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神方----日本 山田正珍《傷寒考》 《傷寒論》有青龍、白虎、真武三方,而無朱雀湯。近檢《外臺秘要》,適見“朱雀湯”名,因考其方,即十棗湯也。此知“朱雀”是“十棗”之別稱,猶“理中湯”一名“人參湯”、“炙甘草湯”一名“復(fù)脈湯”矣。(朱雀湯出《外臺秘要》第八卷)昔人以四神命方者,非有高妙之理也----所以謂之青龍者,以麻黃之青也;所以謂之白虎者,以石膏之白也;所以謂之朱雀者,以大棗之赤也;所以謂之真武者,以附子之黑也。后世說者附會陰陽五行以為有深理者,妄耳! 青龍果為發(fā)散之義,則白虎為收斂之劑乎?白虎果以清涼命之,則真武為大寒之劑乎?其說之不通若斯!或問四神之說,余答以昔人之言,因附于此。 《禮記·曲禮》曰:“行,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 孔穎達《疏》曰:“朱雀、玄武、青龍、白虎,四方宿名也。玄武,龜也,龜有甲,能御侮用也?!?br> 陳澔注曰:“行,軍旅之出也。朱鳥、玄武、青龍、白虎,四方宿名也,以為旗章?!?br>…… 《淵鑒類函》……又“龜部”引《緯略》曰:“元武即龜之異名。龜,水族也。水屬北,其色黑,故曰元。龜有甲,能捍侮,故曰武。世人不知,乃以元武為龜蛇二物?!保ò矗阂浴靶弊鳌霸闭?,避康熙帝諱也。) 《五雜俎》曰:“真武即玄武也,與朱雀、青龍、白虎為四方之神。宋避諱改為真武?!?br> 《宛委余編》曰:“玄武避宋宣祖諱,故名真武?!?br> 金棟按:山田正珍(1749~1789,相當(dāng)于清·乾隆時期),享年39歲,日本德川時期著名儒醫(yī)。姓菅,氏山田,名正珍,字玄同,又字宗俊,號圖南,故又稱圖南菅公,其書齋名杏花園,故其又號杏花園主。著有《傷寒論集成》《金匱要略集成》《傷寒考》等傳世佳作。 上文山田氏所說“《外臺秘要》第八卷”——“癖飲方七首”之“朱雀湯”大棗是十二枚,與“十棗湯”異; 而梁 · 陶弘景《輔行訣》之“朱雀湯(小朱鳥湯)”為“黃連阿膠湯”,又異,所以《外臺秘要》之“朱雀湯”非是,而“黃連阿膠湯”為是。 附:外感天行 二旦四神方——衣之鏢《輔行訣五臟用藥法要校注講疏·整訂稿》 弘景曰:外感天行,經(jīng)方之治,有二旦、四神大小等湯。昔南陽張機,依此諸方,撰為《傷寒論》一部,療治明悉,后學(xué)奉之。山林僻居,倉卒難防,外感之疾,日數(shù)傳變,生死往往在三五日間,豈可疏忽! 若能深明此數(shù)方者,則庶無蹈險之虞也。今亦錄而識之。 弘景曰:陽旦湯,升陽之方,以黃芪為主; 陰旦者,扶陰之方,以柴胡為主; 青龍者,宣發(fā)之方,以麻黃為主; 白虎者,收重之方,以石膏為主; 朱鳥者,清滋之方,以雞子黃為主; 玄武者,溫滲之方,以附子為主。 此六方者,為六合之正精,升降陰陽,交互金木,既濟水火,乃神明之劑也。 張機撰《傷寒論》,避道家之稱,故其方皆非正名也,但以某藥名之,以推主為識耳。 金棟按:二旦(陰陽、即日月)、四神大小等湯(方),指大、小陰旦湯,大、小陽旦湯,大、小青龍湯,大、小白虎湯,大、小朱鳥湯,大、小玄武湯。 為何不叫“五神”而命之“二旦四神”?《傷寒論》112方之“理”為何不見“五行說”之痕跡?(《輔行訣》有五行說,乃摭取、撰用《內(nèi)經(jīng)》之故) 因伊尹《湯液經(jīng)法》無“五神”(五行)之說,而《傷寒論》源于伊尹《湯液經(jīng)》之法!所謂五神,即五行家以四神(四象)加黃龍(一說麒麟),然青龍與黃龍不合,因皆有“龍”而抵牾。 據(jù)文獻記載,四象之說有二: 一)指《易》學(xué)之四時(《易 · 系辭傳》“兩儀生四象”),即春、夏、秋、冬之太少陰陽——春為少陽、夏為老陽、秋為少陰、冬為老陰。高亨《周易大傳今注》說:“四象,四時也。四時各有其象,故謂之四象。天地生四時,故曰'兩儀生四象’。以筮法言之,筮得一爻,蓍草七揲者為少陽之爻,以象春也。由春往夏,是陽之增長,故七揲為不變之爻。蓍草九揲者為老陽之爻,以象夏也。由夏往秋,是由陽變陰,故九揲為可變之陽爻。蓍草八揲者為少陰之爻,以象秋也。由秋往冬,是陰之增長,故八揲為不變之陰爻。蓍草六揲者為老陰之爻,以象冬也。由冬往春,是由陰變陽,故六揲為可變之陰爻。少陽、老陽、少陰、老陰四種爻乃象四時?!?/p> 二)指天文學(xué)之四靈(神)獸,四方星宿之名,即左青龍(東)、右白虎(西)、前朱雀(南),后玄武(北)。四靈(神)獸,并非一蹴而就。據(jù)馮時《中國天文考古學(xué)》,北宮玄武,首為“神鹿”,后為“麒麟”,終為“玄武”。而陳久金《中國少數(shù)民族天文學(xué)史》則認(rèn)為,“四象的概念源于上古華夏族群的圖騰崇拜。東方蒼龍源于東彝族的龍崇拜,西方白虎源于西羌族的虎崇拜,南方朱雀源于少昊族和南蠻族的鳥圖騰崇拜,北方玄武源于夏民族的蛇圖騰崇拜”。古代行軍打仗,四靈獸又用作旗章標(biāo)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