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參附湯 藥物組成:人參30g附子15g 用法:加生姜、大棗水煎,徐徐服之。 功效:益氣回陽。 主治:元氣大虧,腎陽處越。癥見手足逆冷,自汗惡寒,大便自利,或臍腹疼痛,上氣喘急或汗多發(fā)痙等。 方解:君—人參大補元氣,附子溫腎壯陽,所謂“補后天之氣無如人參,補先天之氣無如附子”,二藥合用,益氣回陽固脫。 方歌:參附湯療汗自流,腎陽脫汗此方求,衛(wèi)陽不固須芪附,郁遏脾陽術(shù)附投。 二、右歸飲 處方:熟地6~9克或加至30~60克 山藥6克(炒)山茱萸3克 枸杞6克 甘草3~6克(炙)杜仲6克(姜制)肉桂3~6克 制附子3~9克 功能主治:溫補腎陽。治腎陽不足,陽衰陰勝,腰膝瘦痛,神疲乏力,畏寒肢冷,咳喘,泄瀉,脈弱;以及產(chǎn)婦虛火不歸元而發(fā)熱者。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250毫升,空腹時溫服。 如氣虛血脫,或厥,或昏,或汗,或暈,或虛狂,或短氣者,必大加人參、白術(shù);如火衰不能生土,為嘔噦吞酸者,加炮干姜;如陽衰中寒,泄瀉腹痛,加入?yún)?、肉豆蔻;如小腹多痛者,加吳茱萸;如淋帶不止,加破故紙;如血少血滯,腰膝軟痛者,加?dāng)歸。 摘錄:《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