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秘魯作家。生于北部山區(qū)的圣地亞哥·德·丘科,卒于巴黎。父親是西班牙人后裔,母親是印第安人。中學未畢業(yè)就自謀生路,當過鄉(xiāng)村教師和廠礦職員。1913年入省會特魯西略城自由大學哲學文學系攻讀文學,兩年后改學法律。曾參加文學團體北方社,早期詩作受到該團體悲觀主義影響。巴列霍是拉丁美洲有影響的詩人,詩作具有鮮明的拉美特色,把現(xiàn)代主義與民族傳統(tǒng)結合起來,激情奔放,風格清新明快?!短乩餇柸穼υ姼栊问阶髁诵碌奶剿鳎黄屏藗鹘y(tǒng)的語言結構和思維邏輯,初版并未引起注意,1931年再版時引起文壇重視和贊賞?!段靼嘌?,我飲不下這杯苦酒》描寫西班牙反法西斯戰(zhàn)爭,表達了對西班牙人民的熱愛和對法西斯的憎恨。 《詩歌原文》 生活有如此厲害的打擊……我不知道! 就像是上帝的仇恨;面對它們 似乎一切苦惱的后遺癥 都沉積在靈魂……我不知道! 打擊雖然不多;然而……能在 最冷酷的面孔和最結實的脊背上開出陰暗的溝壑。 它們或許是野蠻的匈奴人的戰(zhàn)馬 要么就是死神派來的黑色使者。 它們是靈魂中耶穌的形象 也是命運褻瀆的某種可愛信仰的重重的跌倒。 那些血淋淋的打擊是面包的爆裂聲 它正在爐門為我們烘烤。 而人……可憐……可憐!轉(zhuǎn)過雙眼 如同有人在肩上拍一下,將我們召喚 轉(zhuǎn)過瘋狂的眼睛,而昔日的一切 宛似一個罪過的水塘,沉積在目光上。 生活中有如此厲害的打擊……我不知道! (趙振江 譯) 【賞析】 巴列霍的詩具有顯著的民族特色,他歌頌印第安人,也表現(xiàn)印第安土著人所受的苦難與歧視。他甚至將印第安人作為人類的一種典型,印第安人的苦難也成了人類受難的體現(xiàn)。這個世界上,“愛”被人類社會的不公正所扼殺,人成了被上帝遺棄的孤兒,詩人試圖在荒誕的世界上尋找愛和永恒的普世價值。這就是詩人的第一部詩集《黑色的使者》(1918)的主要內(nèi)容。整個詩集由《精巧的檐板》、《潛水員》、《土地》、《帝王的懷念》、《雷聲》和《家庭的歌》組成,題材涉及愛情、家庭、鄉(xiāng)愁以及詩人的懷疑、失望的情緒,具有鮮明的現(xiàn)代主義詩歌的印跡?!逗谏氖拐摺肥瞧渲械男蛟姡亲x懂整個作品的一個關鍵。 全詩以悲觀、猶疑的情感貫穿始終。 開篇就提出了“生活有如此厲害的打擊……”這打擊如此沉重、難以接受,因此“我”只能以“不知道”來表達悲憤之情。第一小節(jié)首尾兩句的兩個“我不知道”將悲憤難耐的心情推向高潮,引起讀者對“沉積在靈魂”中的苦惱與憤慨的共鳴,讀者不禁要問: 為何會遭受如此“厲害的打擊”? “打擊”來自何方?第二、第三節(jié)給出了兩個答案: 戰(zhàn)爭和信仰的缺失。詩集發(fā)表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的那一年,三十幾個國家,15億人都卷入了戰(zhàn)爭,極大地破壞了人類的文明,給人類的心靈帶來了沉重的創(chuàng)傷。戰(zhàn)爭在“最冷酷的面孔和最結實的脊背上開出陰暗的溝壑”,是死神的使者,任何人都無法逃避其強大的破壞力?!靶叛龅闹刂氐牡埂币彩侨祟悷o法承受之重,是貧窮、不公等問題的根源,普通人的“面包”就在“褻瀆”和“跌倒”中“爆裂”。 面對種種不幸,人只能說自己“可憐……可憐!”除了哀嘆,還能說什么呢?推動了理性與信仰的人如何才能得救?一股神秘的力量“召喚”人類,“如同有人在肩上拍一下”,仿佛醍醐灌頂,人醒悟了:“昔日的一切”“宛似一個罪過的水塘”,人需要在上帝的目光中懺悔?!叭?,認識你自己”是刻在德爾菲神廟上的句子,千百年來都在警示人: 不要過分,不要試圖與神較量。不要以任何名義剝奪他人的幸福與生命,你沒有權力。你要虔誠,要敬畏生命,才能獲得安寧。 然而不幸的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意識到這一點,因而生活中“如此厲害的打擊”從未間斷過,除了說“我不知道”,還能怎樣呢?詩人將“生活中有如此厲害的打擊……我不知道!”獨立成段,作為詩歌的結尾,進一步突出詩人的悲觀,也體現(xiàn)出人的迷茫與無能為力。如美國當代著名詩人勃萊所說:“這是一本令人驚愕的書,它是情欲的、先知的、深情的、野性的。它表現(xiàn)出一種對上帝、對死神的憐憫……它的想象用難以置信的跳躍運行。我想它是我所讀過的最偉大的一本詩集?!? 巴列霍始終以令人心碎的詩句抒發(fā)人生的苦痛與無奈。這首詩語言淺顯豐富,寓意深邃,耐人尋味。他革新了傳統(tǒng)的修辭手法,鞏固了由埃古倫開創(chuàng)的新詩的地位。 (黨嘯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