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河南面向全國的原創(chuàng)文學平臺 用文字溫暖世界 —微信號— 本刊網(wǎng)絡所發(fā)作品,同步在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搜狐號、網(wǎng)易號、百家號、知乎號、360個人圖書館七大平臺推送。敬請關注! 魯釗 尹先敦,字格如,號靈山人,齋名云鶴軒,河南內(nèi)鄉(xiāng)人。自幼潛心藝術,詩書畫印兼擅。幼時因右臂受傷,后苦練左腕執(zhí)筆。早年師從江南名家譚建丞、葉一葦,其后拜中原名家張海、周俊杰、朱劍峰門下問學,藝事大進,呈現(xiàn)出獨具個性的左筆書畫風格,素有"左手神筆"、"中原鶴尹"美譽。 作品先后入選中國書協(xié)舉辦的八屆國展、二屆扇面展、四屆正書展等20余次;入展西泠印社主辦的《全國首屆印學團體印章藝術大展》《全國印社篆刻聯(lián)展》;作品在中國工會成立七十周年書畫大展、文化部第八屆群星獎藝術大展、趙孟頫杯、許慎杯、林散之書法雙年展等全國書法大賽中分別獲等級獎和優(yōu)秀獎30余次。先后在鄭州、深圳、南陽、蘇州等地多次舉辦個人書畫展及師生聯(lián)展;藝術成就被《中國書法》《書法》《書法報》《書法導報》《人民日報(海外報)》《菲律賓商報》和中央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專題介紹。出版有《尹先敦書法篆刻作品集》《尹先敦詩書畫印》《尹先敦師生書法展作品集》《尹先敦詩集》等20余部。 現(xiàn)為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文化部中國書畫院畫家,東方典藏美術館研究員。曾任中國書法名城(之鄉(xiāng))聯(lián)誼會理事、南陽市書協(xié)第二屆副主席、河南省書協(xié)篆書專業(yè)委員會委員。獲中國書法家進萬家先進個人,河南省文聯(lián)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南陽市專業(yè)技術拔尖人才等。 幼年時節(jié)的事,多在歲月風塵中湮滅,看電影或連環(huán)畫,卻有情節(jié)記憶猶新。哪吒鬧海惹了事端,心系錢塘一城百姓安危,只好自刎謝罪,恰當此時,太乙真人趺坐仙鶴背上,翩翩自九天而降,口吐真訣,繼而拂塵一掃,哪吒就真氣再聚生命復發(fā)。一羽仙鶴,能夠上天行地,比騎馬增多了神秘意味,尤顯太乙的仙風道骨。翻看《神筆馬良》畫冊,馬良繪畫到街坊去賣,因為怕別人知道神筆,故意缺眼少腿的,不讓畫活起來。不小心在一只無睛的白鶴眼睛濺一滴墨水,白鶴便眼睛一睜,展翅飛走了。這故事,可能是民間文藝家借鑒“畫龍點睛”典故,傳畫家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壁畫四白龍不點眼睛,每有催問就說“點睛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睛者仍在。 南陽盆地,乃至中原不產(chǎn)仙鶴,但家中也曾長駐仙鶴形象。那時的農(nóng)家,雖土坯柴門,煙熏火燎,蛛絲蓬灰網(wǎng)梁,經(jīng)濟很是拮據(jù),也要追求生活美好,或寬敞或促狹的中堂,有條件的臥室,總要懸貼油印畫,居多是仙鶴、梅花鹿、奇松、靈芝等元素,營造出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的意境。自此,便視仙鶴極其祥瑞,是仙家神物。 因為中原鶴尹,因為尹先敦先生,妙手引得仙鶴來,盆地原野,中原沃土,就翩翩然,欣欣然,陶陶然,飛舞著一羽羽唯美祥和的鶴,極具仙氣的鶴。 這鶴,真的是最具仙氣了,披一身羽衣白氅,遍體通透華貴,氣度雍容,優(yōu)雅大方,耀目的鶴頂紅,頭頂著吉祥,躍動著喜慶,偏就脖頸黑亮亮的色,翅尖處,身尾處,飾以墨的點綴,充滿著纖巧和靈氣。頎長窈窕的身體,再配以修長的褐色雙腿,每一步,都搖曳生花,就是在表演《霓裳羽衣曲》,每一展翅,就可以扶搖而上,去者九萬里。這鶴,眼波流轉,顧盼生姿,你看去,它也在看你,相看兩不厭,就有了交流,有了溝通,有了默契。從這鶴的眼神里,有了留連,有了深情,有了向往,有了追求,有了昂揚,就有了靈氣。這鶴,當然是太乙真人作為騏驥的鶴,是一去不復返讓李白惆悵的鶴,是馱著呂洞賓駕云升仙的鶴,是銜來明珠用以報恩的鶴。鶴身有仙氣,尹先生筆下的松也極具仙氣,那枝干,如同蛟龍,以矯健的身姿,迎向風霜雪雨,虬枝盤繞,如冠如蓋,伸向晴空中,那皴皺的皮,儼然龍的鱗片,鐵打鋼鑄,經(jīng)歷千百年洗禮,依然堅強堅韌。這是李白的枝葉綿密的孤松,是岑參的百丈拂云青松,更是蘇轍的寒暑不移歲月不敗的有志蒼松,賈島就在這松下問童子。松與鶴,動與靜,剛與柔,力與媚,完美融合一起,讓人滿眼滿懷的吉祥,漫在紙上,盈在室內(nèi),就氤氳著不散的仙氣了。 這鶴的身上,彌漫著東方文化的韻致。松鶴本就是東方文化中,頗受喜愛的載體標志之一,尹先敦堅定著文化自信,堅守傳統(tǒng)繪畫的本髓,注重構圖,輕重、緩急、厚薄到留白,開合、干濕、松緊到題款,千變?nèi)f化,從不重復,十分講究筆墨情趣。先生本是書法名家,有著六十年的功力,用筆率意,灑脫無拘,施墨簡潔,惜墨如金,畫線時喜歡中鋒,善描長線,尤顯瀟灑本色,寥寥數(shù)筆勾勒出主體,點面中多以黑、白、灰,顯得緊密沉凝,又出抑揚頓挫的對比之勢。鶴的喙、腿、爪,如果沒有書法的基本功,沒有懸腕之力,就描不出勻稱飄逸之態(tài),他極好地把筆力與墨色映襯,其喙其腿用筆凌厲,將其修長的特點淋漓展示,柔筆能剛,顯出腕力。其羽其身,剛筆使柔,齊整圓飽,化作溫柔。再以朱砂色,渲染出丹頂,成了詩中的“西施頰”。匠心點睛,蹙眉顧盼,眼間就含了情,有了意,就有了蘭質(zhì)蕙心,鶴的靈韻便躍然筆下,在歌唱,在舞蹈,有歡欣,有依戀,具有了生命。雖說非為梅妻鶴子,畫家也真正深情于鶴,胸中有鶴,僅用簡單的幾色,注以智慧,傾以感情,筆墨交融,一筆而分濃淡,一筆而含兩色,濃者不呆,淡者不輕,可謂用筆運墨到佳境。再配以青松、溪流、蘆葦、蘭草、奇石等,恍然就走進《詩經(jīng)》,體味“蒹葭蒼蒼”文化意蘊,“鶴鳴九皋,聲聞于天”就穿越時光,繚繞耳邊,松鶴延年、福壽綿長的吉祥文化,就承繼弘揚了。 唐玄奘不辭勞苦,把本在南亞的佛教播引東土,人們誦幾句“唵嘛呢叭咪吽”,求得了心靈寧靜,東方文化與佛教文化一融合,就成為了中國的宗教。三寶堂主人亦如是,到江蘇鹽城,到東北扎龍濕地觀鶴,留連,感悟,化為自己眼中、心里、筆下的鶴,或在晴空排云而上,把詩情引向碧霄;或亭亭玉立,顧盼回首,似在迎接遠方的親人;或瀟灑滑翔,展翅伸腿作勢落下,羽白頂紅,眼神多姿,流露款款深情,尤顯唯美別致;或翩翩起舞中引吭高歌,那喜悅的鶴鳴,清音悅耳,似已透出紙外,嘹亮耳邊,十分有情成趣。畫家以一甲子的書法根基,淵渟岳峙的國學根基,謙虛博采的治學精神,嚴謹踏實的藝術作風,這么的揮灑經(jīng)營,鶴就從東北,從東海,掠過高山平原,跋涉千山萬水,安家在南陽盆地,落到了三寶堂案頭,成了尹家的鶴,成就了“中原鶴尹”。 “中原鶴尹”的鶴,已然點了睛,勃發(fā)了生命,乘云飛天,飛遍大江南北,飛到五洲四洋。他的作品已在全球數(shù)十個國家的博物(展覽、藝術)館收藏,給世界送去祥和,送去和諧,送去美好,送去中華民族特別可信、可愛、可敬的好形象。 作者簡介 魯釗,筆名路漫漫,獲“冰心散文獎”等,作品數(shù)十次入選中小學教輔試卷及各種選集,出版發(fā)行作品5部,系《人民日報海外版》《讀者》《河南文學》簽約作家?,F(xiàn)為南陽市作協(xié)副主席、二月河研究學會會長、臥龍區(qū)作協(xié)主席。 出品/河南閱讀學會 編輯/河南文學雜志社 主編/李一 副主編/阿 若 馮新林 編輯部主任/ 任學青 責任編輯/宋 兵 達 林 劉海波 藍 島 平臺維護:河南閱讀學會文化傳播公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