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芝先生的古琴緣 江 雁 行芝先生簡介: 高建國,字行芝,古琴家,畫家。中國音協民族器樂學會古琴學術委員會會員;加拿大北美古琴文化協會理事長;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學訪問學者;江蘇宿遷市古琴學會會長;行芝琴社社長。 “你可能不知道,沭陽的東關大街,曾經也有青磚黛瓦,也是車水馬龍,相當的熱鬧繁華?!?/div> 行芝先生在視頻里跟我說這番話的時候,我有些詫異。 我這回跟他視頻,不是為了求教關于古琴的演奏技巧,而是向他詢問關于沭陽古琴的歷史傳承的。但無論哪一個原因,他跟我講東關大街,似乎都是跑題了。然而以我對先生的了解,他是極不喜歡說廢話的一個人。 “如果你時間足夠,我想跟你講一個故事?!毕壬f。 “我有的是時間,老師您請講,我聽著。”看著屏幕那方一臉鄭重的行芝先生,我不自覺地坐正了身體。 “沭陽人大多數都聽說過,東關大街曾經是巨賈程震泰的老宅所在。但除此以外,其實還有一個呂家,一個宋家,曾經都是沭陽城顯赫一時的人家。我要跟你說的,是關于宋家的故事?!?/div> 先生呷了一口茶,緩緩說道。 “從明清開始,宋家的老祖宗就一直在東關大街上從事著銀器的制作和銷售,生意遍布江南江北。你今天所能想象出來的銀飾,什么頭面,什么手鐲、耳環(huán),等等,無論做工有多么精巧,在宋家歷代的銀器匠人看來,統(tǒng)統(tǒng)都是手到擒來?!?/div> 誠然,先生的故事很吸引我,但我心里的疑惑越發(fā)加深。古琴的制作,好像并不需要銀匠的介入。 先生無視我的疑惑,只繼續(xù)款款講述著他的故事: “你不要以為,宋家就是單純的商賈之家。其實,他們始終秉承的是亦商亦儒的家風。從商,是他們安身立命的手段,詩書傳家,才是歷代宋家人追求的根本。哪怕是朝代更迭,戰(zhàn)亂四起,宋家人對于子女的教育,永遠是把勤奮讀書放在第一位。所以,宋家明著是商戶,內里完全稱得上是書香門第?!?/div> 書香門第?我瞬間兩眼放光。如果我沒猜錯,先生是要告訴我,古琴在沭陽的傳承,一定是和宋家有關的。 “宋家在商業(yè)運營上的輝煌,一直延續(xù)到解放前。這個時候,宋家繼承祖宗家業(yè)的,是當時人稱宋五爺的宋立儀老先生。立是站立的立,儀是儀表、禮儀的儀。宋五爺人如其名,生得高大魁梧,身材挺拔,儀表堂堂,擱在今天的影視圈里,也絕對稱得上顏值擔當?!?/div> 先生說到這里的時候,莞爾一笑。我想的是,先生絕少如此評價一個人的外貌,這宋五爺,當真是不同尋常。 “宋五爺人長得好不說,還飽讀詩書。什么經史子集,什么奇門八卦,老人家都精通得很。你彈這么長時間的琴了,應該知道,中國傳統(tǒng)的讀書人,怕是少有不愛古琴的。哪怕到明清時期,琴已倍受冷落,但在宋家,他們對琴依舊是鐘愛有加。尤其宋五爺,寫一手好字,更能彈一手好琴?!?/div> 果然!我頗為自己的聰明沾沾自喜了一下,但立馬收攏心神,繼續(xù)側耳細聽。 “真正愛琴之人,一輩子都很難離得開琴??墒?,宋五爺有段時間幾乎是不彈琴的。不是他自己不愿意彈,而是在一個特殊的年代里,他彈琴的權力也被剝奪了?!?/div> 我了然地點了點頭,有很多感慨,也有幾分擔憂:那么,無琴可彈的宋五爺怎么樣了呢?離開了宋五爺的琴,又是怎么傳下來的呢? “那個時候,宋五爺從一個私營的銀匠,變成了大集體的普通工人。他的子孫們,大多也因為歷史問題,對琴棋書畫敬謝不敏。他家的藏書、字畫包括古琴,更是在后來破'四舊’的運動中,大多歸于塵土?!?/div> 先生的語氣漸漸沉重,我的遺憾也越發(fā)強烈。然而,先生突然語氣一轉: “好在,宋五爺真是個絕頂聰明的人。他在家境富裕的時候,就學會了斫一手好琴。只不過,都贈送給了與他生意往來中有同樣喜好的人。所以哪怕是鄰居,也沒人知道他還有如此手藝。破'四舊’中,他手頭的琴被抄走了,但他用于斫琴的老木廖,卻因為無人識得,僥幸留了下來。所以,他背著所有人,偷偷又斫了一張琴,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撫琴自娛?!?/div> 我不由自主地松了一口氣,不知是為宋五爺,還是為古琴。 “老先生真是了不起!” 我對著屏幕那方的行芝先生,由衷地道。先生輕輕頷首: “是很了不起,我的所有有關傳統(tǒng)文化的底子,都多虧了他?!?/div> “啊?” 我大吃了一驚。大約是因為先生的故事,時間最早推到了明清,所以哪怕后來他提到了那段特殊的歷史,我還是覺得宋五爺距離我們太過久遠。我并不認為,先生和宋五爺之間會有交集。 然而…… “我至今都記得他的模樣。高高大大的一個老頭兒,梳著大背頭,戴著高度近視眼鏡,笑咪咪地跟我說:'小寶,今天外公特地來請你,到家吃飯去?!?/div> 我恍然大悟。我其實猜測過,先生一定家學淵源,但他既不曾談及,我也不曾去問。我只是沒想到,他的家學,是源于外祖家。 先生笑了,應該是猜到了我心里的諸多念頭,于是進一步為我釋疑。 “我母親,是外公的長女??赡苁且驗閺那耙淮翁与y的途中,失去了他的另一個女兒,所以外公對我母親十分親厚。這種親厚,自然延續(xù)到我們兄妹身上。尤其是對我,外公最是偏愛。你看他叫我吃飯,都用的是'請’字。當然也是因為我小時候就怪,隨隨便便喊我吃飯,我是堅決不可能去的?!?/div> 這回輪到我笑。三歲看老。先生如今的風骨,大約從兒時起就已奠定。先生又笑,他是看懂了我笑的內容。 “外公之所以多喜歡我?guī)追?,應該是我的興趣愛好更接近于他老人家。那時候,只有我對他那些藏得很隱秘的線裝書有興趣,到了他家便躲在屋里看書,我四五歲的時候,就開始讀《紅樓夢》、《水滸傳》,讀很多現在你們都看不到的老古書。在我外公有意無意地庇護下,我真是經史子集,散文小品,什么都讀。所以,你看我現在雖然文章寫得少,但偶爾動起筆來,也還是有幾分靈氣的。” 先生再笑,兼有幾分羞赧。我沒有笑,我只有震驚。我們師徒二人以往不是沒有過深入的交流,但我從來不知道先生當年讀書那么早,那么廣。那是個文化被革命的年代。 “我發(fā)現外公會彈琴,純屬意外。有一回,我在他家看書看得太晚,干脆就跟他一起睡了。結果起夜的時候,發(fā)現外公不在身邊,只聽到窗外有細微的弦音。我尋聲過去,看到外公端坐在窗臺下,就著月色在撫琴。那琴聲,那場景,讓我覺得他不單單是我外公,還是天上的神仙?!?/div> 先生說到這里的時候,不自覺地閉了一會兒眼睛,仿佛又沉浸到當夜的情景中去了。我很羨慕,甚至有幾分嫉妒,我也有愛我們的外公,但我的外公不會撫琴呀。隨著又笑,笑自己的小孩子心性。 “從那以后,我去外公家便更勤了。讀書,纏著外公教我彈琴。但都得背著人啊。讀書還好,外公從外面把門一鎖,誰也不知道里面還關著一個小孩。彈琴必須得等別人都睡了,外公哪里舍得讓我常熬夜?但我還是斷斷續(xù)續(xù)學會了彈琴,從最初的指法,到簡單的小曲子,再到梅花、流水……” 真不容易!我在心里感嘆。 “后來,我長大了。先是被下放,接著去當兵,都和琴漸行漸遠。再后來,外公不在了,我也好像和琴徹底失去了聯系。如果不是后來下海經商,于偶然中遇見幾位撫琴斫琴的先生,我的古琴緣,恐怕也就了了?!?/div> 先生一副后怕的樣子,看得我心有戚戚焉。先生問我:“你覺得,這算不算古琴文化在沭陽的傳承?” 我說:“應該算!” 怎么能不算呢?幸有宋五爺,先生自幼便被傳統(tǒng)文化滋養(yǎng)著,幸有先生,延續(xù)了源自宋五爺的古琴緣。所以,沭陽的琴脈沒有斷,以后亦不會斷。 行芝先生授課中 行芝先生畫作展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