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六扇門的了解,很多人都源自影視劇或者小說。虛構(gòu)的題材中,六扇門是一群為官府辦案的高手,個個身懷絕技,來一句:"六扇門辦案,閑雜人等退讓。"好不瀟灑。六扇門作為官府高手的形象出現(xiàn)在影視劇,更多的是來源于民間傳說的六扇門作為一群特殊的捕快。從各類的史料以及古代的演繹小說中,我們知道在古代的時候,存在一個特殊的群體——門派,比如現(xiàn)在都還存在的青城派。這些門派,構(gòu)成了所謂的江湖,是江湖,就會有恩仇。行走江湖的人,很多也都有一身技藝在身,江湖事通常由江湖處理的規(guī)矩,而且一般的捕快,對于這些奇人異士,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為了解決這個角度的問題,朝廷也就成立了一個特殊的衙門——六扇門,專門招納江湖中愿意為朝廷效命的奇人異士,專門處理江湖案件以及緝拿朝廷重大通緝犯等。像這類的案件,只要不涉及到當朝太深的利益,一般都是六扇門根據(jù)江湖規(guī)矩辦理了。![]() 比如唐貞觀年間,朝廷為了解決隋末各路農(nóng)民起義殘余勢力以及綠林豪強,刑部秘密建立六扇門訓練基地,訓練新銳少年,名為“鷹犬”。這一批人,個個被訓練的身手敏捷,以江湖的方式幫助朝廷解決這些殘留勢力對朝廷的威脅。 其實,六扇門真正的核心涵義,指的是古代的三法司衙門,也就是當時執(zhí)法、司法、行政的單位。例如明清時指的是刑部、大理寺、督察院,宋代指的的是大理寺、刑部、御史臺。為什么這些衙門會統(tǒng)稱六扇門呢?這個跟咱們講究面子工程的傳統(tǒng)有關(guān)。在古代,衙門為了彰顯威嚴、氣派,大門常常開六扇,隨著這個習慣的延續(xù),后面逐步的以六扇門指代官府、衙門。去過故宮的小伙伴也知道,故宮每道門都是三個門,每個門兩扇,共六扇。 俗稱衙門的差役、書吏之類的工作人員為“六扇門里的勾當”,是真的指的是這六扇門后面發(fā)生的事情,而不是具體指一個叫六扇門的機構(gòu)。這么氣勢的大門,平民百姓的一方面是沒有錢可以建的這么氣派,另外一個角度,這種建筑風格在當時據(jù)說也是受到法律保護,非政府單位等機構(gòu),是不允許這么建造大門的。 所以,最早六扇門其實就是指的當時官府大門,只是這種大門風格,往往是官府獨有,逐步的六扇門就變成了這些機構(gòu)的代稱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