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神奇美麗的西雙版納,人們自然會想起那蒼茫茂盛的原始熱帶雨林,想起鋪金鑲玉的田園壩子,想起蒼翠欲滴的茶山膠林,想起云霧之中的山寨和鳳尾竹下的竹樓,想起金光璀璨的金塔、佛寺和莊嚴肅穆的寨門、竜林,想起身姿婀娜的仆少(傣族少女) 眾所周知西雙版納的少數(shù)民族—傣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所以傣族的舞蹈也多種多樣。 傣族舞蹈,是傣族人民表達感情的一種特色舞蹈。傣族舞蹈分為自娛性舞蹈、表演性舞蹈、祭祀性舞蹈、武術性舞蹈等類別,大多婀娜多姿、節(jié)奏緩慢,也有輕快明朗。 1.戛光舞(團結舞) “光”—傣語即“鼓”的意思。戛光舞是一種打起鼓就集中在鼓周圍跳的舞蹈。是傣族最古老而又最具有特色、最普及的一種群眾自娛性舞蹈。傣族地區(qū)男女老少,幾乎人人都會跳,每當節(jié)日或豐收的日子,或聚會、或高興時,人們只要聽到鼓聲就會跳起來。它不拘形式,不分時間地點。舞蹈動作雖然不多,但特點突出,隨著鼓聲,在屈膝半蹲姿態(tài)上均勻地顫動,手臂保持三道彎的后輪翻轉和內曲,手腳順邊同時動作,也可原地上身轉動,腳輾轉90度或180度。老人一般動作較慢,顫動大,身子前俯后仰弧度大,年輕人一般跳的較快,身子前俯后仰弧度小、顫動小。舞蹈當中,也有時全蹲下,有時離地跳起,并不時的發(fā)出歡呼聲。 2.孔雀舞 在傣族人民心目中,'圣鳥'孔雀是幸福吉祥的象征。不但許多的人們在家園中飼養(yǎng)孔雀,而且把孔雀視為善良、智慧、美麗和吉祥、幸福的象征。在種類繁多的傣族舞蹈中,孔雀舞是人們最喜愛、最熟悉,也是變化和發(fā)展幅度最大的舞蹈之一。 傣族民間傳統(tǒng)的孔雀舞有著很長歷史,并被納入了宗教的禮儀之中??兹肝枋谴鲎迦藗冏钕矏鄣拿耖g舞蹈,在傣族聚居的壩區(qū),幾乎月月有'擺'(節(jié)日),年年有歌舞。在傣族一年一度的'潑水節(jié)'、'關門節(jié)'、'開門節(jié)'、'趕擺'等民俗節(jié)日,只要是盡興歡樂的場所,傣族人民都會聚集在一起,敲響大鑼,打起象腳鼓,跳起姿態(tài)優(yōu)美的'孔雀舞',歌舞聲中呈現(xiàn)出豐收的喜慶氣氛和民族團結的美好景象。 3.宮廷舞 古典宮廷舞蹈動作輕盈,舞姿優(yōu)美,服飾華麗,并且多有固定的舞曲,唱詞,以及整套規(guī)范性的舞姿,動作和嚴謹?shù)谋硌莩绦?。由于歷史上古典宮廷舞蹈的表演多用于講述宗教神話故事,因此往往以舞劇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多出現(xiàn)于宗教活動,紀念典禮中。 4.象腳鼓 這是傣族舞蹈中流傳最廣、最有物色的一種群眾性男子舞蹈。因挎著形似象腳的鼓起舞,故名象腳鼓舞。象腳鼓舞在傣族的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每當工余、節(jié)日或賽鼓盛會,身背象腳鼓的小伙子從各村寨趕來,跳起矯健、渾厚、靈活的象腳鼓舞。哪里有象腳鼓聲。哪里就有歡樂的人群。 傣族象腳鼓分長象腳鼓、中象腳鼓、小象腳鼓三種。長象腳鼓舞蹈動作不多,可打一槌鼓將衣服紐扣全部解開,再一槌鼓將紐扣全部扣好。 如象腳鼓響起“約并崩“,跳孔雀舞者聽到這個鼓點,即做抬翅膀的動作。 5.蠟條舞 “蠟條舞”為一種表演性的儀式舞蹈,也是一種宮廷性舞蹈,在鼓、铓、鑔“勐、薩、松”的伴奏聲中,雙手執(zhí)點燃的蠟條起舞。手上動作為在外掏基礎上的變化,腳上動作為上步屈膝半蹲,整個造型具有濃厚的傣族舞蹈特點。過去此舞要在大的宗教節(jié)日演出,近年來,已被挖掘提升為舞臺表演的舞蹈。 6.依拉賀 過去為一種男子群眾自娛性舞蹈,解放后,男女都可以跳。過傣歷新年、傣歷十二月十四日“開門節(jié)”時、或平時高興時,邊唱邊跳,唱完一段后,眾歡呼“水.水.水水水”。因每一段唱詞后面都有“依拉賀”這幾個音,所以大家把這種舞蹈稱之為跳“依拉賀”。 “依拉賀”,動作不復雜,但特點突出,隨著鼓、铓、鑔的節(jié)奏,在屈膝半蹲姿態(tài)上顫動,手臂保持三道彎的后輪翻腕和內曲,手腳多順邊同時動作。也有右手持扇于胸前,只是另一手動,動律及舞蹈特點基本上與“戛光”相同,基本上屬于“戛光”的一種舞蹈形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