, 名曰脾癉”;“此肥美之所發(fā)也, 肥者令人內熱?!奔达嬍巢还?jié)導致脾熱, 口中有甜味。瀉黃散為《小兒藥證直訣》方, 主瀉脾中伏熱。方中石膏、梔子瀉脾中積熱為主藥; 防風善發(fā)散, 疏散脾中伏火, 為輔藥; 藿香芳香化濕、悅脾理氣, 為佐藥; 使以甘草瀉熱和中。 口酸 杜某,男,30 歲,2007年2月2日就診。自覺口酸數(shù)日,伴口苦、惡心、胃脘不適、便秘,寐差;舌淡紅、苔薄,脈細弦。經(jīng)胃鏡檢查,確診為淺表性胃炎??谒釋儆谀c胃積滯,治以消積導滯。方用木香檳榔丸合香砂六君子湯加減:木香 15 g,檳榔 15 g,青皮 12 g,陳皮12 g,枳實12 g,川黃連10 g,生大黃(后下)5 g,黨參 15 g,白術12 g,茯苓15 g,半夏 12 g,香附 15 g,砂仁(后下)3 g,連翹 30 g,酸棗仁 15 g,夜交藤 30 g,合歡皮15 g。7 劑。隨訪(2007 年7月11日):經(jīng)電話隨訪,患者藥后口酸諸癥即除。 按 腸胃積滯可致口酸。本例伴有惡心、胃脘不適、便秘等癥, 乃先由脾胃虛弱、運化功能低下, 遂致腸胃積滯。蓋胃腸相連, 脾胃虛弱可致腸道積滯, 積滯不下又易致胃氣難降,其濁氣上沖發(fā)于口而為口酸。故在治療上,一方面以木香檳榔丸行氣導滯通腑, 使胃氣下降; 另一方面合以香砂六君子湯健脾益胃, 有助消除積滯, 如此則口酸諸癥自然而愈。嘗謂“口酸乃肝木之味”, 豈可一概而論哉。 口咸 于某,男,34 歲,2007 年5月4日就診?;颊呖谙潭幔檠ニ彳洝⒈惩?,常易感冒,有長期飲酒史,體胖;舌嫩紅、苔白膩,脈細弦??谙虒儆谀I虧而兼有濕滯,治療當以益氣補腎、化濕。處方:黃芪 30 g,黃精30 g,杜仲 15 g,續(xù)斷12 g,懷牛膝 30 g,威靈仙12 g,蒼術 12 g,白術12 g,木瓜 12 g。7 劑。二診(5 月 11 日):患者藥后口咸酸感并腰膝酸軟癥狀消失,因仍有背痛,后改用他藥調治,2 周后背痛亦消失。 按 《張氏醫(yī)通》云: “口咸, 腎液上乘也?!惫士谙潭嘭熤谀I。本例因腎虛影響水液蒸化, 兼酒濕之體, 致使?jié)褡栌隗w內, 當以補腎益氣化濕為治。方中黃芪、黃精益氣補脾; 蒼術、白術健脾化濕; 木瓜化濕和胃、舒筋活絡; 杜仲、續(xù)斷、懷牛膝補肝腎強筋骨, 配以威靈仙祛風濕通經(jīng)絡, 《太平圣惠方》以威靈仙單味治療腰腳疼痛。諸藥性味皆溫, 具有益氣補腎、健脾化濕之功, 故口咸及其他諸癥得除。 本文節(jié)選自2008年第 42卷第5期《上海中醫(yī)藥雜志》之《蔣健治療口味異常驗案舉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