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們,無論您身在世界哪個位置,您只要點擊上面藍色字體 “天下文氏一家親” 關注,即能加入咱們這個大家庭。讓我們一起分享最新資訊、弘揚中華美德、傳承優(yōu)良家風、樹立家國情懷!
 我的母親姓盛,名姊云,1924年2月生,1958年病逝。生母病逝時,我才四歲,我只依稀地記得,葬我生母的時候,我跟在送葬隊伍后面蹦蹦跳跳,只覺得好玩。生母生育了我們三姊妹:我有一個哥哥,一個妹妹。哥哥因小時得病醫(yī)生誤診,眼睛落下殘疾,于2004年病逝;妹妹1959年病逝。我長大成人后,聽院子里的老人和姨媽們說(我有三個姨媽,生母排行老三,沒有舅舅):生母生前為人和善,性格溫柔賢淑,同情弱小,鄰里相處和睦,非常疼愛我們三姊妹。生母病危時,拉著大姨媽的手說:“我走了,最放心不下的是品娃兒(我的乳名),他不聽話,太頑皮;恒妹兒眼睛不行(哥哥甲恒,乳名恒妹兒),桂娃兒才兩歲(妹兒甲桂,乳名桂娃兒);他們的奶奶快六十歲了,我不忍心讓她帶三個細娃兒,我希望能給三個細娃找個后媽。這樣,我死了才放心?!?/span>當時,我的父親在獅子公社當秘書,我的繼母(姓蹇,名守必,1941年生,本村人)在獅子口讀小學,和我父親結識后便和我父親結了婚,成了我們的繼母。那時,我父親32歲,繼母17歲。繼母和我父親結婚后不到一年,父親便以家庭負擔重為由,申請回鄉(xiāng)務農。當時我們一家六口人,可謂家大口闊,一個17歲的少女心甘情愿嫁給父親,當前娘后母,侍候一家老小,這是需要多大的勇氣呀!繼母陪伴父親50年,生育了三個弟弟、兩個妹妹,把我們七姊妹養(yǎng)大成人,這個功勞是偉大的。我和哥哥跟繼母一起生活了16年。1974年農歷三月底,我20歲,為生活所迫,繼母便把我和哥哥分出來單過。分家時連起伙糧都沒有,還分了一百多斤苞谷、大米和面條的欠賬。分家后繼母傷心地哭了幾天。在她看來,這是多么無可奈何的事情??!如今,和繼母一家分開過已經46年了,繼母快80歲了,身患多種疾病,我時?;乩霞胰タ赐?,回來后禁不住想起繼母現在的身體狀況與她年輕時辛勤勞動密不可分。繼母辛勤勞動達50多年。1980年以前是集體生產勞動時期,勞動力分等級,年輕力壯的男勞動力是上等勞動力,上等勞動力工分最高,繼母是少有的婦女上等勞動力,勞動相當賣力,比一般男勞動力還做得快做得好,而且從不缺工。繼母除了參加集體生產勞動外,還要種自留地、喂豬、弄柴、挑水等私活。那時喂豬飼料要煮,煮豬食要柴草,做飯要柴草,冬天取暖要柴草,柴草成了農村家家戶戶必不可缺的生活資料,弄柴成了每個家庭的大事。那時山林毀壞嚴重,說弄柴,其實就是割毛草、砍荊棘。自留山割光了,集體的山也割光了,就跑到老遠的高山去“偷”。每逢節(jié)假日或農閑時,“偷”柴的人如同趕集一樣。繼母弄柴總是趁天亮之前或天黑之后,有時是弄了幾捆柴天才亮或收工之后弄了幾捆柴才回家休息,有時也免不了加入“偷柴”的行列。除了柴草,水也是必不可缺的生活資料。我的老家沒有活水,平時吃的是死水塘里的水。每逢天旱就得到兩三里路的地方去挑水。繼母常常是深更半夜去挑遠水,有時要等一個多小時才有一挑水。以上這些就足夠繼母忙的了,還有每天必做的日常生活瑣事壓得繼母喘不過氣來。如:打掃庭院,挑水,推磨,做飯,喂豬,這些多是繼母在做。可以這樣說:繼母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一直忙到夜深人靜;從正月初一忙到臘月三十。繼母在集體生產勞動時期艱難地度過了22年,可還是沒有解決溫飽問題。1980年我的家鄉(xiāng)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繼母一家跟千千萬萬農村家庭一樣,生活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30多年解決不了的溫飽問題,三年就解決了??衫^母仍然在她的責任田里辛勤勞動。每年喂兩三頭三、四百斤的肥豬,自用一頭,賣一兩頭以解決日常開銷。每年殺年豬時,她都要把我們幾姊妹接回去吃一頓刨湯,還給每家砍一大塊肉帶回來。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元節(jié)等節(jié)日,我們多是到繼母家過。2007年冬月我父親病逝。2012年后,繼母身體一年比一年差,2015年,查出患有心臟病,胸腔積水、高血壓和白內障。不能下地勞動,也不能喂肥豬了,每年住院兩三次,每月要500多元藥錢。她住院的費用和藥錢大多數是她平時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現在仍在老家養(yǎng)病,我們只是經常去看望她??赐龝r自然會想:我們能有今天,全靠繼母對我們小時候的嚴格管束。繼母對我們的嚴格管束,主要著眼于美好品格的培養(yǎng)和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品格方面?zhèn)戎赜诮逃覀儚男∫诳欤?jié)儉,要文明,要尊老愛幼,同情弱小,要誠實守信。我們幾姊妹五、六歲就學做家務,七八歲就學打豬草,弄柴,放牛喂馬。我13歲便參加集體勞動,16歲已成棒勞動力了。我?guī)资甓急3种?jié)儉的品格,說話文明,做事文明,承諾過的事一定按時辦好,別人有困難,總是有求必應。行為習慣側重于教育我們從小就要早睡早起、愛清潔、講衛(wèi)生,衣服要勤換,每天早上要洗臉,晚上要洗腳,飯前便后要洗手,今日事今日畢,細娃不準抽煙、喝酒、玩牌。繼母常說:人,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細娃兒必須聽大人的話,天下沒不是的父母。我這幾十年沒有睡早床和熬夜的習慣,日常生活有規(guī)律,做事總能善始善終,對父母長輩領導的正確的話,總是言聽計從。我要由衷地感謝繼母對我們小時候的嚴格管束。繼母在嚴格管束我們的同時,對我們的前途命運也很關心。農村有句俗話:窮不離豬,富不離書。我們幾姊妹一到讀書年齡,繼母和父親就把我們送到學校。繼母常說:“讀到哪里送到哪里,讀不得莫怪我不送?!蔽倚W畢業(yè),正趕上推薦選拔,因我父親是“四清”下臺干部,我不能推薦上初中。“養(yǎng)兒不學藝,挑斷撮箕系?!蔽易x不成初中,繼母和父親商量,送我學做瓦。一年后,獅子口小學辦起了戴帽子初中班,繼母和父親找校長說情讓我上了初中。初中畢業(yè)自然是上不了高中。一九七〇年臘月,我到葛洲壩水利工程當了民工。一九七五年九月廿九日我到大隊當了民辦老師,一九七八年秋,我考上了利川師范,一九八〇年師范畢業(yè)回到家鄉(xiāng)教書,一九八六年進修,一九九六年調到利川五中。對我這些經歷和工作的變化升遷,繼母先是無奈與同情,后是欣慰與贊賞。我的幾個弟妹讀書,繼母都盡到了義務與責任。繼母對我們幾姊妹的終身大事,也操碎了心。我16歲,愛人11歲時,繼母便為我訂了親。哥哥眼睛殘疾,繼母也曾張羅過給他討個媳婦。三個弟弟、兩個妹妹都順利成功地成了家,現在都生活得很好。這些都與繼母的關愛和操勞分不開。如今,繼母到了頤養(yǎng)天年的時候,本該享清福,沒曾想,卻遭受病魔的折磨。但愿繼母少些痛苦,多些歡樂。生母給了我生命,繼母給了我完美的人生。
作者:文甲品,男,1954年3月生,湖北利川文氏歷史文化研究會秘書長,《衡山遷鄂利川-文氏族譜》主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