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的才情 不一樣的人生 ——李清照與管道升(下集) 在李清照約四十五歲時,趙明誠病逝于建康,后來幾經(jīng)輾轉(zhuǎn),她落腳于浙江金華。在孤苦飄零中,清照又活了接近三十年。李清照最后的歲月已無考,只知道她的壽長至少七十三歲。想到她與趙明誠的墳?zāi)股介L水遠(yuǎn),“百歲之后,歸于其室”恐怕是很難實(shí)現(xiàn)的。 管道升在五十七歲時離世,趙孟頫親撰墓銘,葬于湖州德清縣東衡山麓,趙孟頫死后,與之合葬。元稹在悼念亡妻時曾嘆道:“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元稹覺得難以做到的事,趙孟頫做到了,兌現(xiàn)了“我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的諾言。僅從這一點(diǎn)來說,管道升就比李清照多了好幾重幸福。 值得留意的是,趙明誠在死前,正是被旨知湖州,這四個人會不會原本有機(jī)會同歸于湖州? 李清照與管道升都天資聰穎,都出身于書香世家,成年之后都嫁給了如意郎君,她們的起點(diǎn)是這么的相似。然而后來的人生軌跡卻是兩種迥然不同的鋪就。 在李清照四十四歲那年,靖康之亂爆發(fā),她帶著十五車珍藏南下,穿行于兵荒馬亂之中。好不容易與趙明誠重逢,可沒過多久,他就撒手離去。然而她卻連從容舔舐喪夫之痛的機(jī)會都沒有。沒過多久,洪州淪陷,她帶著少量的輕便的收藏倉皇南逃。在途中這些文物喪失了大半。抵達(dá)紹興后,她居住的鐘氏之家,其鄰居鐘復(fù)皓盜走了她的五箱典藏,到現(xiàn)在,她和趙明誠的心愛之物所剩無幾。 曾經(jīng)的“一種相思,兩處閑愁”,變成了“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曾經(jīng)的溫馨家庭,曾經(jīng)的知心愛人,都成為舊日浮夢。在茫然若失中,她似乎希冀著什么,于是“尋尋覓覓”,卻只覓得一片“冷冷清清”。李清照曾想收一個孫姓女子為徒,將自己的學(xué)問傳授于她。可孫姓女認(rèn)為“才藻非女子事也”,拒絕了她。孫姓女能得到李清照的青眼,想必頗有幾分才氣,可惜她是個薛寶釵似的乖乖女。若李清照遇見的是“安心大展奇才壓倒眾人”的林黛玉,文壇恐怕又是一爿色彩繽紛吧! 與李清照比起來,管道升的一生則顯得波瀾不驚。趙孟頫作為前朝后裔,雖說時感壓抑,但也沒受到過大的迫害。管道升在恬靜與祥和中相夫教子,而趙孟頫對她亦頗有稱贊:“處家事內(nèi)外一整然,當(dāng)時奉先祭祀,非有疾,必齊明盛服,躬致其嚴(yán)。夫族有失身于人者,必贖出之。遇人有不足,必周給之無所吝。至于待賓客,應(yīng)世事,無不中禮合度?!?/span> 李清照想栽培一個學(xué)生的愿望都難以實(shí)現(xiàn),而在管道升的影響下,趙氏家族出產(chǎn)了七個大畫家,其中趙雍,趙麟,趙彥正,都名冠一時。管道升曾在一首《題畫竹》中寫道: 春晴今日又逢晴 閑與兒曹竹下行 春日近來濃幾許 森森稚子日邊生 透過這首詩可窺見管道升培養(yǎng)兒子的藝術(shù)情趣的一個剪影。 李清照是在顛沛流離艱難苦恨的寒霜下綻開的梅花,而管道升則是在溫柔和煦的春風(fēng)中怒放的海棠。我們無法辨別這兩種生命哪個更美。只不過,李清照那顆秀麗瑩透的心遭受過太多的痛,讓人心疼。于是,便給了她更多的愛和憐惜。 文字:馬玉柔 排版:毛七七 點(diǎn)贊點(diǎn)贊不要忘了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