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海是聞名中外“普洱茶”的故鄉(xiāng)和我國產(chǎn)茶最早之地,有1700年前的野生“茶樹王”和800余年前的人工栽培型茶樹。 茶區(qū)全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云霧繚繞,那勐海茶區(qū)下的古茶山頭中你知道哪些呢?是布朗山茶區(qū)名揚在外的班章之王,還是以“苦”聞名的老曼峨呢? 勐海茶區(qū)的主要山頭有南糯山、勐宋、布朗山、巴達山、賀開、南嶠茶山。 1、南糯山茶山 地處西雙版納州勐??h格朗和鄉(xiāng);茶園總面積有21600多畝,其中古茶園1.2萬畝。茶樹主要集中于半坡老寨、竹林寨、姑娘寨等地。這三個村落茶樹種植1萬余畝,古茶園面積6000余畝。 南糯山森林茂密,古茶園多與森林原生古樹自然混生。且因生態(tài)環(huán)境較為優(yōu)越,古茶樹上還有螃蟹腳和野生菌等寄生物。 而這些也使得南糯山古茶樹,品飲時具有較為鮮明而強勁的山野氣韻。 口感特點:干茶條索緊結(jié),茶湯湯質(zhì)飽滿,微苦澀、回甘生津好、香氣濃郁有花香、蘭香、蜜香。 2、勐宋茶區(qū) 位于勐??h勐宋鄉(xiāng)境內(nèi),與南糯山一河之隔(流沙河)相對望,其海拔在1500-2430米之間,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非常適宜于茶樹的生長,是勐海最老的古茶區(qū)之一,古茶園面積近3000余畝。 屬喬木中葉種,喬木茶樹成片,灌木居多。境內(nèi)還有滑竹梁子海拔2429米,是西雙版納的最高點。 清代民國時期就已是普洱茶的原料產(chǎn)地,民國時期經(jīng)常有茶商馬幫到勐宋收購茶葉。勐宋古茶山因環(huán)境良好,適宜茶樹生長,因而使得勐宋普洱茶品質(zhì)極佳。 口感特點:以香高水甜聞名,條索墨黑,那卡茶是這里的典型代表:有勐海的“小班章”一說。其蜜香濃郁,入口回甘生津明顯,高甜、喉韻深、茶氣足。 3、布朗茶山 這里主要以聚居布朗族為主,是全國唯一的布朗族鄉(xiāng),也是最早栽培、制作和飲茶的民族。布朗山鄉(xiāng)包括班章、老曼峨、曼新龍等村寨。 布朗山普洱茶的制作工藝是很棒的,而且飲茶方式也很獨特。布朗族飲茶的獨有方式包括吃“得責”生茶和口含“臘”茶、吃酸茶、吃烤茶、煮青竹茶等。 布朗古茶山,盛產(chǎn)優(yōu)質(zhì)普洱茶的第一名山,布朗族,云南最早種茶的民族。布朗山的茶不施化肥、不打農(nóng)藥,是綠色健康的生態(tài)茶,因而倍受全國各地朋友的喜愛。 口感特點:條索肥碩,茶湯橙黃明亮;入口滋味濃烈,回味快速且甘甜度高,生津強勁,喉韻強烈;香氣獨特,梅子香、花蜜香、蘭香,茶氣霸道以老班章古樹茶最為強勁,茶中霸王;耐泡度高。 4、巴達茶山 這里有著豐富的野生茶樹資源,還有大面積成片的栽培型古茶園。巴達山人工栽培型古茶園,主要分布在章朗、曼邁兌、曼帕勒等布朗族寨,總面積3000余畝。 巴達山氣候溫和,降雨量充沛,晝夜溫差大,適宜茶樹生長之地。 近年來,隨著普洱茶熱,巴達古茶山的茶樹資源逐漸被外人所知,加之該地的民族文化文明,也頗得海內(nèi)外學者、專家,前往這一座探秘。 口感特點:屬喬木大葉種,條索黑亮緊結(jié)墨綠油亮,苦澀較顯,回甘、生津快,香氣純正,滿口生香,有梅子香、蜜香等。 5、南嶠茶山 南嶠茶山如今又被稱為勐遮茶山。勐遮是勐??h境內(nèi)最大的平壩,壩中是萬頃優(yōu)質(zhì)的稻田,而平壩四周和壩中低矮的山丘上,則是連片種植達萬畝的新式茶園。 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清政府派往云南的總督鄂爾泰在云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推行改土歸流政策(設(shè)官府,置流官,駐軍隊以加強行政統(tǒng)治),在普洱設(shè)置“昔洱府治”,在勐海、勐遮、易武、倚邦等茶山,設(shè)置“錢糧茶務(wù)軍功司”,專管糧食、茶葉交易,可見當時的南嶠茶山的重要。 口感特點:條索墨綠,湯色深黃,口感略苦澀,花蜜香。 6、賀開茶山 位于勐??h班章茶山和南糯山之間,是西雙版納所有的古茶園中連片面積最大,是最具觀賞價值的古茶園。 古茶樹生長在村民的房前屋后和與山寨相連的樹木茂盛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中,構(gòu)成了一幅“茶在林中,寨在茶園”的人與自然和諧的古茶園景觀,不愧為世界景觀最美的茶山。 賀開古茶山的茶,在布朗山系中算僅次于老班章。雖然它不像老曼峨的苦,也沒有老班章的霸氣,但在老班章沒有出名以前,茶友提到布朗山的茶都以賀開古樹毛料為最多。 口感特點:條索黑亮緊結(jié)、湯色金黃明亮湯質(zhì),飽滿,水柔,層次感豐富,稍苦澀,回甘迅速。山野氣韻較強,掛杯香馥郁持久,耐泡度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