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壺事,茶中解,感謝你收看《紫砂手記》第13講。 大家好,我是江小壺,是宜興丁山老街上一枚陶器店掌柜。閑來無事做一檔玩壺弄砂的佛系紫砂節(jié)目。 “我喝的茶葉,適合紫砂壺沖泡嗎?“,”泥料選對了嗎?”,“壺型選對了嗎?”這些問題是作為紫砂入門最常見的問題,我近期總結了各類茶葉、泥料特性給大家一些選壺、選茶的。由于茶葉種類繁多,并非面面俱到,僅作為大家選購紫砂壺時的一個參考建議。 紅茶選壺: 典型茶葉:祁門紅茶、正山小種、南川紅碎茶(出口為主) 祁門紅茶 茶葉特性:全發(fā)酵茶葉,湯色紅艷,茶香味重,屬于耐沖泡、耐高溫的茶葉.(除紅碎茶)葉片基本3cm左右、耐沖泡、易包漿著色。適用顏色較深、不易著色、易包漿的泥料(紫泥、紅泥類),水溫95°。 正山小種 甄選原則:屬于祁門紅茶功夫茶泡法,容量選擇120cc以下的小品壺(思婷、西施壺型),紅碎茶茶末細小,不適用直接沖泡紫砂壺,更適合使用小茶袋包裝后,放入壺中。正山小種無特殊要求。 南川紅碎茶 建議:紅茶優(yōu)先選擇朱泥、大紅袍泥料這些顏色深邃、易包漿的壺,次選老紫泥、底槽清的壺型;容量根據(jù)泡法,酌情選擇;壺型、容量無特殊考究。 顏色深邃、易包漿 黑茶選壺: 云南熟普 典型茶葉:云南熟普、茯磚茶、安茶 茶葉特性:后發(fā)酵茶(或重發(fā)酵),葉片大塊、茶湯黑濃而茶味豐富,可沖泡次數(shù)較多,香味適中,對水溫要求高,耐悶、耐煮。水溫100°。 茯磚茶 甄選原則:黑茶一般為分為散茶和餅茶,散茶葉片小、口蓋可以小一些。餅茶茶針處理后為塊狀,口蓋要大。茶湯濃,不適用淺色泥料,對溫度較高,就需要考慮保溫效果。如果極愛小品壺,請沸水沖泡次數(shù)要 1,保證茶葉充分浸透。 安茶 建議:黑茶優(yōu)先選擇深色系泥料,如紫泥、底槽清等,壺型選擇高壺身、方壺、直筒壺;中品(200~300cc)容量最佳這樣保溫、析茶效果更好;次選泥料朱泥、大紅袍;不推薦使用段泥、本山綠泥,易著色,壺養(yǎng)花了。 紫泥 烏龍茶(青茶)選壺: 典型茶葉:鐵觀音、水仙、凍頂烏龍茶 鐵觀音 茶葉特性:中度發(fā)酵(部分全發(fā)酵)茶葉,茶湯顏色橙黃、味道甘醇、高清香、葉片在5cm以上,耐沖泡,有“七泡有余香”的說法,水溫100°。 水仙茶 甄選原則:烏龍茶最大特點就是葉片很大,小容量壺、小口蓋壺不適用,因為清理難度大。但容量過大也不不宜,因為烏龍茶香味重,容量太大易揮發(fā)。200~350cc為黃金容量。 凍頂烏龍茶 建議:烏龍茶一定要選大口蓋壺、扁壺身或高圓壺身的壺;中品容量更聚茶香、也方便清理。優(yōu)選紫泥、段泥類的壺;如果喜愛朱泥、大紅袍則需要選擇中品,當然這個價格肯定也會提升不少。 大口蓋壺 段泥壺 白茶選壺: 典型茶葉: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 白毫銀針 茶葉特性:中度發(fā)酵茶,白茶種類多,香氣與口味差異較大,一般沖泡水溫在85~100° 老白茶 甄選原則:白茶主要分散茶與老白茶,老白茶以沸水沖泡;銀針、壽眉葉片小,這類散茶水溫低一些,湯更清醇;容量上散茶即沖即飲,中小品最佳。老白茶要悶,香氣淡,保溫性能要好、浸茶需要考慮中、大品壺。 建議:散茶優(yōu)選各類中小壺型(50~300cc),老白茶選擇中大品壺型。(300cc以上),泥料、壺型無特殊考究。 綠茶選壺: 典型茶葉:碧螺春;峨眉山茶;峨眉雪芽、西湖龍井 碧螺春 茶葉特性:不發(fā)酵茶,茶湯清香、顏色清淡,高香,葉片在4cm左右,水溫80° 峨眉雪芽 甄選原則:壺型要求,綠茶未經(jīng)發(fā)酵,葉片嬌嫩,不易悶泡,泥料要求,茶多酚豐富,沖泡次數(shù)較少,清洗方便,水溫不宜過高, 龍井茶 建議:優(yōu)先不推薦使用紫砂壺,蓋碗更佳,次選壺型為大口蓋、扁壺或圓壺,泥料選擇段泥、玉砂料等透氣性較好的紫砂泥,香氣撲鼻,容量選擇中下品(100~300cc)。 大口蓋 扁壺 黃茶選壺: 典型茶葉:君山銀針、蒙頂黃芽、北港毛尖 君山銀針 茶葉特性:輕發(fā)酵茶葉,茶湯燦黃,高香茶,耐泡,不耐高溫,葉片在3cm左右,水溫85°。 蒙頂黃芽 甄選原則:壺型要求,不能悶茶、要留香;泥料要求,沖泡快速,浸茶快。 建議:優(yōu)選朱泥、大紅袍小品壺(80cc~200cc),次選紫泥、段泥,不適用大品壺,壺型無特殊考究。 朱泥 大紅袍 感謝關注哦!如果喜歡請分享此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