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家黃山谷曾經(jīng)這樣評價蘇軾的字: “其書姿媚……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勁……至于筆圓而韻勝,挾以文章妙天下,忠義貫日月之氣,本朝善書,自當(dāng)推(蘇)為第一”。 史書記載,1093年,元祐八年癸酉8月,蘇軾妻子王閏之汴梁去世,9月3日最欣賞蘇軾的高太后去世。宋哲宗親政,大力打擊元祐大臣,追貶司馬光,并貶謫蘇軾、蘇轍等舊黨,蘇軾外放定州太守。 公元1094年,4月12日改元紹圣,蘇軾由定州任上,再貶至英州,4月發(fā)配嶺南。 貶往嶺南途中,閏四月廿一日遇大雨,留阻襄邑(今河南睢縣),遂書自書《洞庭春色賦》與《中山松醪賦》二賦以述懷。時年已五十九歲。 這兩件作品后來被合并成為了一卷,成為了蘇東坡一生當(dāng)中書法水平的最高體現(xiàn)。 59歲的蘇東坡幾經(jīng)貶謫,不是在貶謫途中,就是在貶謫的目的地,他幾經(jīng)生死,將自己對于生命的思考和人生百態(tài)全部融入到了自己的詩文和書法當(dāng)中,這也是他的書法能夠卓然于時代之林的一個重要原因。 附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