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ura是Wendy的女兒,我去澳洲的時候,她還在媽媽的肚子里。 知道我們到悉尼的時候,Wendy挺著八個月大肚子還要來陪我們,說實話,我是又高興又有點擔憂,高興的是在異國他鄉(xiāng)可以看到她,有她陪伴,擔心的是,她萬一經(jīng)不起我們四處的顛簸,突然生了怎么辦。 Wendy似乎沒有任何擔心,每天會搭著火車來到我們住的酒店,她老說,下次你們再來,就可以住我們的家了,那時候她已經(jīng)訂好了買房的計劃。 這個是Laura的daddy,遇到周末,他也會開著車,帶我們四處轉(zhuǎn)轉(zhuǎn)。 Wendy回到中國,就會帶著寶貝上我們家來看看,那孩子太可愛了,有時候,我都分不清我是想見Wendy,還是想見孩子。 這是Laura一歲的時候來我家時候照的,一轉(zhuǎn)眼,孩子就四歲了。 這次因為是Wendy單獨帶著孩子回來,于是我跟她說,干脆在我家里住幾天,我想跟這個滿嘴英文,一句中國話也不會說的小洋人相處幾天。 那個讓我們夫妻一直有著特別感情的寶貝Luara,帶著她的美麗來,也帶著她完全和我們中國孩子不同的狀態(tài)來到了我的家里。 首先是這個孩子吃飯的狀態(tài),才四歲的孩子,從沒有看到媽媽跟著喂飯的場景出現(xiàn),一碗米飯,加一點魚湯,這個孩子可以一口氣自己拿著小勺干掉兩三碗,即使是掉在桌子上的飯粒,她想也不想就會撿起來吃掉,Wendy在旁邊看著即使覺得不衛(wèi)生也不管。要是漏了湯汁在桌上,還堅持拿紙巾一點點擦干凈桌子,才肯繼續(xù)吃。 順便說一下,建議大家以后有外國孩子在家里來做客,一定要準備一些孩子專用的餐具和杯子,因為孩子習慣了用專門的兒童用品,比如Luara到了吃飯的時候就到處找,小嘴喊著,“There is no spoon for kids!” 而我根本不知道她烏拉瓦拉說了什么。 第二是如果不跟她講清楚道理,那就堅決不干,比如,我們?nèi)魏我粋€她喜歡的人出門辦事,必須告訴她是去干什么了,不能撒謊哄她,趁著孩子不注意溜出去的行為是絕對不行的。Wendy說,Luara的姥姥完全是中國人那套帶孩子方法,為了讓孩子做什么,就會哄她去游泳什么的,每次Luara發(fā)現(xiàn)受騙,都會對姥姥發(fā)出很強烈的質(zhì)疑。 第三是過于自由,不管做什么,都天馬行空,媽媽也不去說她,自由空間比較大,比如她在家里,把我的長筒皮靴,高跟鞋穿上到處走,我問Wendy為什么不管管,她說,孩子在家就是這樣,隨便她做什么,大人都隨她。有一次我?guī)⒓优笥训姆窒頃?,因為看幻燈片房間太黑,她有點害怕,就一心一意想去開燈,因為怕吵到大家,Wendy就沒有及時跟她講道理,只是粗暴的制止她,于是,孩子就開始放開喉嚨大聲哭了起來。 帶著她出去玩,那真的是太累了,人家根本不按照你指定的路線走,而且絕對不會為你擺姿勢,不管什么樣的地方,想脫鞋赤腳走路絕對不會去想路上會不會有釘子,反正就沒有任何概念。 不知道為什么,Laura和我家先生特別親,早上一起來,她會在到先生的身邊坐著,出去玩的時候,累了,會自己就去先生的肩頭趴著,晚上大家都休息了,她也會特地跑到他身邊給他說上幾句,有一次晚上她餓了,直接找我先生去說了半天英語,先生半天才弄懂,原來孩子要吃米飯,估計她覺得最靠譜的,可以給她弄吃的,應(yīng)該是我的先生。 第四出門不要牽手,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干,說她不行,她會說,自己已經(jīng)是大姑娘了,要自己走,要自己獨立干完。如果人多,確實需要牽著孩子,還得給她一個合理的理由,而且還得是實話,會說英語的Vicky就哄著孩子主動拉起了手,告訴她,“There are too many people and bike on the street in China, if you want to be safe home with us, we should hold hands with each other.” 看到孩子馬上主動伸出小手,突然感覺還是懂英語好啊!不然連個四歲的孩子都對付不了。 Laura跟一個小明星一樣,走到哪里都有注視她的眼光,因為她亞洲血統(tǒng)不是很明顯,很多人都不覺得她是混血,她似乎不大知道自己的特別,進家門的時候會直接到保安那里拿感應(yīng)器,然后在電梯里問每一個人是幾樓,好按下樓層。不管是男女老少,看見她都會不自覺的露出一種溫柔的表情,這讓我很是驚異,我問Wendy,在國外,Laura是不是也這樣明星效應(yīng),她說,不像在國內(nèi)這樣突出,但在幼兒園里,老師也特別的喜歡她一些。 Laura好聰明,告訴她iPad的密碼她會馬上記住,她甚至告訴我,在很久以前她來過我們家,不過那時候自己很小,還說自己是個短發(fā),像個小男孩,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big girl了。確實她在1歲左右來過,但怎么可能她會記得?! 不過到底都是孩子,很多反應(yīng),和中國小孩也一樣。比如,只要看到動畫片,馬上安靜下來,目不轉(zhuǎn)睛,即便全是中文,也看得津津有味。小女孩看到漂亮衣服,漂亮頭飾,各種娃娃就開始愛不釋手,Wendy說在澳洲也是一樣,她的爸爸和家里人因為寵愛她,看到啥漂亮的,也像我和先生一樣只要她喜歡就滿足她。 Wendy 告訴我,在澳洲,孩子的玩具不像國內(nèi)這樣貴,品種也一樣很多,節(jié)日期間朋友們送禮物幾乎都送玩具,澳洲認有個似乎很固定的思維,就像圣誕節(jié)要是沒有小孩就沒有意思,孩子越多越好玩一樣,所以圣誕節(jié)玩具的銷量最大,朋友們都是送玩具, Wendy 說鄰居家的一個10歲的小孩,她送了一套衣服給那孩子,那孩子就直接表現(xiàn)出來不滿,還是那孩子的媽媽打圓場,說衣服也是禮物,孩子才勉強收下。 因為感覺到外國孩子的好多不一樣,就有了想寫這篇文章的念頭。于是,我叫著Wendy,讓她慢慢地說下從知道有了Luara這個小生命開始的那些回憶: Wendy 到澳洲兩個月就感覺不對,于是去藥店買了試紙,她說她還算是有點外文基礎(chǔ)的,但也還是不怎么看得懂使用說明,也不會用,知道自己懷孕后她很高興,但是因為那時候她們住的那個地方是新找的,不知道醫(yī)院在哪里,于是找了個私人醫(yī)生去看了看。 家庭醫(yī)生只是隨便問了問就收費70元,不過因為是中國人,溝通起來方便,他建議Wendy去看急診,問她是什么簽證,得知Wendy是配偶簽證,他告訴她,她是可以拿到medrcard卡,也就是澳洲的醫(yī)療卡的。 Wendy就到網(wǎng)上去查,然后找到那個地方,把簽證什么給工作人員看了,就發(fā)了一張紙,有條碼,說是憑著這個條碼就可以免費了,第二天Wendy就去了醫(yī)院,果然檢查,做B超都不要錢。 有了medicare卡,公立醫(yī)院是免費的(有些專家不bulk,要先付現(xiàn)金然后去Medicare office報一部份),原來bulk就是政府醫(yī)院開的,是工薪階層去的地方,在澳大利亞看眼睛,牙科是不能在bulk解決,所以很多保險公司要多保這兩項,憑著這個卡,Wendy開始享受老公公司給她和孩子加上的保險。 Wendy每兩周產(chǎn)檢一次,抽血化驗全部免費,醫(yī)生也沒有什么特別交代的,只是告訴她不要吃薩拉,要多吃葉酸等等。 Wendy懷孕5個月的時候,醫(yī)生問她想不想知道是男是女,還是要等著孩子出生再知道給自己一個驚喜,Wendy說要知道,好布置房間,買衣服,在澳洲,醫(yī)生都知道,印度人是不能預(yù)先知道孩子的姓別的,所以,假如是印度人,醫(yī)生一般不會問,印度人的宗教信仰是不容許知道沒有出生的孩子的性別的。 臨近生孩子的時候,Wendy有一次去參檢,剛坐火車就感覺很痛,火車警察一邊叫她吸氣,減少疼痛,一邊給醫(yī)院打電話要救護車,直接到站臺上等著,把她送到醫(yī)院去,立即住院,一個人一間病房,什么都有,但Wendy在醫(yī)院住了3天也不生,因為自己覺得自己是高齡產(chǎn)婦,Wendy請求剖腹產(chǎn),但醫(yī)院根本不同意。 在醫(yī)院住了3天以后,羊水破了一晚上也還是沒有什么動靜,Wendy只記得一下子病房里來了一堆醫(yī)生護士,直接就把她拖到了手術(shù)臺,進行了手術(shù),我問在國外手術(shù)前老公要不要家屬簽字,Wendy說反正她說沒有簽到,當時連他老公都感覺奇怪,后來孩子出來才告訴他們,孩子太大了,羊水也沒有了,心跳不對,所以醫(yī)生們直接就進行了手術(shù)。Wendy記得自己是全麻,醒來的時候小孩子就在身邊,澳洲對孩子的福利很好,剛生孩子不久就獎勵Wendy5000澳幣,直接就打到她的賬戶里,母親只要不上班,每個月就有800澳幣的補助,如果家庭收入底的,就給的補助越多,但一旦母親上班了,補助就自動沒有了。 Wendy 說醫(yī)院的條件特別好,而且醫(yī)患關(guān)系很融洽,護士還是醫(yī)生都很好,不會為是不是增加收入多開什么藥,而且醫(yī)生只會勸你少吃藥,尤其是那些抗生素,消炎的藥都不建議吃,如果感冒了,醫(yī)生一般建議什么也不做,先看一周后再說。 生孩子住院期間,一天的三餐也是免費的,跟酒店一樣,吃的也不錯,布局就像咖啡廳一樣,有菜單,只要是患者隨便點,點多少都不要錢,但這個是只給患者的福利,家屬是不行的,Wendy笑著說,老外挺好玩的,其實你自己點多了給家屬他們也不管,也不知道。 整個住院期間醫(yī)院是不許家屬晚上陪護的,除了生產(chǎn)那階段,而且都是護士帶小孩,家屬9點以后必須離開,小孩剛生下時候哭得非常厲害,護士要她抱著,說說母親抱著最好,而且生孩子第一天就要Wendy沖涼,wendy是中國人觀念,堅持不沖,于是醫(yī)院就找一個香港老護士來說服她,說生完孩子,越是捂著,越是細菌越多,勉強答應(yīng)沖涼了,水也全是涼的,喝的水也是涼的。 醫(yī)院的產(chǎn)婦即使是剛剛生完孩子,也都赤著腳,有的還拖著人字拖,都自己去洗衣服。醫(yī)院會在生孩子的第一天就要產(chǎn)婦去學著做運動,因為開始沒有奶,醫(yī)院還寧肯看著孩子餓著,也要等母親的奶水,因為怕孩子吃了奶粉就拒絕母乳了。奶水不好,就直接吃牛奶,餓了就給次,剛生下來不準吃奶,第三天開始吃,不夠才給牛奶,我要給孩子奶粉吃,不給,說要可能給母乳,怕不適應(yīng)母乳 當時Wendy的母親去了澳洲,本來是想給Wendy做個月子的,但醫(yī)院里去了幾次,什么也不讓干,只是讓他們參加醫(yī)院的培訓,培訓怎么給孩子洗澡和換尿片,和一些養(yǎng)育孩子的基本知識。 住院不辦任何手續(xù),出院的時候也沒有任何手續(xù),全部是免費的,Wendy的感覺,就是給了一個袋子,他們就離開了醫(yī)院。 因為當時Wendy的房子還沒有定下來,他們就先住在婆婆家,即使是生外孫女,在家里住著,他們也是要給婆婆付房租的,開始時候Wendy很不習慣,一家人出門吃飯,如果不說特別說明誰請客,一定是婆婆付自己的,Wendy老公付自己和老婆那一份。 在婆婆家座月子也是,自己的媽媽跑前跑后,幫著做事,婆婆高興了就抱下孩子,不高興了就自己出去玩,都是老公和媽媽來處理,撫育第三代,老人是沒有任何責任的,在澳洲,妻子生孩子,丈夫也有一個半月的假期,可以陪著孩子一起成長。 Wendy還是在家坐了20天的月子才出門,醫(yī)院的護士也會偶爾來看望,并且要求他們按照時間去看家庭醫(yī)生,也全是免費的。 Wendy 說外國人和我們帶孩子完全不一樣,不管是冬天還是夏天,只要孩子哭就給孩子脫衣服,甚至有時候就脫光,似乎老外天生不怕冷,喝水就喝水龍頭水,除非沖牛奶,即使沖牛奶也要用溫水沖,醫(yī)生說,開水會把牛奶的營養(yǎng)成分破壞掉,孩子5個月也開始吃流質(zhì)食品,土豆蒸了泥加水或者稀飯都行。 6個月會爬的時候,就開始手抓著吃東西,家里的地上,爸爸每天會把地拖得很很干凈,隨便孩子爬到任何地方,Laura經(jīng)常爬到廚房去,婆婆和爸爸,看見了也都不當回事。 Laura一歲的時候,他們就把她放在椅子上,把蔬菜,烤牛肉直接放在一個盤子里,地上鋪著塑料布,全是Laura自己吃,幾乎是吃一半扔一半,一段時間后浪費的就慢慢少了。 看到過一本心理書上說,西方的分餐制,讓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學會了獨立完成自己最基本的保證自己生存的吃的方法,一個人,如果從小就被家人管理成對自己的吃都沒有感覺,為別人吃,會失去對人生渴求未知的動力 Laura每次都會穿一個圍兜,那個圍兜里,經(jīng)常全是飯,一歲開始直接喝鮮牛奶,麥片,一天三餐都是孩子自己吃。 6個月的時候, Wendy去參加移民局送免費的510小時的課程,孩子也可以同時上那些課程奉送的幼兒園,幼兒園就是玩,即使孩子大了上的幼兒園也是戶外玩,讀故事。 Wendy說,和國內(nèi)很多孩子哭鬧著不想去上幼兒園不同的是,Laura最喜歡的就是去幼兒園了,早上7-8點送去,下午5-6點接,Laura現(xiàn)在上的幼兒園是79元一天,政府報銷一半,直接出一半就可以了。 也有很多家長送孩子去學一些類似鋼琴的項目,但前提是一定要孩子喜歡,幼兒園的書包里沒有書,只有換洗衣服和愛吃的水果,也會有玩具,可以帶到幼兒園去跟其他小朋友分享和交換著玩。 Wendy 說,她感覺外國人帶孩子不像中國人 那樣認真,似乎孩子快樂就可以了,不關(guān)心過多的冷暖,也不是那么寶貝,只要給愛給關(guān)心給自由就可以了,而且老老少少都會告訴很小的孩子,要早點獨立,Laura有自己的小拖把,小木工工具,幾乎大人有的,她幾乎都有孩子版的一套,爸爸拖地拖完了,她小拖把再來一次,爸爸刨子弄的木頭,她也會用自己的小刨子再弄一個。外國人帶孩子的方式,主要就是做朋友,什么都給她講真話,中國人把孩子當小孩,哭了就趕快哄,在他們加,孩子哭了就讓她哭,過一會就好了,他們不給孩子壓力,什么望子成龍之類似乎沒有這樣的教育,那種中國人的,自己沒有實現(xiàn)的目標要孩子去實現(xiàn)的觀點是沒有的,孩子的人生是她自己的,和大人無關(guān)。 Laura走了以后,房間里不知道為什么顯得特別的清凈,想著她光著小腳,直接爬到我們床上,眼睛亮亮地,很認真地用英語告訴我:“I have two Chinese mothers, one Chinese father and one father in Austria, my two fathers are good bothers.” (我有兩個中國媽媽,一個中國爸爸,一個澳洲爸爸,我的爸爸和中國爸爸是兄弟)。 我看著她藍色的大眼睛和長長的睫毛,一邊說話一邊伸著兩只小手指的樣子,就不自覺地被融化。 Wendy是一個不善于表達自己感情的人,但她走后在微信里給我的一句:丁姐,我要讓你看著Laura長大,讓我又掉了眼淚。 Wendy真的好懂我,她知道Laura之于我的意義,我確實很想也很愿意,看著Laura,怎么樣地在長大。 Thanks for your reading 人生旅途中的點點滴滴,與您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