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人以謀不以力,用兵斗智不斗多。 以武力取勝,只能擋住一人,此乃匹夫之勇,以智力取勝,能兵不血刃過一城,有勇有謀也成了名將的標(biāo)準(zhǔn)。 什么:胯下之辱、一飯千金、十面埋伏、多多益善,還有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人人都知道韓信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卻不知道這條計連料事如神的諸葛亮都參透不了。 楚漢爭霸初期,劉邦被分封到偏僻的漢中,項羽自封為西楚霸王,封地九郡,占領(lǐng)了長江中、下游和淮河一帶的肥沃之地,并以彭城作為都城,項羽傭兵甚多,劉邦縱然心有不滿也不敢正面跟項羽起什么沖突,又采用張良之計,將一路上走過的幾百里棧道全部燒毀。 棧道都是修在懸崖峭壁之上,在當(dāng)時,只有走棧道能夠通過險峻的秦嶺,劉邦燒毀棧道也是為了向項羽表明自己永不進(jìn)入關(guān)中的決心,劉邦自然不會這么老實,養(yǎng)兵蓄銳之后,又任用韓信為將,開始重修棧道,以此來迷惑章邯,劉邦的主力軍繞道陳倉,繞了一個大遠(yuǎn)路先入寶雞,然后東進(jìn)長安。 看似只是一場聲東擊西之計,但是十分考究地勢、時間,一旦章邯發(fā)現(xiàn)了端倪,又或是項羽迅速平定了田榮,主力軍回援,那么韓信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等于就是白白送死。 韓信需要考慮的因素實在是太多了,他的計謀就像是一場豪賭,不過賭注十分誘人,劉邦沒有不用的道理。 韓信這一出奇策也是被永載史冊,后世的兵法家也想效仿,但就連諸侯武侯也無法還原這一軍事奇跡。 赤壁之戰(zhàn)結(jié)束之后,吳、魏、蜀三足鼎立,為了攻取天下,各自都在相互爭奪,劉備病逝白帝城,諸葛亮為報先帝知遇之恩,決定北伐,第一次北伐,魏國毫無準(zhǔn)備,一口氣就攻下了隴右五郡,但因失守街亭北伐失敗。 不過第一次北伐時,魏延也提出了一條“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他讓諸葛亮帶一支疑兵佯攻魏國關(guān)中地區(qū),吸引魏國的主力軍,魏延就帶著五千精兵,到子午以北奇襲關(guān)中,再會師潼關(guān)。 諸葛亮認(rèn)為太過于兇險,就沒有納彩,《魏略》中載有:亮以為此縣危,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延計。 公元228年,曹休在石亭被陸遜擊敗,魏軍大舉東進(jìn),關(guān)中兵力空虛,諸葛亮發(fā)起了第二次北伐,這一次諸葛亮采取西進(jìn),效仿韓信借道陳倉,從而攻入關(guān)中。 不過諸葛亮能想到,魏國也能想到,在《三國演義》第96回就提到:臣以算定今番諸葛亮必效韓信之計。 《魏略》中同樣載有:太和中,魏遣將軍郝昭筑城陳倉,適訖,會諸葛孔明來攻,亮本聞陳倉城惡。 諸葛亮帶領(lǐng)大軍出兵陳倉,但他沒想到魏國也早有準(zhǔn)備,不過諸葛亮打算攻下陳倉,他有幾萬兵馬,而駐守陳倉的只有一千余人,兵力懸殊,諸葛亮?xí)円共煌5倪M(jìn)攻,然而這一千兵馬硬生生抵抗了二十多天。 魏明帝又派張郃帶兵救援,還問張郃等他趕到諸葛亮是否已經(jīng)奪取了陳倉,張郃了解諸葛亮缺乏糧草,就說:比臣到,亮已走矣。 諸葛亮就跟張郃所預(yù)料的一樣,二十多天都攻不下陳倉,諸葛亮已經(jīng)耗光了糧草,無計可施,只能退兵。 諸葛亮想要效仿韓信利用陳倉入主關(guān)中,卻被魏國搶占了先機(jī),而幾萬兵馬更是沒有將陳倉攻取下來,第二次北伐徹底宣告結(jié)束。 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到底是怎么瞞過章邯的呢?僅僅只是明面上修棧道嗎?或許韓信在這一計中埋下了很多謀略,而諸葛亮也沒有參透真正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數(shù)次北伐未國,史學(xué)家倒是權(quán)衡起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謀”,用了這一計,蜀國或許還有希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