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本身也是我工作的一大部分,帶有明確的目的去讀書,讓這本書成為改變自身的契機,只讀一本就比讀了上百本卻沒有行動的人要好得多。” ——《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 
這本書我是2019年出版,今年3月份第一次閱讀,主要提供了一整套從閱讀輸入到寫作/實踐輸出的方法論,近日放假回家后二刷,讓我徹底的形成了自己的“閱讀觀”,也算為2021年的“一年100本書籍“Project”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本書的作者是一名職業(yè)咨詢師——赤羽雄二,1978 年畢業(yè)于東京大學工學專業(yè),1983 年留學斯坦福大學攻讀碩士學位。1986 年進入麥肯錫公司,負責企業(yè)戰(zhàn)略經營的策劃方案,并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提供支援,以及市場營銷、創(chuàng)建新的盈利項目等諸多事宜。1990 年創(chuàng)辦了麥肯錫韓國分公司,促使許多韓國企業(yè),尤其是LG集團走向了世界。2002年,以催生“世界性的風險投資”為使命,和他人共同創(chuàng)建了Breakthrough Partners股份有限公司。他還有《零秒思考》、《零秒工作》、《終身成長行動指南》等著作。 
人活一世,追求的不外乎幸福二字,真正的幸福離不開成熟的心智。作者的閱讀動力就是——讓自己的心智變得成熟。在作者看來心智成熟的人就是心胸寬廣、氣量大、能夠理解他人心情、具有人格魅力的人。作者提出30歲前至少要閱讀500本書,一半是商務書籍,另一半則是小說,小說是非常重要的,能夠增強我們的感受力。完成讀書目標后,也要繼續(xù)保持閱讀習慣,維持在一周一本,一年50本左右,并練習2小時讀完一本書的速度能力,盡可能的減少因閱讀耽誤時間過多而對生活與工作造成的影響。 
全書可以大致分為五個部分,分別回應了普通人無法進行閱讀的五個理由:首先列舉了讀書的一系列優(yōu)點來回應“讀書無用論”;其次,提出了把讀書放在最優(yōu)先的位置并將“被動讀書”轉為“主動讀書”來應對當代人工作繁忙之困境;再次,作者結合自身閱讀經歷提出能夠在短時間內牢記書中內容的“集中閱讀法”來應對無法高效讀書的普遍弊??;接著,通過回答“如何將書中知識轉化為自身能力”這一問題來幫助讀書人擺脫“只會讀書,不諳世事”的刻板印象;最后對解決“不知道該讀什么書”的問題提出了提高自身信息靈敏度的一些方法。 現代人沉浸在網絡信息中,讀書是極度缺乏的。而網絡信息不具有系統(tǒng)性,無法涉及事物本質的深層次的知識,且往往是在短時間內寫成的較為淺薄的知識,即使大量閱讀也無法加深自身的見識,無法獨立思考。書籍所特有的深度和廣度是任何事物都無法替代的。因此我們需要在廣泛閱讀書籍的同時經常關注網絡上的信息,深入挖掘自己的想法并持有獨到的見解,加深對于知識的理解。

讀書能讓我們開闊視野??梢?strong>從更廣闊的視角、從大局去審視、考量、理解知識,更有利于把握事態(tài)的本質,從而采取更正確合理且更有前瞻性的行動與對策。 讀書能讓我們挖掘自身的發(fā)展?jié)摿Γ羁塘私庾约骸?/strong>通過閱讀高深的智慧,明白自身的局限性與不足,時刻保持謙卑,不傲慢自大,督促自己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中時刻成長。 讀書能培養(yǎng)我們的溝通能力與同理心。特別是通過閱讀小說、傳記與心理學書籍,我們能更好地理解他人情緒和體諒他人,了解他人不同處境下的心情,進而培養(yǎng)自身的領導才能。 讀書能帶給我們獨立思考的契機。通過讀書能刺激并豐富自身的想象力,讓思維更自由,頭腦更靈活,使自身應對能力變強,能夠針對不同變化迅速采取行動,要知道人最可怕的就是思維僵硬,想法枯竭,把一年過成365個一天。

沒有時間讀書?需要我們轉變觀念,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 轉變觀念,將讀書放到最重要、最緊急的待辦事項一欄。告訴自己若想要生存、工作、不斷成長,就必須要堅持讀書,因為讀書本身就是人生的重要部分,將讀書視為工作的一環(huán),而非愛好或者消磨時間的手段,樹立這樣的理念就能確保最基本的讀書時間。 用“主動讀書”形成良性循環(huán)。不要單純將讀書視為目的,而應該把它視為成長的契機,提升自身的行動力和判斷力,運用書中學到的知識改變自身的行動才是最重要的;必須將“只要讀書就好”這種意識,轉變?yōu)?strong>對工作和人生都有益的“戰(zhàn)略性主動讀書”。形成【主動讀書——完成無法完成的工作——獲得得不到的機會——更自信,溝通更積極,視野更開闊——工作更出色——更有時間主動讀書來收獲更多知識】的良性循環(huán)

調整過量的休息/娛樂時間。保證日常生活情況下,擠壓睡眠時間(具體的做法在后續(xù)《睡眠革命》中有介紹);利用通勤時間用手機收集信息、讀書/電子書、學英語等;壓縮/剔除午休時間;減少看體育新聞、體育賽事的時間,這樣就會有大段的時間可以分配給讀書。 事先做好閱讀規(guī)劃,杜絕灰色時間。灰色時間往往會過得特別快,回過頭看卻發(fā)現自己一事無成而懊悔不已,尤其是在工作日的晚上以及雙休日,提前做好一天的規(guī)劃并嚴格執(zhí)行可以避免時間的浪費,而且集中時間閱讀而非碎片化閱讀能讓閱讀效果最大化。 思考并堅持最適合自己的讀書方式。讀書做到目的明確、方法得當、松弛有度,就可以像度假一樣輕松讀書,真正自由地支配時間。 “過猶不及”,控制讀書量。這是作者的一個很精彩的觀點,作者認為30歲前讀至少500本,之后只需要一周一本的量就夠了,若每年50本甚至達到了每月10本那就可能過量了(當然這因人而異),讀書過量會適得其反,這時需要反思自己:能不能做一些更重要的工作?用其它方式(網絡、與人會面、學習會、展示會)來收集信息?多參與一些豐富情感的活動?讓自己的私人時間更加充實?聚餐其實是比讀書更重要的成長機會,但謹記盡量參加目的明確的聚餐而不是娛樂性的聚餐應酬。 通過社交網絡創(chuàng)建讀書小組,分享讀書心得和體會??梢栽陂喿x一本書前發(fā)“號召帖”寫明想讀的書及推薦語、以及開始和結束閱讀的時間,召集伙伴一起閱讀;閱讀完發(fā)表感想,同時鼓勵他人發(fā)言,在線上進行交流。
與人交流、去從未去過的地方、聽講座、上網課、觀看網絡優(yōu)質視頻……這些渠道都會增強并拓展個人的興趣和愛好,再通過讀書更進一步擴展后,就能更徹底地掌握相關知識。本章集中介紹了具體的讀書方法和細節(jié),很具有操作性,經過筆者實踐效果也是相當不錯。概括起來主要包括了以下幾點: 建立評價標準,我采用的與作者類似(具體符號看個人喜好) '★' 非常出色,超越個人興趣和愛好,想推薦給所有人 '☆' 非常好 '△' 好,雖然不差但也不是很好 '-' 說不清楚,如果沒買就好了 '×' 很差很糟糕 閱讀過程中絕對不重讀。閱讀時必須要有第一次閱讀時就理解書中所有內容的態(tài)度,因為把握全書的主旨是更重要的。這個原則也是進行速讀的基礎。 關于“讀書筆記”:作者提倡不在閱讀時做筆記,這會讓閱讀速度大幅下降,只需熒光筆代替筆記就行。 ①★用黃色熒光筆對精彩內容進行標記(包括言之有理的內容、表達出色的內容、體現作者洞察力與智慧的內容) 
②★通過折起右上角做標記(無論是書本左側還是右側的內容,一般好書有1/3的折角頁,再爛的書也會有2~3頁) ③★讀完立即作讀書檔案,確保不再翻看書籍浪費時間,將腦海中的所有想法付諸筆端,且無需考慮順序和措辭,用自己的語言與表達方式任性寫(讀后感/感到震驚的事/想設立的目標等),控制時間,寫完后審視筆記,進行歸檔,3個月后快速瀏覽,6個月后再次確認思考書中知識以及要付諸實踐的部分(筆者強烈推薦大家使用印象筆記[Evernote]制作讀書檔案,使用界面如下,詳細操作可以搜索“印象筆記完全使用指南”課程進行學習) 
★閱讀過程中要持有問題意識。積極向自己提問: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現狀?這樣發(fā)展下去會有什么變化?個人會受到什么影響……
★只有徹底讀完一本書后再去讀其他書。盡量一口氣讀完,同時閱讀幾本書是浪費時間; 關于讀書環(huán)境:閱讀時為避免環(huán)境干擾可以切斷網絡、手機靜音,一般不會耽擱大事;不整理書架,實屬浪費時間之舉,找書是很好找的,除非你書有上千冊之多。
看書是了解生活的一個過程,認識世界的一種途徑。書具有讓讀者付諸行動的力量, 讀書最重要的就是將書中內容付諸行動,否則就是空談,無用。把書里的知識,裝進腦子,再利用它們,最大程度地改善自己生活,也就是在書本和實際工作中不斷輸入和輸出知識,從而掌握最實用的知識。 
30歲前至少讀500本,打好信息靈敏度的基礎;通過谷歌資訊、電子雜志、豆瓣、研討會、講座等各種渠道獲取信息。
盡量購買紙質書閱讀,而非借閱。這樣可以充分利用有限時間進行標記,更方便日后回顧,有助于真正內化。
思考為什么讀,具有問題意識。我們閱讀一本書必須是基于好奇心和求知欲,在閱讀時是否抱有期待的心情是十分重要的,絕對不能強迫自己去閱讀不感興趣的書,所以要在開始閱讀前問自己:“我想從這本書學到什么?”“我為什么要讀這本書?”用“我想做XX事,我希望達到XX的水平”的自我提問來使自己產生好奇心和解決問題的意識;有了問題意識,就能輕松找到相關信息,快速找到相關領域的書籍,堅持讀書,積極與人討論,就能更加深入理解書中的內容,并且增強自信心,個人能力也會顯著提高。

買書時精挑細選。慎重買書,對暢銷書延后閱讀,盡量不讀,而是多讀長銷書;最佳的辦法是規(guī)劃未來5年的人生目標,用目標來倒推行動,以明確需要閱讀的書籍;
防止買書不看和囤書不讀現象。必須下定決心:買了的書必須當天開始看,或有計劃某個時間肯定會看,不然就不購買。 主動關注之前不關注的領域;關注前輩、朋友的書架,訂閱書單公眾號; 遇到優(yōu)秀的作家,可以考慮閱讀他的全部作品;

公眾號的第一篇文章,主要還是以寫過的文本素材為主,實在是低估了自己的編輯排版能力,耗時不少,相信之后會越來越熟練。 關于如何閱讀這一主題,《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讓我形成了宏觀的閱讀觀,日本人寫的書就是接地氣,實用性很強。之后還會陸續(xù)閱讀《這樣讀書就夠了》、《如何閱讀一本書》、《有效學習》、《超級閱讀術》等閱讀主題的書籍,但此類閱讀也要謹防閱讀過量,紙上談兵終覺淺,更重要的還是一邊學習閱讀方法一邊進行大量的閱讀實踐。一年閱讀100本書籍的計劃進度才達到20%,趁這段養(yǎng)傷期間要加把勁了。 近期還閱讀了《指數基金投資指南》/《飲食術》/《睡眠革命》/《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預告一下:《指數基金投資指南》詳細介紹了指數基金的特點、種類、投資方法及其投資策略,在國家持續(xù)繁榮經濟持續(xù)增長的情況下是絕佳的賺錢利器;《飲食術》是糖尿病專家日本博士醫(yī)生撰寫的現代人飲食指南,主要闡述了控糖的重要性,并介紹了數十種有利于健康的食品及飲食方法,揭秘了肥胖、衰老、疾病的機制與長壽的秘訣;《睡眠革命》英國睡眠專家提出的一種R90睡眠方法,曾經曼聯92班、C羅、魯尼等球星都因此受益,人的一生有1/3左右時間都在處于睡眠狀態(tài),可見其重要性;《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是一位從小沒有接受過正規(guī)教育但靠自學最終擺脫可怕原生家庭取得劍橋博士學位的美國女歷史學博士——塔拉·韋斯托弗的故事,其成長經歷訴說了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性。閱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