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讀昆德拉的小說,對其中一句印象深刻:“窗外的世界更加美麗,而他如果為此拋棄所愛的女人,世界會因為他付出了拋棄愛情的代價而彌足珍貴。” 窗外的世界與窗內(nèi)的生活,真是如此一種關(guān)系么? 想到林覺民那樣的志士,出于自覺的家國情懷割舍兒女情長,境界不可謂不高。他與妻子陳意映的愛情故事,也因此打上偉大的榮光。 可如果不是出于某種主義的崇高信念,不是志于某份改良社會的革命理想,單純?yōu)閭€人名利離開二人小世界,走向窗外的大千世界,雖然談不上對錯,最終,似乎免不了憾恨。從女性角度出發(fā),也免不了嘆一句何必。 即便是那些千古佳話,也存在這般憾恨。因為男女的人生觀在本質(zhì)上悖向而行。 1. 李清照:賭書潑茶,那段最好的時光 李清照與趙明誠,一個是宋詞之宗,一個是金石專家,才子佳人,門當(dāng)戶對,情趣相投,這些據(jù)說是理想婚姻的三大要素,他倆都滿足。 兩個人都曾是文藝青年,漸漸上了年紀,又都是文藝中年。 賭書潑茶,被史書記為文壇佳話,又被后來的文人作為典故寫進作品:“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dāng)時只道是尋常?!边@是納蘭性德懷念妻子的悼亡詩,用來形容故事中的故事人的故事,同樣恰如其分。 李清照在晚年時,為自己和丈夫趙明誠合撰的《金石錄》補寫了一篇序言。時過境遷,物是人非,后序,也是寫在后來光陰里的絮語。 宋朝黨爭不斷,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卷入黨爭漩渦里的人。他罷相不久便去世,家人受其牽連,趙明誠帶著李清照回老家青州。 這個變故讓她因禍得福,在青州度過了悠閑快樂的十年。 儉省度日,衣食無憂,他倆將積蓄和時間用于金石事業(yè)。一起??薄⒖虒?、整理成冊,慢慢建起書庫,書庫越來越龐大,然后分門別類,登記在冊。 “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葉、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為飲茶先后。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甘心老是鄉(xiāng)矣?!?/span> 每天晚飯后,回到歸來堂,煮上茶,兩人開始玩一個小游戲: 說一個文史典故,看誰先指出典故在哪本書的哪個具體位置。誰贏,誰先喝茶。李清照記性好,常常是她贏。她卻因為“得意忘形”,把茶水潑灑在衣服上反而喝不得,于是又一陣歡笑…… 面對這樣的好時光,李清照直言“甘心老是鄉(xiāng)矣。故雖處憂患困窮,而志不屈”,窮一點,苦一點,都也沒關(guān)系,只要能夠自在生活,做喜歡的事。 趙明誠不這樣想,他想“窮遐方絕域”。作為男人,他對仕途名利也有執(zhí)著追求。所以后來一有機會,就去建康走馬上任。 兵荒馬亂的年代,兩人于戰(zhàn)亂中分道而行。 再后來,趙明誠因病辭世。李清照從此踽踽獨行,于亂世中四處漂泊,遇人不淑,走向?qū)ひ捯捓淅淝迩迤嗥鄳K慘戚戚的晚年。那些哀婉精巧的詞作,是從憂愁孤寂的境遇中孕育而生。 “甘心老是鄉(xiāng)矣?!辈恢约涸趺聪?,不知趙明誠若知妻子此意是,否有所愧悔。 作為一位女性讀者,每每讀到這一句,都會感到耿耿于懷。不僅僅為易安居士。 2. 管道昇:珍饈美饌,總不如清閑 趙孟頫因為多才多藝,被譽為“元人冠冕”,又因其書法造詣甚高,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quán)并稱“楷書四大家”。 他的妻子管道昇巾幗不讓須眉,擅長詩書畫,與東晉衛(wèi)鑠并稱“書壇二夫人”。 共同的藝術(shù)追求,賦予他倆共同的探討話題,一起品詩做詞,一起臨摹古帖,一起欣賞宋人的山水佳作。 鑒賞金石文物時,會聊起李清照與趙明誠這對佳偶,遙想二人賭書潑茶的情形。相較之下,他倆的婚姻生活,與前輩何其相似。 他是她藝術(shù)道路上的良師益友,她是他人間煙火里的解語花。 管道昇喜歡畫竹,不拘一格,擅于創(chuàng)新,筆鋒如飛燕。勤學(xué)練習(xí),加上丈夫指教,書畫水平日漸提升。她卻自謙:“侍吾松雪十余秋,傍觀下筆,始得一二。” 她認為,自己是女流之輩,沒有師承,很難達到一定境界。服侍丈夫十多年,站在旁邊看多了,學(xué)到一點皮毛。 她在一幅墨竹圖上題寫:“操弄筆墨,故非女工。然而天性好之,自不能已。竊見吾松雪精此墨竹,為日已久,亦頗會意。”她說操弄筆墨原不屬女工,自己生來喜歡寫寫畫畫,丈夫恰好精通此道,天天在一旁看,耳濡目染,也就識得其中意趣。 趙孟頫自號松雪道人,管道昇口口聲聲稱他“吾松雪”,夫妻間的恩愛,她對他的崇拜,溢于言表。簡直就是秀恩愛。 涼風(fēng)如水的秋夜,他倆坐在桂樹下舉杯對飲。酒至微醺,她會唱漁歌,空氣中除了桂花的幽幽暗香,仿佛飄來仙風(fēng)道氣,令人心曠神怡。如此生活,可謂神仙眷侶。 自古及今,太多婚姻敗在一個色字上——色衰而愛弛。當(dāng)管道昇玉貌不再,趙孟頫動了納妾之心。 他做了首小詞表明心跡,舉例說誰誰有桃葉桃根,誰誰有朝云暮云,娘子你“只管占住玉堂春”。 管道昇沒有聽之任之,也沒有一哭二鬧三上吊,而是作了一首《我儂詞》,綿里藏針地表達出白頭偕老的心愿。據(jù)說,趙孟頫讀過這首詞,再也沒有提起納妾之事。 無獨有偶,當(dāng)年司馬相如發(fā)跡后,想納茂陵女為妾,卓文君憑一首《白頭吟》換得他的回心轉(zhuǎn)意。 一首詩,一闕詞,就能挽回男人驛動的心嗎? 世人對趙孟頫的氣節(jié)有所詬病,因為他后來歸順元朝,入仕當(dāng)官,又深得忽必烈賞識,最終做到翰林學(xué)士。管道昇婦憑夫榮,被封為魏國夫人,享盡榮華富貴。 眼看自己丈夫越做越大,自由卻越來越少。管道昇并非貪圖享樂的庸脂俗粉,她寫了一首詞給丈夫,委婉表達心志: 身在燕山近帝居。歸心日夜憶東吳。 斟美酒,膾新魚。除卻清閑總不如。 宦海里沉浮多年,趙孟頫其實和妻子有著相同的愿望: 儂住東吳震澤州,煙波日日釣魚舟。 山似翠,酒如油,醉眼看山百自由。 多次請求下,趙孟頫得以辭官還向。煙波浩渺,一路向南。 歸途中,年近花甲的管道昇病逝舟中。無盡的遺憾,似那利劍也斬不斷的流水。 3. 柳如是:偕隱林泉,有什么不好嗎? 在明朝文壇,柳如是與錢謙益這對老夫少妻譜寫了別樣的愛情故事。 柳如是出生卑微,老天賜予她一副好皮囊,與聰慧的頭腦,她憑此成為秦淮名妓中的頭牌。 多少富家公子,紈绔子弟,黃冠煉客,湖海名流,在她那里來來去去,都無非紅塵過客。 歷經(jīng)坎坷,塵埃落定,她最終的歸宿是江左大家錢謙益。 他貪愛她的容顏,她仰慕他的才學(xué)。二人于虞山腳下相逢作揖,一個稱對方如是君,一個稱對方牧齋兄。 錢謙益甘愿冒鄉(xiāng)風(fēng)民俗之大不韙,以匹嫡之禮,將心愛的如是君風(fēng)風(fēng)光光迎娶進門。 他為柳如是耗費巨資,在虞山為她另筑一屋,取名我聞室。如是,我聞,合起來就是佛經(jīng)中慣用的一句話:如是我聞。室內(nèi)懸掛有條幅:如露亦如電,應(yīng)做如是觀。 在此,他倆吟詩作畫,對酌賞月,琴瑟和鳴。有時也一起游山玩水,恩愛綢繆,繾綣無限。 傳聞有一天,錢謙益對柳如是說了句:“我愛你烏黑頭發(fā)白個肉”,柳如是回答得很頑皮:“我愛你雪白頭發(fā)烏個肉?!?/span> 人是文化的產(chǎn)物,人也始終被時代浪潮裹挾著前行,要么逆水行舟,要么隨波逐流。 他倆結(jié)婚沒幾年,明清兩朝的矛盾白熱化。有一夜,借著酒興,柳如是勸說夫君,于國破之日,兩人應(yīng)當(dāng)一起殉國。 在家國情懷面前,他倆出現(xiàn)了原則性的分歧。柳如是寧可玉碎也不愿瓦全,錢謙益飽讀兵書,滿腹經(jīng)綸,始終懷揣政治抱負。 何種人生觀,指引一個人選擇何種道路。和趙孟頫一樣,錢謙益在國破之后,做了別朝的官。 當(dāng)他北上京城去做清朝官員時,柳如是寫信勸阻: “妾以為相公富貴已足,功名已高,正好偕隱林泉,以娛晚景。江南春好,柳絲牽舫,湖鏡開顏,相公徜徉于此,亦得樂趣。妾雖不足比文君,紅佛之才之美,藉得追陪杖履,學(xué)朝云之侍東坡?!?/span> 身為“女俠名姝”,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柳如是的勇氣與操守勝過男人,也活得清醒通透。 在她看來,丈夫的富貴功名已經(jīng)足夠,是時候退出官場,歸隱山林了。江南山清水秀,恬淡生活,有什么不好嗎? 她說自己文采雖不如卓文君,貌美不及紅佛,卻愿意像王朝云服侍蘇東坡那樣,余生相伴,不離不棄。 身逢亂世,難以實現(xiàn)歲月靜好,兩人始終在時代浪潮逆流向前,直至壯志未酬的錢謙益在紅豆山莊憂憤離世。 失去牧翁袒護,柳如是不愿忍受族人欺辱,以白綾懸梁自盡。這樣的收梢,讓人不甚唏噓。 不管李清照生命里最好的時光,還是管道昇向往的清閑,或者柳如是渴望的歸隱,都讓我重新想到昆德拉那句話。 窗外的世界果真更美麗?更值得耗盡一生精力與性命去孜孜追逐嗎? 男人理性地將愛情作為生活不重要、乃至是消遣的一部分。而女人,卻感性地將愛情視為生命的全部。 “不讓歲月倦了等待的心,我的世界隨你到天涯遙遠。歷盡萬水千山是否心意相連,不求生生世世不想朝朝暮暮,但愿平平淡淡攜手游人間?!?/span> 歌里是這樣唱是,也只有歌里唱得這樣好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