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爆紅4年,月薪2千

 最人物 2021-06-24
爆紅4年,月薪2千

在詩人中,范雨素最喜歡杜甫。她提到律詩《又呈吳郎》。

詩里,杜甫請求吳郎拆掉籬笆,不要阻撓隔壁的孀婦來打棗充饑?!疤们皳錀椚挝鬣彛瑹o食無兒一婦人?!?“已訴征求貧到骨,正思戎馬淚盈巾?!痹谝恍┟已壑?,這首詩用詞平白,宛如話家常,是杜甫律詩里的下乘之作?!蹲x杜心解》說它:“若只觀字句,如嚼蠟耳?!倍队晁卣f,她從中只讀出了一個女人的苦難,她心生憐憫。

范雨素似乎就是詩里的那個女子。她一生隨著時代的波流起伏,橫沖直撞,獨自生活在北京的城中村里。一句“貧到骨”便道盡了她的一生。

只是詩里的女人又將自己的故事寫成了“詩”,她的“詩”火了,女人被燈光追逐。她在自己的門前豎起籬笆,將名利和爭議都拒之門外。故事常常在這便落下帷幕,人們以為她已經脫離困苦。而現實不是拍折子戲,4年來,范雨素一邊干著體力活,一邊堅持在她的“桃花源”里寫作。

如今,她決定再撿起打棗兒的桿子,為了孩子。

爆紅4年,月薪2千
爆紅4年,月薪2千

6點,伴隨著狗叫聲,皮村從沉睡中醒來。

范雨素鎖好家里的門,走出院子。她在路邊的包子鋪買了豆?jié){和燒餅,跟隨著從四處涌出的人群,腳步緊促。

她將乘坐989路公交,去到位于順義區(qū)的雇主家中,從7點半到12點半,做4個小時的家政活。

之后的時間是她最喜歡的,整個下午,她都能呆在自己10平米的房間里,屋里只有一張床、一副桌椅、幾件衣服和幾千本書。她在這里讀書寫作。

爆紅4年,月薪2千

傍晚時分的皮村 圖/大咸

皮村處于北京朝陽、通州、順義的交界,近于北京的最東邊。這里沒有高樓,四處都在施工,風一吹便卷起了沙塵。

皮村距離首都國際機場很近,每隔兩三分鐘,便有一架飛機從皮村上空劃過。網絡信號時常中斷。飛機的轟鳴聲,足以遮蓋人們的交談。

在這里,本地村民只有1000余人,但有著2萬以上的外來人口。各色各樣的人中,打工者居多,也有住在京郊的富人。

離皮村2公里的地方,便是一家著名的國際學校,學費超過7萬/年。

范雨素在皮村生活了近10年。

在外人看來,范雨素的生活枯燥而孤獨。她平時一個人住,小女兒在河北上學,一個月回來一次。院子里住著十幾戶人家,衛(wèi)生間是公共的,鄰居都是老實厚道的人。

她與周圍的人保持著友好禮貌的距離,平日里,鄰里之間誰也不敲誰的門。若是遇上熟人,相互間也只是點點頭,聊不上半分鐘。范雨素覺得,人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圓圈里。

“你看像我這樣的人,這一輩子除了窮困潦倒,別的什么麻煩都沒有,我喜歡一個人待在這兒,有大量的時間可以看書?!彼f。

在許多人的想象中,范雨素已經離開了皮村。她或許出了書,但反響不振;她或許靠著名聲,四處演講走穴,賺得盆滿缽滿;最不濟,她或許給雜志寫著專欄,靠著稿費補給生活。

而實際上,范雨素仍過著和從前一般的日子。

因為寫作,她放棄了育兒嫂的高薪工作。她做著家政“小時工”,每個月賺兩三千,1000元供小女兒上學,700元交房租,剩下幾百元當作自己生活的成本。“沒有存款,但是夠花?!?/p>

而今,范雨素正在考慮重新做回育兒嫂,她早已萌生了這個想法。育兒嫂一個月能賺六七千,吃住都在雇主家里,能省去自己這部分的開支。但全天的工作,就意味著她要放棄一部分寫作時間。

范雨素樂于清貧,重新做回育兒嫂的原因是,她想攢錢給女兒買個房。

在一篇文章里,她寫道:“太陽升起,太陽落下,太陽照常升起。我們活著,我們掙扎,我們照?;钪?。”

爆紅4年,月薪2千

范雨素幾乎不用微信。一年到頭很少有人給她發(fā)信息。她今年接受了3個采訪。范雨素說,這些都是那次“沙塵暴”似的走紅留下的余波。

4年前,幾乎在同一時間,皮村涌入了50多家媒體和出版社,人人都在尋找這個一夜成名的“育兒嫂”范雨素。

2017年4月24日,一篇自傳體文章《我是范雨素》全網刷屏,輿論迅速發(fā)酵,如一顆石子投入湖中,引發(fā)了不小的震動。

“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讀的書,命運把我裝訂得極為拙劣?!?/p>

文章記錄了范雨素顛沛流離的前半生,有網友從中讀出了達觀和悲憫,有網友覺得文章乏善可陳。但學者認為,正是這種平白樸實的敘述方式,為文章添了一分粗礪的味道。

有文學評論家說,每個中國人都能在文章里找到自己的影子。它以個人的視角,將“知青”“單親媽媽”“水庫移民”“初代農民工”“流動兒童”等社會現象濃縮其中,每個故事背后都有歷史的厚重感。

爆紅4年,月薪2千

《我是范雨素》正文部分

范雨素后來和媒體打趣道,自己的出名是知識分子圈里的“內卷”。

“在那之前,我連非虛構文學這5個字都沒聽過?!狈队晁鼗貞浀?,當時是在懵懂和混沌的狀態(tài)下完成了寫作,“沒想那么復雜”。臨交稿時,她還十分忐忑,不確定能不能被選用。

稿件發(fā)表后,她請皮村文學小組里最年輕的工友幫忙轉發(fā),“免得看的人太少,對不起稿費?!狈队晁貞c幸,自己在寫作時沒有編假話,沒有給編輯添麻煩。

文章在公眾號上的閱讀量達400萬,范雨素紅了。

媒體涌入了范雨素的生活,沒有放過一個孔隙。

過了兩天,皮村文學小組召開了一場媒體發(fā)布會,范雨素沒有來。她請文學小組成員付秋云轉告記者。她的一條微信投影在了屏幕上:“因媒體的圍攻,我的社交恐懼癥,已轉為抑郁癥了,現在已躲到了附近深山的古廟里。”

其實那天,范雨素躲進了家中,手機關機,讀完了張岱的《夜航船》。她不愛與媒體交談,她擔心無心的話被聚光燈放大,“跟截屏似的”,給別人造成傷害。

爆紅4年,月薪2千

“離開皮村”的橄欖枝隨之而來。理想國出版社希望與她簽約,網站育兒頻道邀請她來做文字編輯,有出版商拿著20萬現金出現在了范雨素家門前。

“這里邊最有機會離開的就是范雨素,但是她沒抓住,還沒拿這個機會當回事?!逼ご逦膶W小組創(chuàng)辦人之一王德志說。

范雨素拒絕的理由不一:

她拒絕做編輯,是因為“做不熟悉的事情沒有安全感”。這份工作是相熟的記者介紹的,而她更習慣陌生人之間一次性的交往方式,不希望在工作里摻雜人情世故?!拔易霾缓玫脑?,人家再不好意思辭退你,給別人添麻煩?!?/p>

而與理想國沒有成功簽約,最為可惜。

理想國希望她能繼續(xù)寫非虛構作品,這與大多數知識分子的期待相契合。她的文章顯現出她在非虛構寫作上的天賦,人們希望她再寫下去。對于打工詩人來說,他們經歷的苦悶現實和自身的“標簽”,也是作品能夠暢銷的密碼。

爆紅4年,月薪2千

范雨素獲華東師范大學中國創(chuàng)意寫作研究院“年度致敬作家“

而范雨素不愿這么做。她不愿一遍遍地重寫自己的過去,也不愿分享苦難。4年來,她堅持在寫科幻虛構小說《久別重逢》。

“出個名也沒有給我?guī)硎裁?,我每天要打工才能吃飯,我跟人不說話也不來往,像是水中飄萍,沒有人知道你出過名。名聲沒有給我掉下來一分錢。”她說。

和許多一夜爆紅的人相比,范雨素是特別的。她沒想過逃離皮村,沒成為新聞富礦,也沒有為了寫作去開采自己的一生,反復地重溫過去的苦難。她待在皮村的小屋里,繼續(xù)為生活奔波,與鐘愛的書籍相伴余生。

蘇格拉底的那句話,范雨素一直記著——

“原來這個世界上有那么多我不需要的東西?!?/p>

爆紅4年,月薪2千

范雨素從小在知識的轟鳴聲中長大。

她出生于湖北襄陽市打伙村,家附近有座鹿門山,詩人孟浩然生于斯長于斯,后又在此隱居。

村子里崇尚“好學”,文化氛圍濃厚,范雨素從小便被父母教導“好好讀書”。

范雨素和二姐的名字,都是母親依據出生時的花所取。二姐叫范梅花,范雨素叫范菊人。后來范雨素在《煙雨濛濛》里看到“雨素”二字,便作主給自己改了名字。

爆紅4年,月薪2千

她在家中排名最小,從小便隨著哥哥、姐姐們看書寫字。

大哥半生追求文學,想成為作家,結果成了迂腐的孔乙己,后來忙于打工也再未碰過鐘愛的書籍。二哥自小聰明,有一份不錯的工作,但又深陷賭博,被高利貸壓彎了脊梁。只有二姐與范雨素最像兩朵雙生花,二姐才華出眾,初中時便被老師建議去給文學刊物投稿。然而因患腿疾,二姐留在村子里教書,未曾離開過那個村莊。

而文學給了范雨素流浪的勇氣。

她愛看知青文學,也從中學會了逃票、偷紅薯的伎倆。12歲那年,她不辭而別,獨自前往海南。她身無分文,靠著撿垃圾桶里的食物為生,這段經歷被她在文章里描述為“美好的熱帶時光”。3個月后,她回到家里,村里人指責她“丟了臉面”。

爆紅4年,月薪2千

后來,范雨素讀到了海子的詩。

“活在這珍貴的人間 / 太陽強烈 / 水波溫柔。”

范雨素想,得出去看看,不能辜負這珍貴的人間。

她放棄了在老家能轉正的教師工作,隨著九十年代中期打工潮的大流,來到了北京。范雨素將進城打工,比喻為參加節(jié)目《變形記》。

“我是那個鄉(xiāng)間的黃雀,參與了這場全民演出的真人劇,我來到大城市,如鄉(xiāng)間蒙著眼睛的毛驢在城里跌跌撞撞,跌得頭破血流。”

爆紅4年,月薪2千

生活過得一地雞毛。范雨素一邊在飯店里端盤子,一邊遇上了來自東北的丈夫。丈夫長期家暴,范雨素毅然決然地離了婚,帶著兩個孩子回了家鄉(xiāng)。然而三張嘴帶來的經濟壓力,令家人間的情誼變得淡漠。

范雨素又一次回到了北京,她明白這次回來就是背水一戰(zhàn)。因為沒有文憑,范雨素只能做最累最苦的體力活。

但范雨素并未覺得凄苦。她從小愛讀小說,在書里她看過各色各樣的人生,文學為她做了苦難的預設。

“我是一個生存能力很差的人?!狈队晁馗惺艿竭@是一個物競天擇、強者生存的世界,她處于這個鏈條的底端。

文學構筑的那個世界,便成為了她的“桃花源”。

爆紅4年,月薪2千

范雨素在潘家園淘書

小時候,范雨素隨著父母一起收麥子。割麥子得長時間彎著腰,累得受不了,她便跑回屋子,但心里又滿是對父母的愧疚。她便拿起一本書,很快就沉浸在這個光怪陸離的文字世界里。

后來每當失意時,她便會回到文學這個避風港,“好像躲進了一個平行世界”。

“我是沒有自尊的,我是麻木的。”采訪中,范雨素常常說起這句話。

去別人家干活,育兒嫂有時會被要求不能和雇主同桌吃,只能吃剩下來的飯菜。有工友自尊心強,一天便選擇離職。而范雨素覺得沒有關系,即便是小孩的剩菜剩飯,她也甘之如飴。

她有一顆強大的內心。往返于光鮮亮麗的都市和色澤暗淡的皮村,范雨素并未覺得生活在都市折疊中,也很少感受到生活的反差和身份的撕裂。范雨素說,她覺得人性都一模一樣。

提到北京,她說這是一個有文化氣息的地方。

她仍然保持著去潘家園淘書的習慣,她愛看文史類的書籍?!耙槐緯灰粔K二毛錢,白撿?!庇忻襟w給她拍了紀錄片,在紀錄片里,她捧著舊書,就像捧著寶貝。

她也在潘家園給孩子買了近1000斤的舊書,也總是帶孩子們去圖書館。

一天,首都圖書館響起“閉館”的喇叭聲,小女兒便學著武俠小說里的橋段,喊著“打烊了”。范雨素抬頭對上管理員的視線,他沖孩子笑著,眼睛彎成月牙。

爆紅4年,月薪2千
爆紅4年,月薪2千

“你看我們現在堅持做這事的環(huán)境,在北京就挺荒唐。”王德志指向工友之家的院子,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有一棵枯朽的樹,日光已將樹葉曬得干脆。

皮村文學小組被媒體視為“烏托邦”,王德志稱之為“窮歡樂”。

“沒有什么好處,但還在堅持?!蓖醯轮居X得每個城中村都有一個范雨素,文學小組能幫助激發(fā)工人文學創(chuàng)作的潛能。

爆紅4年,月薪2千

工人聚集在打工博物館門口

文學小組有一種特別的氛圍和吸引力。對于外來務工者而言,家鄉(xiāng)的人際網絡被距離切割,新的人際關系又難以形成。

“可能在北京待了10年、20年,都很難有交心的朋友。”王德志看到,一些工友前來,不是來學寫作,而是來找一分人情味。

在文學小組里,大家彼此理解在城市里漂泊的感受。

“人人都是世界工廠里的一顆螺絲釘,而文學的意義,就是給螺絲釘鑲鉆?!狈队晁卣f,皮村文學小組里,每個人都是最普通的人。但是文學如燈塔,他們逐光而來。

“我們用操作過電批、焊鉗、扳手、掘進機的手,拿捏著細小的筆管撅起發(fā)澀的語言。”文學小組成員萬華山寫下了這些話。

范雨素的寫作就在這里開始。

她的第一份課堂作業(yè)是寫“名字的故事”。她在打工子弟學校教書,看著花名冊里別具一格的學生的姓名,有了靈感。過去在農村,很多女孩的名字還叫作“招弟”,而如今男孩女孩們都有了詩性而美好的名字。范雨素從中窺見了時代變化的一絲痕跡,便寫了散文《名字的時代象征》。

爆紅4年,月薪2千

文學小組自行印刷了一本刊物《新工人文學》,收納小組成員的文字作品。每一期的封面人物,都是皮村里一個個普通人的掠影。

范雨素是這本刊物的主編,她負責撰寫每期的卷首語。大多作品表達的都是對苦悶生活和現實不公的憤懣,而范雨素不同,她像是一位隱匿在人群中的觀察者。她文筆輕盈,寫起過往凄苦的經歷,字句間卻滿是幽默與豁達。

“我們經歷的便是我們的歷史,是社會和時代的縮影。如果人人都能提起筆寫作,人人就都可以書寫自己的歷史,我們就不需要別人代言?!狈队晁卣J為,寫作無外乎是“我手寫我心”。

《我是范雨素》一文走紅之后,有不少女工特地從外地趕來,加入皮村文學小組。

陳蓉本在安徽家中務農??吹綀蟮篮螅龑iT乘火車,從安徽一路尋到皮村。

還有家政工施洪麗,她在四川老家時,就愛看意識流小說。“是不是覺得農村人看意識流小說很奇怪。就是給人貼標簽,戴上了太多有色眼鏡,才會這樣先入為主地想。”范雨素說。

新加入皮村文學小組的,還有王成秀。王成秀讀到小學五年級便因貧輟學,從河南來到北京打工,在北京待了30多年。她一直保持著讀書的習慣,言傳身教,如今女兒考上了天津大學。

范雨素說,孩子是父母的復制品。媽媽愛閱讀、愛寫作,孩子也能始終保持著強烈的學習興趣?!盁釔蹖懽骱烷喿x的人,有一種終身學習的習慣,這個習慣會改變幾代人的命運。”

范雨素曾談起文學的意義:“文學是心靈結構的共振,文學是人類困頓的書面化,文學是歷史觀,文學是一種介入方式?!?/p>

爆紅4年,月薪2千

在北京呆了二十來年,范雨素唯一的朋友是一位70多歲的老人。

他名叫徐克鐸,是范雨素小女兒同學的爺爺,因為孩子的關系,兩家常常走動。他被范雨素形容為“傳統(tǒng)意義上的勤勞善良智慧的中國人”,他是一名工人,憑著自己的雙手,在老家買了一套房子。在范雨素眼中,他是一名“成功人士”。

老爺爺也愛寫作,在頭條號上發(fā)表了大量的文章。文字順著網絡,又回到了他的老家縣城??h政府托人給爺爺捎口信,讓他再回老家時一定要去縣政府坐坐。

“寫作讓他獲得了認可,人人都知道他會寫,會表達自己?!狈队晁卣f。

爆紅4年,月薪2千

那年,范雨素紅了的消息,也隨風飄回了村莊。人人見了范母,都夸她女兒能干。

但范雨素仍然覺得自己是“生活中的失敗者”。在農村,有房、有院子,首先要完成這層物質上的身份認證,才能受人尊重。

2018年清明節(jié),范雨素回家為父親掃墓。那些存在于她文字之中的大伯、二伯、舅母,都已經離世。只有80多歲的母親仍待在那個小村莊。

后來,范雨素再沒有回過家鄉(xiāng)。她覺得,自己在那里什么都沒有了。

但她仍愛聽與湖北有關的歌。疫情時,她牽掛武漢,便把寶石老舅的《出征》、馮翔的《漢陽門花園》翻出來,一遍遍循環(huán)。

寫襄陽的歌,她也愛聽。她尤愛齊豫唱的《夢襄陽》。“我走過漢江龍堤北門的碼頭,望時空穿梭夫人守城樓,探北街繁華庭院錯落聞菊香……”

她把鄉(xiāng)愁寫進了小說《久別重逢》的定場詩里。小說的定稿已交給出版社。

在漢水邊漫步

這是春天,有云

云涌河漢,銀河璀璨

此刻,忘了我是仙人還是俗人

只有云,云動我的麥地,我的瓜棚,我的天河

這是春天,有晴也有柳絮

無我

爆紅4年,月薪2千

關于鄉(xiāng)愁里的母親,范雨素講了一個故事。說完,她流下了眼淚。

在范雨素過去生活的村莊里,有一個從外地嫁來的媳婦,婆媳關系不好,在本地老是受人欺負。80多歲的范母總是像護雛一般,護著那個姑娘。

范母像是古樹,一代代地扎根在那個村子。而那個外縣來的媳婦,像是一株剛剛移植來的小樹苗,像眾多無處扎根的北漂。范母希望,女兒作為一棵移植到北京的小樹,也能受到善意的對待。

而范雨素也是如此。她接受采訪的原因,是希望善意地對待年輕人。同樣地,她希望在外地的孩子,也能被人善待。

在此刻,母愛顯得柔軟而真摯?!吧埔馐橇鲃拥?,就像一條莫比烏斯帶?!狈队晁卣f。

爆紅4年,月薪2千

范雨素與女兒的合影

范雨素有時也會感慨,自己的一生都隨著時代起起伏伏,與命運過招時,總是單打獨斗。她覺得自己的人生沒有規(guī)劃,一直在接受命運的安排?!叭绻苤匦聛磉^,那時來北京就算是背水一戰(zhàn),我去學門手藝,也能過得很好?!?/p>

只有一瞬,范雨素會感到有些遺憾。假如自己一直在農村待著,孩子的生活會不會順利很多,而不用隨著她從小漂泊。

范雨素曾在文章里表達了對大女兒的愧疚。

因為育兒嫂工作,范雨素沒有太多的時間照顧大女兒,而小女兒還得姐姐來照顧。因為沒有北京學籍,大女兒沒能完成學業(yè),14歲便被迫輟學。后來大女兒在全國婦聯的公益培訓里學會了速記,如今成為了上海的白領。

范雨素想彌補這份愧疚,她打算重新做回育兒嫂,舍下一些寫作的時間,多攢點錢,為女兒存下房子的首付。

每當有人問起“為什么沒把這次出名當作重新裝點命運的機會”,她說寫作和家政活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

“靠寫作這條路,要寫得好、有讀者才能過好。你要寫得不好,沒讀者,都還不如做體力活賺錢多。我沒有那份自信。我沒有希望靠著文學能得到什么,連這些名聲我都覺得是'天降橫財’?!?/p>

爆紅4年,月薪2千

第歐根尼(右一)與亞歷山大大帝(左一)

說起夢想,范雨素曾經想做“中國的第歐根尼”。

小時候,范雨素性格溫吞。二姐從沈從文的《獵人故事》中看到,哲學家的象征是烏龜,便喚范雨素為“哲學家朋友”。

9歲那年,范雨素有了第一個哲學家的理想。

她從一篇介紹希臘哲學的文章中看到,有位哲學家叫第歐根尼,他每天睡在垃圾桶里,不慕榮華,但仍獲得了亞歷山大大帝等人的尊重和敬意。她便想成為“中國的第歐根尼”。

如今再談起,范雨素卻說:“小時候懶,總想著不用干活。如果真做第歐根尼的話,我已餓死了好幾回?!?/p>

曾經那個逃跑的小孩,成為了那個為了生計、在麥田里不停收割的母親。

只是,她偶爾還會想起小時候最愛的那棵國槐。

國槐不粗不細,范雨素三兩下便能爬到枝頭。綠葉能將她遮擋起來。她躺在一片綠色之中,枝葉間開著淡黃色的槐花。閉上眼睛,她很快便進入了夢鄉(xiāng)。

夢里沒有北方漫天飄蕩的楊絮,沒有大風刺骨,沒有飛機會從頭頂飛過,留下一陣轟鳴。

(除標注外,其余圖片來源于網絡)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