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教育家陳衡哲 第一位女教授,被譽為“才女之母” ![]() 她是中國第一位女教授,被譽為“才女之母”,林徽因、丁玲、蕭紅、冰心等都是她的學生;她心高氣傲,拒絕包辦婚姻,還公開登報宣稱自己一生不婚;她是胡適難以忘懷的女人,她就是陳衡哲。 印象中民國時期不少才女多為命運多舛,但她卻在新舊社會交替的動蕩中將作家、學者、母親的角色都做得十分出色。 陳衡哲出身于書香世家,祖父和父親都是清末著名學者,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長大的陳衡哲受到非常好的文化熏陶。陳衡哲對知識有很強的求知欲,在她13歲的時候便跟隨舅舅莊蘊寬到廣東,舅舅是清末著名學者和軍事家,是一個見多識廣、思想開明、注重教育的人,陳衡哲跟舅舅一起生活受到良好的教育啟蒙。舅舅的教育為她撒下了“造命”的種子,而她的一生也在不斷的突破別人、突破自己。 1911年,陳衡哲離開舅舅跟隨舅母到上海,并考入蔡元培等人創(chuàng)辦的愛國女校,四年的學習生涯為她打下了堅實的英語基礎,此時的她也更加獨立自主。 陳衡哲很早的時候家里人就幫她訂了婚約,對方還是一個富二代,這段別人求之不得的姻緣卻被她拒絕了。她還第一個公開登報宣稱自己一生不婚,這種想法在那個時代是不被理解的。一直到她出國留學遇到胡適芳心才被打開,因任鴻雋她打破了不婚主義的想法。 1914年,陳衡哲考取清華留美學額后赴美。在留學期間不僅讓她大開眼界,她還收獲了一份美好的婚姻與友情。她認識了同是在美國留學的胡適跟任鴻雋。 留學美國的陳衡哲正處于豆蔻年華,她才華橫溢,個性率真,是很多中國男留學生愛慕的對象,任鴻雋跟胡適也是她的仰慕者,然而自稱“不婚主義”的陳衡哲讓很多仰慕她的男人也處于觀望的狀態(tài)。雖然自稱不婚,但她卻唯獨鐘情于風度翩翩的胡適,兩人經常鴻雁傳書,而在幾個月之內胡適寫給陳衡哲的信件就多達四十余件。只可惜胡適早有婚約在身。胡適是母親一手帶大的,他是極為孝順的人,斷然不會悔婚,他將自己萌芽的情愫暗藏心里。據悉,陳衡哲還因此大哭了一場。 1917年,胡適學成回國后便與未婚妻江冬秀完婚。而任鴻雋與陳衡哲還繼續(xù)留在美國求學。與胡適相守無望的陳衡哲,后來抵擋不住任鴻雋猛烈的追求,陳衡哲對他兩度赴美萬里求婚所感動,最終答應嫁給任鴻雋。1919年,陳衡哲與任鴻雋訂婚。據悉,當時任鴻雋去見陳衡哲家長的時候還是由胡適陪同的。 1920年陳衡哲回國后任北京大學西洋史教授,她也成了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碩士、女教授。后來又任職于商務印書館、國立東南大學、四川大學;她是中國新文學運動中第一個用白話文寫作的女作家,其代表作有《小雨點》、 《衡哲散文集》、《文藝復興史》等。婚后的她也把對胡適的一往情深轉化為友情,兩人始終保持著純潔的友誼關系。 陳衡哲與任鴻雋結婚多年琴瑟和鳴,幸福美滿,與胡適兩家經常有來往,關系甚好,但結婚多年的她還是無法忘記胡適。陳衡哲更是將胡適的照片放大打印好掛在客廳。自己老婆婚后心里一直裝有別的男人,換做是誰心里都會不好受吧,但同樣是胡適好友的任鴻雋卻沒有反對,三人成了終生的好友。 或許是出于對這份情感的緬懷,1920年,胡適女兒出生,他給自己女兒取名“素斐”,取陳衡哲筆名“莎菲”的英文名諧音,但由于胡適妻子江冬秀沉迷于麻將桌,疏忽對子女的看管,胡適女兒素斐5歲的時候不幸夭折。據悉,當年陳衡哲突然辭去教職與這事有關。 經過此事,陳衡哲意識到一個母親在家庭中所起的作用。辭職后的陳衡哲在家開始了相夫教子的生活,將重心放在教育子女身上。作為一個成功的新女性,作出如此決定是讓人難以理解的。但在事業(yè)與家庭權衡中她選擇了家庭。她在回憶中說:“當家庭職業(yè)和社會職業(yè)不能得兼時,則寧舍社會而專心于家庭可也?!?/span> 陳衡哲一路走來,不斷超越自己,在新舊社會變革中她試圖改變自己的命運。在愛情與友情中認清自己的位置,在事業(yè)與家庭中作出了取舍。1976年1月7日,陳衡哲病逝于上海,享年86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