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公司股東有哪些常見糾紛及解決辦法?

 lawyer9ac8cs7b 2021-07-19

無論我們作為自然人的個體,還是我們所在的公司,都可能會有對外投資的行為,從而成為公司的股東。成為公司股東之后,經(jīng)常不可避免的出現(xiàn)大大小小的各種摩擦。在這些糾紛中,怎么合理、合法的保護自己權益是比較現(xiàn)實的問題。

2020年底網(wǎng)絡上流傳了一個段子,2020年的魔幻商戰(zhàn),搶公章、投毒,拍板磚。為了避免出現(xiàn)這樣的商戰(zhàn)發(fā)生,法律人還是要用法律的手段解決問題,最高端的商戰(zhàn),應該采用最合法、有效的方式去解決。以下我們就探討在面臨股東間糾紛時,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01

股東常見糾紛有哪些

1. 以下列舉了七種常見糾紛的類型,同時也列舉對應的七種解決辦法。

圖片

■  股東不履行出資義務的,其他股東可限制其相關股東權利、解除其股東資格

■  大股東長期單方控制公司,導致公司內部決策機構長期失靈,經(jīng)營管理發(fā)生困難的,其他股東可以申請解散公司;

■  大股東控制公司不按規(guī)定分配利潤、合并分立轉讓主要財產、延長公司存續(xù)狀態(tài)的,異議股東可向公司行使股權收購請求權;

■  股東不按章程規(guī)定控制章、證照和公司經(jīng)營權的,其他股東可以通過內部決策程序,起訴要求變更法人并重新辦理章、證照;

■  公司股東利用關聯(lián)關系損害公司利益的,其他股東可通過股東代表訴訟要求其賠償;

■  股東串通第三人簽署不合理協(xié)議導致公司權益受損時,其他股東可通過股東代表訴訟要求確認合同無效;

■  股東無法了解公司基本經(jīng)營狀況的,可要求行使股東查閱、復制權;

2. 實踐中,往往多個情形交叉出現(xiàn),比如作為小股東,可能面臨的問題同時有:大股東控制公司、大股東不披露公司的真實經(jīng)營情況、小股東了解到公司有盈利,但是公司就是不分紅、大股東利用控制公司的便利,不召開董事會,不召開股東會,所有的經(jīng)營決策權都在總經(jīng)理層等等,小股東覺得大股東不分紅,也不按章程行事。在這種情況下,小股東有哪些措施?

小股東可以要求公司進行分紅,如果連續(xù)五年達到盈利不分紅,也可以按照公司法七十四條的規(guī)定行使異議股東收購請求權。 小股東也可以公司經(jīng)營困難為由,根據(jù)公司法182條請求法院解散公司。小股東也可以要求行使知情權。

在這種情況下,要考慮用哪種方式更有效。從上面的分析看,小股東可以提出解散公司的請求,然而雖然法律規(guī)定了內部決策失靈、經(jīng)營困難就可以解散公司,即便公司是盈利情況下,也可以申請解散公司,但是實踐中,在公司還在盈利、正常運轉的情況下,出于安定性等各方面因素的考慮,法院不會輕易同意解散公司的請求。因此對于小股東而言,請求公司分紅,或者在公司拒絕分紅后提出回購股權的訴求,更具有可操作性。同時,可以輔助提出知情權的訴訟,知情權訴訟屬于輔助性訴訟,一方面知情權訴訟時間并不斷,另一方面等到執(zhí)行階段公司拿出相關資料后,有可能是不完整的,雖然屆時可以進一步向稅務機關舉報,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但仍然不能完整的了解公司情況,無法達到行使知情權的目的,所以股東知情權訴訟一般是輔助性訴訟。

訴訟只是手段,解決問題才是根本,所有的訴訟手段都是為了解決問題而采取的,在訴訟中始終都要圍繞這個思想來處理問題。

02

案例分享

情形一:通常來講,股東設立公司出資是最基本常見的義務,一般不會出現(xiàn)問題,但是實際案例中,股東沒有出資的案例還是有不少的。如果股東沒有出資的話,除了對利潤分配請求權、新股優(yōu)先認購權、剩余財產分配請求權進行合理限制,其他股東還可按程序解除其股東資格。

· 解除股東資格應滿足三要件:未出資或抽逃全部出資、合理催告、股東會決議

第一,應用于嚴重違反出資義務的情形,未完全履行出資義務和抽逃部分出資不應包括在內。

第二,必須履行前置程序,除名前應當催告該股東在合理期間內繳納或者返還出資。

第三,依法召開股東會,作出股東會決議,未履行出資義務的股東被除名可適用表決權排除原則。

· 有以下幾點提示:

第一、 公司法項下的相關權利義務,都是非常注重法定程序的,在依據(jù)公司法作出相關決定的時候,必須嚴格遵守一定的程序;

第二、 作為出資人,不能完全不出資,否則有可能失去股東資格;

第三、 當發(fā)生股東糾紛的時候,可以首先考慮該股東是否出資。

情形二:大股東不合理低價稀釋小股東權益:如低價融資擴股、侵害小股東權益,小股東可起訴按低估的股權價值賠償損失

· 案件情況:大股東召開股東會,形成股東會決議,要求以某一價格進行增資,小股東不同意按照這個價格增資,最后大股東仍然辦理了增資。小股東起訴要求賠償損失,法院認為公司召開股東會形成股東會決議,召集程序合法,內容也根據(jù)“資本多數(shù)決”的表決原則作出的,但大股東憑借其控制的多數(shù)表決權,通過的股東會決議,未能客觀、公正地對公司的凈資產進行必要的審計、評估,增資并未按照當時公司的凈資產額進行,而是按照大大低于當時公司凈資產額的公司注冊資本進行增資,顯著降低了小股東所持股權的價值,致使小股東的股權價值蒙受了巨額損失,大股東行為屬于濫用股東權利,大股東要按增資前的股權評估價值減去增資后的股權價值來賠償小股東損失。

· 有以下幾點提示:

第一、 計算損失的公式:(評估凈資產額—增資額)×小股東原股權比例—評估凈資產額×小股東現(xiàn)股權比例。

第二、 此類情況中并不一定是認定增資行為無效,而是應當賠償小股東損失。

第三、 大部分實踐中稅務機關不認定增資是一種股權轉讓,所以不用繳納股權轉讓的稅。但是有些地方稅務機關認為如果低于每股凈資產價格增資,低于公允價值部分的增資,視同轉讓行為,按規(guī)定征收相應稅款。

情形三:小股東因歷史原因一直任董事長并長期持有公司公章,控制公司經(jīng)營,大股東通過訴訟辦理法定代表人變更手續(xù)、拿回公章

· 通常大股東控制公司的所有證照和經(jīng)營管理權,也有一些特殊的情況,公司由小股東控制或者實際經(jīng)營人控制,如果大股東想通過法定程序拿回公章證照,可以通過以下步驟完成:

第一、 大股東召開董事會,形成決議,變更法人(董事長)

第二、 董事長起訴公司要求變更法定代表人

第三、 法院判決后,董事長申請執(zhí)行,工商局出具新的營業(yè)執(zhí)照

第四、 持新的營業(yè)執(zhí)照,重新辦理公章:

· 有以下幾點提示:

第一、 很多“明股實債”的交易中,通常現(xiàn)任股東不控制公司,由原股東、實際經(jīng)營管理層來控制公司,這種時候容易出現(xiàn)經(jīng)營管理層拿著公司的公章到處借款、擔保,轉移公司資產等等,有的可能涉及偽造公章,有的涉及合同詐騙。這時候現(xiàn)任股東可采取及時公示、刑事報案、重新刻章等措施降低不利后果。即使他人持有的是虛假的公章簽署合同,如果該行為構成表見代理,公司也有可能要承擔相應的合同責任。因此,在發(fā)現(xiàn)問題后,公司應及時作出公示,避免形成表見代理的情形。其次,大股東可以盡快通過訴訟拿回這些公章,或者重新申請刻公章,避免損失進一步擴大。

第二、 對賭項目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在對賭期內,按照雙方約定由原股東控制公司經(jīng)營,但對賭期結束后,可以按照公司治理結構行使大股東權益,掌控公章和公司經(jīng)營權。

情形四:損害股東利益糾紛。大股東未經(jīng)其他股東同意,違反公司章程(以個人或者公司名義)與他人(其他股東或公司高管)簽署協(xié)議,處分公司利益的,小股東可主張無效。

案例一:大股東與個別股東簽署《保證承諾書》,保證其在公司的董事和監(jiān)事席位,以及在公司的收入、配車、從業(yè)及借款等優(yōu)厚待遇。法院認定無效。

· 案件情況:四個大股東和其他兩個小股東通過決議并簽署協(xié)議,在承諾期10年內可以一直任公司的董事監(jiān)事,并且公司提供車、房等待遇,即使以后不在公司任職,仍可享受相關待遇。后來未簽署該協(xié)議的小股東起訴要求確認議無效。

法院認定:協(xié)議性質非股東會決議或董事會決議, 僅大股東個人民事行為,但協(xié)議是大股東以公司的權益為標的對他人所作的承諾,是對公司的經(jīng)濟利益和其他權益的處分。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規(guī)定,只能召開股東大會作出決議,因此該行為僅能代表簽訂協(xié)議的股東的意思表示,而不能代表公司的全體股東,是一種無權處分行為,未經(jīng)追認而未發(fā)生法律效力。

同時,《保證承諾書》的內容存在侵害公司利益的情形,承諾個別股東可在長達十年的時間里擔任公司的董事和監(jiān)事,且無論個別股東是否履職,均可從公司持續(xù)獲得高額的收入,違反了公司法關和章程,是對公司的利益和小股東的利益侵害,故無效。

· 有以下幾點提示:

第一, 法院通過以上邏輯認定無效,那么反過來是不是可能有效?有兩點比較重要,首先不能有違反法律規(guī)定的情況;其次要符合公司內部的流程。涉及到處分公司利益的糾紛,程序合法合規(guī)是最重要的,在判斷公司內部處理方式是否有效時,只要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按章程走完內部流程就是合法有效的。

第二, 具體到本案中,如果協(xié)議中沒有“10年可以一直擔任董事或者監(jiān)事的職位”的內容,且簽署協(xié)議先走了公司章程規(guī)定的流程,那么這個協(xié)議就可能是有效的。因此有時候,有效和無效之間就是程序上的差別。

案例2:章程規(guī)定,對于高管的薪酬補償要經(jīng)過股東會,公司未召開股東會,在大股東控制下,以會議紀要的形式直接對四個高管作出幾千萬元的補償決定,法院認定文件所涉財產給付內容的約定在小股東持股比例范圍內無效。

· 高管持公司借條、公司會議決議要求公司支付數(shù)千萬元補償款,小股東提起訴訟要求確認該決議等文件無效。

法院認為,公司為家族企業(yè),從未召開過公司經(jīng)營方面的股東會、董事會,雖然有公司蓋章,但會議紀要并非股東會決議或者董事會決議,僅系公司大股東以公司名義與四人簽訂的離職離任經(jīng)濟補償協(xié)議。

因此,該協(xié)議對大股東及四位高管具有法律拘束力,對于公司小股東無約束力,因此認定大股東有權處分的財產比例為涉案會議紀要簽訂之時其所持公司的股權比例,而會議紀要中所涉財產給付內容的約定在小股東持股比例范圍內無效。

· 有以下幾點提示:

第一, 這個案例說理部分不一定那么完美,但是我們可以得到的經(jīng)驗是,碰到此類糾紛時,可以嘗試用股東內部程序不完整來作為抗辯,作為案件的突破口。

第二, 反過來看,董事、高管不同于一般第三人,要確保公司給予的補償有效時,一定要注意相關決議、協(xié)議是否經(jīng)過內部流程,哪怕內部流程就是走形式,也要走這個流程,因為這決定了有效和無效的區(qū)別。

情景5:損害公司利益責任糾紛:常說的大股東侵害小股東利益,多數(shù)實質屬于大股東侵害公司利益,即侵害公司利益責任糾紛。例如,可以通過資產購銷、產品購銷的關聯(lián)交易,以對控股大股東有利的形式轉移定價,債務擔保,對公司投資機會進行侵占,大股東通過自我交易等行為從企業(yè)轉移資產到自己手中

案例1:挪用、侵占公司資金:無合理理由不當使用公司資金,造成公司損失+未履行法定程序+無合理的會計處理方式的,構成侵害公司利益。

最高院李懷真與寧夏唐華公司一案,李懷珍作為公司原法定代表人,在代表公司履行職務時應當按照法律法規(guī)公司章程規(guī)定履行,其轉款187萬元給第三人(代為償還其個人債務)的行為未經(jīng)公司股東會授權或認可,也無轉款合法事由,故其個人應對該款承擔賠償責任(注:第三人與李不存在串謀,因此第三人不承擔還款責任)

提示:如果被告行為同時涉嫌刑事犯罪的,民商事案件與刑事案件可以分別審理,同時刑事案件的相關信息可以作為審理民事案件的依據(jù),律師可以申請由法院向相關部門調取。

案例2:非正當關聯(lián)交易:交易雙方存在關聯(lián)關系+實質侵害公司利益(如交易對價嚴重不公允)

有限責任公司大股東利用控股股東地位通過股東會、董事會決議后,以公司名義與自身簽署不公平協(xié)議,小股東提起股東代表訴訟要求確認大股東與公司簽署的協(xié)議無效。

法院認為:該協(xié)議屬于關聯(lián)交易,雖然經(jīng)過了董事會和股東會,但是股東會和董事會實際上形同虛設,小股東也沒有同意,雖然表面上內部程序合法,但是不能僅以程序合法代替實質認定,且該關聯(lián)交易的內容亦存在不合理之處,大股東無正當理由與公司簽署該協(xié)議,屬于濫用控股股東地位損害公司利益的行為,屬于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協(xié)議無效。

其他損害公司利益的行為

· 表現(xiàn)形式:如擅自處分公司重大資產,低價、無償轉讓公司資產;簽署明顯權利義務不對等協(xié)議(如無對價轉讓債權)等

· 處理方式:

第一種:無權代理導致合同無效;公司股東請求確認公司與第三人簽署的債權轉讓合同無效,最高人民法院廣西金伍岳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廣西物資儲備有限公司確認合同無效糾紛案中,判決相關合同無效,主要理由為無權處分,并明確董事長權利義務不能概括性轉讓給他人。

第二種:根據(jù)《合同法》第52條第2款(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確認合同無效,或者根據(jù)《合同法》第52條第5款確認合同無效,即違反公司法20條、21條、149條的股東禁止行為、禁止關聯(lián)交易、董事高管人員的禁止行為,屬于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從而無效。相關案例有:廣東高院 (2019)粵民終121號 深圳市銘可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鄭明強損害公司利益責任糾紛,公司將子公司以1元的價格轉讓給關聯(lián)方,該《股權轉讓協(xié)議書》無效,100%股權依法應予返還。浙江高院(2019)浙民申252號案件中法院認定,法人以明顯不合理的對價達成關聯(lián)交易,合同無效。

股東代表訴訟的幾個注意事項

1. 公司利益受損時,股東不得提起損害股東利益訴訟。公司財產權受到侵害時,股東對公司財產并不享有直接權利,應該依據(jù)股東代表訴訟尋求救濟。

2. 股東同時具有監(jiān)事身份時,建議以股東身份提起股東代表訴訟,而不是以監(jiān)事身份提起作為訴訟代表提起監(jiān)事代表訴訟。

3. 股東代表訴訟提起后,只有經(jīng)過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后才可調解。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