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貨倉》新書推介 詳情請見130期 歡迎預訂 多謝支持

【向世界講好泉州故事】系列十三 本文8419字 插圖25幅 視頻1'10'' 閱讀14min 【編者按】根據(jù)系列大綱安排,前一期(129期),鄉(xiāng)音君邀請建議作者對涉道的文化遺產(chǎn)作了“道教與泉州古代航海形影不離”的總結(jié),并提出“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的中國指南針、船尾升降舵、多重桅桿、水密隔艙源自刺桐”的新觀點。這是作者基于《順風相送》等文獻資料的研究以及迄今已出水的泉州后渚沉船、“南海1號”、“華光礁1號”等宋代沉船研究結(jié)果。這也是以往史學界尚無涉及的話題。鄉(xiāng)音君不由產(chǎn)生一個有趣的問題:為什么迄今發(fā)現(xiàn)這些包括元代韓國新安沉船、清代“泰興號”沉船等在內(nèi)的中國沉船都是泉州造的福船而不是廣東船、溫州船? 和129期同時推出的130期是建議作者新近完成的著作《天下之貨倉》的新書推介,引起反響,訂書踴躍。作者委托鄉(xiāng)音君對訂書者表示感謝。130期主要向諸位看官介紹泉州籍學者蔡治淮關(guān)于本書的推薦語、值得預訂收藏的三大理由以及本書簡介、作者簡介和如何預訂本書。鄉(xiāng)音君再重復預訂新書的好消息,年底之前預訂,每套書價立減98元;團購10套以上,每套還享有116元的書禮饋贈,數(shù)量有限,先訂先送,送完為止。 好,回歸正題。本期鄉(xiāng)音君邀請建議作者接著聊另一個不僅是中國唯一而且是世界唯一的宗教史跡:草庵摩尼教遺址。【向世界講好泉州故事】系列之十三: 世界唯一:具有獨特性、世界性、歷史性意義的草庵摩尼教遺址 中國南方明教傳播中心 央視新聞聯(lián)播引發(fā)國際新一輪 “摩尼教研究熱”1991年春節(jié)期間,央視新聞聯(lián)播播發(fā)了泉州臺隨訪記者采訪的電視新聞(播出稿原文):“沉默了數(shù)百年的晉江草庵摩尼教遺址第一次迎來了30多個國家的學者。當這尊世界上唯一的摩尼光佛展現(xiàn)在中外學者面前時,立即引起滿場轟動。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官員迪安博士宣布:'這是海上絲綢之路考察的最大發(fā)現(xiàn),最大成就’”。“據(jù)介紹,摩尼教是公元3世紀中葉波斯人摩尼創(chuàng)立的宗教,它糅合佛教、基督教、襖教而成,崇尚光明,反對黑暗,又稱'明教’。七世紀摩尼教傳入我國,曾風靡一時。明初被禁絕。該教在世界上也已絕跡。因此,這處遺址具有世界性和歷史性意義。目前,在波斯設(shè)立的摩尼教研究會,以摩尼光佛為會徽。興奮不已的學者相信,通過這次實地考察,將有可能促進摩尼教起死回生,重新恢復其歷史的地位。這是泉州臺記者戴泉明報道的。”這條消息一經(jīng)央視播發(fā),引起國內(nèi)外學者的關(guān)注。作為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海絲考察團”確認的世界上摩尼教最后消亡地,繼而引發(fā)了20世紀20—40年代之后的新一輪國際性的草庵摩尼教研究熱潮。
晉江草庵外觀 來源:晉江市博物館 有觀點認為,泉州的摩尼教和佛教密宗一樣都是從海路直傳,這是錯誤的觀點。佛教密宗,又稱唐密,是唐開元年間,印度高僧金剛智、善無畏、不空三人在長安共創(chuàng),史稱“開元三大士”。[1]從嚴格意義上講,泉州真正體現(xiàn)唐密歷史是自唐·開元二十六年(732年)唐玄宗改額開元寺始,其時密宗已傳中國22年。高昌國地區(qū)出土的摩尼教經(jīng)文手稿(來源:網(wǎng)絡)
 而摩尼教則是大約公元六至七世紀時傳入新疆高昌(回紇)。故元代泉州不少來自高昌的畏吾爾官員便是摩尼教信徒。“(武則天)延載元年(694年),波斯國人佛多誕持《二宗經(jīng)》偽教來朝?!保?]這是摩尼教傳入中國最早的記載。就在泉州開元寺改額這一年(732年),唐玄宗認為摩尼教是“邪見”,“宜嚴加禁斷”。[3]后因回紇助唐平定安史之亂,故大歷三年(768年)長安建摩尼教寺,賜額“大云光明寺”,后又在“荊、揚、洪、越等州,置大云光明寺”。[4]會昌三年(843年),唐武宗令“天下摩尼寺并廢入官……及在此國回紇諸摩尼等配流諸道,死者泰半”。[5]摩尼教從此轉(zhuǎn)入地下活動。 摩尼教文獻,紙本,卷軸。尺寸:26 x 150 cm年代:唐 開元十九年(公元731年)(來源:網(wǎng)絡) 泉州摩尼教便是此間傳入。“(唐)會昌(841—846年)中汰僧,明教(唐后摩尼教稱明教)在汰中。有呼祿法師者,來入福唐(今福清),授侶三山(今福州),游方泉郡,卒葬郡北山下(清源山)”。[6]南宋朱熹曾作詩《清源山謁呼祿法師墓》。[7]可見,泉州摩尼教是唐會昌年間由中原傳入,并有秘密活動。 值得一提的是,唐后期至五代閩國時期,泉州脫離帝國中央政權(quán)的控制,王審知政權(quán)大力鼓勵發(fā)展民間商業(yè),“多發(fā)蠻舶,以資公用,驚濤狂飚,無有失壞,郡人借之為利”。[8]美國歷史學家休·克拉克(Hugh R. Clark)認為,此時恰逢“政權(quán)的空白時期”,“尤其是在晚唐政治動蕩的時局之下,泉州的繁榮昌盛確乎就發(fā)生在唐代與北宋(此后是南宋1127—1279)之間的戰(zhàn)亂年景中,那時它享有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割據(jù)政權(quán)的庇護”[9]。泉州出現(xiàn)前所未有的商業(yè)繁榮。 五代是泉州歷史上政治最為開明的時期之一,長期蟄伏于地下活動的摩尼教開始活躍了起來,而且往往以類似巫術(shù)出現(xiàn)以顯示其高超法力,以吸引更多的信眾。五代·徐鉉《稽神錄·卷3·清源都將》收錄一個摩尼教(明教)的故事。說的是五代時泉州一位姓楊的防遏營副將,家中鬧鬼嚴重,緊急召來巫師設(shè)壇驅(qū)鬼,結(jié)果巫師敗走。楊副將聽說明教法師善驅(qū)鬼,便請到家中。這位明教法師來到楊宅,手持摩尼教經(jīng)卷在楊家住了一宿,是夜三更只聽鬼咒罵聲愈弱愈遠。從此,楊家安寧如常。 這是泉州最早出現(xiàn)的“明教”名稱的記載,說明摩尼教改名明教始于五代,并與民間巫術(shù)結(jié)合,開始衍變成為適應當?shù)厥浪椎尿?qū)鬼逐魔的民間宗教。西方著名學者伯希和、沙畹認為,會昌年間滅絕的只是外來的摩尼教,而散于民間的華化摩尼教卻存活了下來。從唐代以后,摩尼教便經(jīng)常換了一個中國化名稱出現(xiàn):明教。 北宋時,明教在浙江、福建十分流行,但屬于宋廷禁列“魔教”,“事魔食菜,法禁至嚴”,[10]二浙明教是從福建傳播而去,“云自福建流至溫州,遂及二浙”。[11]而溫州的明教則是隨五代、南宋隨泉州移民傳入。溫州項氏一支便是為避閩國之亂而遷徙;[12]溫州周氏則是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溫州洪水泛濫,溺死數(shù)萬人后,奉旨“徙福民實其郡”而移民。[13]故溫州蒼南等一帶至今仍流行閩南語。泉州移民還在溫州當?shù)亟藘勺鹘趟隆斑x真寺”和“潛光院”。 草庵既是有宋一代泉州明教的活動據(jù)點,初為草筑,故稱草庵。清·道光年間手抄本《西山雜志》,稱華表山草庵為宋代創(chuàng)建。1938年弘一法師所撰寫的《重興草庵石記》碑文亦稱“草庵肇興蓋在宋代”。 值得注意的是,到了南宋,福建明教和二浙明教的共同之處就是偶像崇拜,有悖于唐代摩尼教十條戒命的第一條“不拜偶像”。[14]而偶像崇拜則是宋代摩尼教受佛教、道教影響而漸變的特征,且與民間信仰融合,演化為流行一時的明教。南宋紹興年間,陸游先后寧德、福州任職,親眼所見摩尼畫像,“至有秀才、吏人、軍兵亦相傳習”“偽經(jīng)妖像”“刻板流布”,連福州西外宗正司的宗子亦是趨之若鶩。[15]面對明教屢禁不絕且蔓延之勢,陸游不得不上書宋孝宗下旨取締明教。 泉州明教狀況大體與福州相似,且農(nóng)村流布更廣。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再知泉州的真德秀力勸“鄉(xiāng)閭后生子弟,各為善人,各修本業(yè)”“莫習魔教,莫信邪師”[16]真德秀所指的“魔教”就是明教,所謂“邪師”即是明教僧侶??梢姰敃r泉州明教教徒人數(shù)之眾,真得秀不得不出面“勸農(nóng)”。 由于元廷對各門宗教采取寬容的態(tài)度,并設(shè)置宣政院功德使司兩個衙門,專門管理“和尚先生、也里可溫、答失蠻、白云宗、頭陀教等”,各路、府、州、縣也設(shè)置僧錄司、僧正、都綱等,以管理本轄區(qū)的各門宗教。[17]因此,明教在元朝公開傳教,盛行一時。尤其是泉州的官員不少是來自高昌的世代信奉摩尼教的畏吾爾人。在這些摩尼教信徒官員的加持下,泉州明教進入興盛時期。 值得注意的是,吳文良先生20世紀40年代發(fā)現(xiàn)的“失里門碑”。碑上刻有突厥語與漢字的碑文。漢字內(nèi)容是:“管理江南諸路明教、秦教等,也里可溫,馬里失里門,阿必思古八,馬里哈昔牙?;蕬c二年(1313年)歲在癸丑八月十五日,貼迷答掃馬等,泣血謹志?!贝吮捎鴮W者劉南強(Samuel N.C. Lieu)及其夫人朱迪思(Judith)解讀,認為馬里哈昔牙為敘利亞語Mari Hasia音譯,意為最尊敬的,馬里失里門為人名,阿必思古八是主教,也里可溫是景教(秦教)。全文為:”獻給江南諸路的明教,景教的管領(lǐng)者,最尊敬的基督教主教馬里失里門?!?/span> 據(jù)日本順天堂大學村山七郎教授認讀,碑上突厥語漢譯為“這是僧侶先生教區(qū)的教長失里門先生的墳墓。”可見,元代泉州明教與秦教(景教)一樣處于合法地位,并納入官方的管理體系。據(jù)《元典章·禮部》規(guī)定,這位基督教聶思脫里教派(景教)的失里門教長應是由“江南諸路明教、秦教”寺院“保舉”,并由官方委任的高級僧官。至于這方墓碑沒有像其他景教墓碑刻有十字架,估計是景教一方寬讓于明教一方的結(jié)果。 很有意思的是,摩尼教也有祈雨的功能,且歷史悠久:“(唐)貞元十五年(799年)四月,以久旱,令摩尼師祈雨?!保?8] 據(jù)元代泉州人留玉書所作的《喜雨序》記載:“至元之十八年(1281年),夏深不雨,燥氣風挾,日播直焦黃,農(nóng)夫紅女,蹙頻相吊。喇侯蒞邑南安,憂民之憂,泉源涸竭,何以堪命!乃令為壇,褊叩神抵,告天祈禱,而天不雨。抑'余誠有未至也’?乃引咎責躬,合衙齋素,不復茹葷,躬詣羅山龍?zhí)?,以致龍湫,往來徒步,不啻三百余里……”?/span> 文中的“喇侯”,便是來自高昌的摩尼教信徒“答喇氏”。至元十四年(1277年)答喇氏隨軍南下泉州,后任南安縣達魯花赤(掌印官)。答喇氏因在本縣設(shè)壇祈雨不靈,特地率屬下官員來回徒步300余里到羅山草庵龍泉(潭)祈雨??梢?,元代泉州明教信仰甚盛。 草庵最為珍貴的,除了摩尼光佛雕像,還有摩崖刻字。摩尼雕像左上方刻有:“謝店市(今晉江羅山佘店)信士陳真澤立寺,喜舍本師圣像。祈薦考妣早生佛地者。至元五年(1339年)戊月四日記?!庇疑戏娇逃校骸芭d化路羅山境(仙游縣城南五里)姚興祖,奉舍石室一完。祈薦先君正卿姚汝堅三十三宴、妣郭氏五九太孺、繼母黃十三娘、先兄姚月澗,四學世生界者?!边@是世界唯一摩尼光佛造像和草庵寺創(chuàng)建年代的石刻記錄,同時也是研究泉州明教的實物歷史材料。 據(jù)此可知,草庵寺始創(chuàng)于后至元五年,與摩尼雕像均為陳真澤所為,證實了《閩書》和《泉州府志》所記草庵“元時物,祀摩尼佛”。陳真澤公開舍資建寺雕像、摩崖記事,說明其時明教興盛之程度。這也說明陳真澤建寺前,草庵自宋代起已是明教活動據(jù)點是可信的。 元末,明教與彌勒教、白蓮教等相融合,最后釀成紅巾軍起義。起義軍公開以“明王出世”為口號,自稱魔兵,透露出明教對紅巾軍的深刻影響。朱元璋出身于紅巾軍領(lǐng)袖韓山童之子韓林兒的義軍,因此與明教有些聯(lián)系。至于“大明”國號是否因明教而得名,學界有兩種說法。一是吳晗說:“至'大明’之國號,則私見以為出于韓氏父子之'明王’,明王出于《大小明王出世經(jīng)》?!洞笮∶魍醭鍪澜?jīng)》為明教經(jīng)典,明之國號實出于明教?!保?9]二是白蓮教說:“'明王’源出佛教,與明教主神'明使’無關(guān),'明王出世’系指孔雀明王,且領(lǐng)導元末紅巾軍起義的是白蓮教,而非明教,另外朱元璋本人不信仰明教,因此大明國號與明教無關(guān)?!币陨戏制纾袩o定論。 朱元璋雖出身于宗教為旗幟的義軍,但他并無對這些秘密宗教更親近,反而對這些“異端宗教”的可怕力量感到恐懼。所以朱元璋登基后立即鎮(zhèn)壓明教。洪武三年六月,朱元璋頒布“禁淫祠”詔書,規(guī)定“不許塑畫天神地祗,及白蓮社、明尊教、白云宗,巫覡、扶鸞、禱圣、書符、咒水諸術(shù),并加禁止。”又立法將明教、白蓮教等列入“旁門左道”之列,并規(guī)定“為首者絞,為從者各杖一百、流三千里”。[20]與此同時,明太祖朱元璋還以明教“上逼國號”為罪名,厲禁明教,許多教眾被殺,從而使得明教趨于衰落。 在明太祖朱元璋的打擊下,繁盛一時的明教逐漸銷聲匿跡。草庵明教寺同樣也擺脫不了衰敗的命運。萬歷年間,泉州詩人黃克晦游草庵,作詩嘆曰:“風榭無人飄翠瓦,云巖有水浸苔花”,[21]道盡草庵的廢圮荒涼。泉州名宦黃鳳翔上草庵所見也是一派“飄瓦頹垣”的凄涼景象。[22] 值得注意的是,兩位在詩中都把草庵當作道教宮廟,煉丹之所,這說明泉州明教至遲到了明代已顯示出與道教合流而“華化”的決心與成果。更值得注意的是,草庵前的“勸念”摩崖石刻:“勸念 清凈光明,大力智慧,無上至真,摩尼光佛。正統(tǒng)乙丑(正統(tǒng)十年,1445年)九月十三日,住山弟子明書立”。這是摩尼教“四位一體”(或稱“四寂法身”)的宗教信條(原石刻文革中被鑿毀,現(xiàn)為復原石刻)。這說明至遲到明代中葉,泉州明教依舊有活動跡象。盡管明教自宋元演變?yōu)榕枷癯绨?,但仍堅持正統(tǒng)摩尼教的信條。 大約自明萬歷后,草庵明教寺荒廢,至清末民國初年,“昔日余剎,鞠為茂草?!保?3]民國十二年(1923年),佛教大德瑞意和廣空二位法師云游草庵,傷其廢圮,發(fā)愿重興。歷盡前后十年艱辛,至 1932年終于在華表山南麓半山腰的萬石峰石壁建成草庵摩尼光佛的石砌殿堂和意空樓。1938年,重建草庵的廣空法師作楹聯(lián):“皆得妙法究竟清凈,廣度一切猶如橋梁?!焙胍环◣熞嘤蓄}刻:“廣大寂靜三摩地,清靜光明偏照尊。”兩位高僧都是一語雙關(guān)之念想。弘一法師駐錫草庵數(shù)月,作《重興草庵石記》。由于草庵為佛教僧人所重建,也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佛家寺院。草庵重興后,佛教僧人或尼姑入駐住持。摩尼光佛從此被民間當作釋迦牟尼佛供奉。當然,摩尼光佛造像與釋迦牟尼佛像最大不同在于,無螺發(fā),且披發(fā)肩上,且有兩道長須垂至腹際,其背后光輪,也與釋迦牟尼背后的佛焰完全不同。
晉江草庵摩尼教光佛刻像 來源:成冬冬 攝 草庵的文物價值并非是其奇景幽勝的中國式寺廟和園林,而是世界唯一的摩尼教光佛造像。它是摩尼教自9世紀傳入泉州之后先與民間巫術(shù)融合,后又與道教、佛教合流,由原來無偶像崇拜最后演變成偶像崇拜宗教的“華化”過程的唯一實物印證。草庵摩尼光佛造像所具有的世界性、歷史性的意義就在于它是世界宗教文化演變史上獨有的文化現(xiàn)象,也是曾經(jīng)影響過世界的摩尼教最終消亡之后其崇拜偶像唯一幸存于世的直接原因。 “把各種宗教部分地混在一起,把某種思想從一種宗教移植到另外一種宗教里,甚至在必要時把一種宗教的某一教義或者儀式移植到另外一種宗教里,這是可能的”而完全剔除這一“可能的”直接證明就是草庵摩尼光佛。 下期鄉(xiāng)音君邀請建議作者聊的是與眾不同的開元寺,究竟開元寺在全國佛寺中有何特別之處,敬請諸位看官繼續(xù)關(guān)注。[1]呂建福:《中國密教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8月。 [2]《佛祖統(tǒng)記·卷39》。 [3]《通典·卷40》;釋贊寧:《僧史略·卷下》。 [4][5]釋贊寧:《僧史略·卷下·大秦末尼》。 [6]明·何喬遠:《閩書·方域志·泉州府晉江縣》. [7]清·乾隆《泉州府志·山川》。 [8]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0。 [9]美·彭慕蘭、史蒂文·托皮克:《貿(mào)易打造的世界:1400年至今的社會、文化與世界經(jīng)濟》,黃中憲、吳莉葦譯,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紀文景, 2018年1月。 [10][11]莊季?!峨u肋篇·卷上》。 [12]蒼南縣金鄉(xiāng)區(qū)瀛橋《項氏宗譜》 [13]溫州市甌??h川沙《周氏族譜》 [14]唐代摩尼教《懺悔文》第九條(懺悔違犯十戒)。 [15]南宋·陸游 :〈應詔條對狀〉《渭南文集·卷5》。 [16]南宋·真德秀:〈再守泉州勸農(nóng)文〉《真西山文集·卷40》。 [17]《元典章·禮部·釋道》 [18]《唐會要·卷49》: [19]吳晗:《明教與大明帝國》 [20]《大明律》 [21]明·黃克晦:〈萬石峰草庵得家字〉《吾野詩集·卷4》 [22]明·黃鳳翔:〈秋訪草庵〉,清·乾隆《泉州府志·卷6·山川·華表山》 [23]民國·弘一法師:《重興草庵石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