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古典音樂的標題都是關(guān)于風景、人物和故事。回顧音樂史,進而發(fā)現(xiàn),一大半樂曲都是在模仿人世,模仿自然景觀和人物樣貌,即使有些無標題的樂曲,也會有此起彼伏的音響,讓你想起風起云涌,想起某一天遇見的壯麗的黃昏。 ![]() 文章作者:田藝苗 | 圖:BAIDU 編輯 | 田藝苗的田 德沃夏克《自新大陸交響曲》 德沃夏克一共寫了九部交響曲,據(jù)說第九交響曲是作曲家的大限,他像貝多芬、布魯克納和馬勒一樣,沒有逃過第九交響曲這個劫數(shù)。如今我們聽到的主要是他的第九交響曲“自新大陸”。 ![]() 第一樂章:我們先聽見了一個緩慢的引子,由大提琴和長笛奏出,曲調(diào)如霧中傳來,令我想起遠洋輪緩緩駛向自由女神像,似乎可以聽見歐洲人初到紐約時的迷惘和期待,德沃夏克要求這一段樂隊盡可能悠閑自在地演奏。在沉思般的引子之后,弦樂、管樂和定音鼓一起奏出緊張強烈的第一主題,主題的音調(diào)如號角吹起,其實這也是黑人音樂的節(jié)奏,主題后半部分是一個符點音型的固定節(jié)奏,有點像斯拉夫舞曲的節(jié)奏,這個音型在回應(yīng)這前面這個號角的曲調(diào),這里的第一主題就確立了這首交響曲混搭的特征,黑人靈歌與斯拉夫音樂的融合。 ![]() 接下來聽到第二主題,是一段輕快活潑的旋律,令人想起捷克的舞曲,以及它低音持續(xù)的伴奏音都讓人想起捷克的民間吹管樂器。經(jīng)過一系列緊張發(fā)展,第二主題變化調(diào)性音樂色彩漸趨明亮。這個時候響起了一支迷人的旋律,據(jù)說這支曲調(diào)來自黑人靈歌《馬車從天上來》,而其中節(jié)奏與開篇的第一主題很相似,好像是那個號角聲在一系列展開之后生長成的一只甘美果實。 這一樂章的發(fā)展富有戲劇性,騷動、激動,應(yīng)接不暇,好像作者初到紐約這個大都市,帶著興奮和緊張情緒,各種印象紛至沓來,互相沖擊,互相呼應(yīng),在一系列緊張的發(fā)展之后,到了再現(xiàn)部也不得安寧,最后的樂隊全奏幾乎帶著悲劇感。 ![]() ![]() ![]() ![]() ![]() ![]() ![]() 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琴協(xié)奏曲》慢板 ![]() ![]() ![]() ![]() ![]() ![]() 從俄羅斯流亡美國之后,拉赫瑪尼諾夫作為鋼琴家大受歡迎,但他覺得那不是他的世界。在他身后,美國人很忙,忙著生產(chǎn)、競爭、流水線作業(yè),要更快更多,一切講效率。那是商業(yè),沒有音樂與情感。拉赫瑪尼諾夫留下了最后的天才故事。他讓我想起《海上鋼琴師》中的1900,舊世界已沉沒,新世界他又不肯靠岸,只能獨守著自己的情感與靈魂。每夜他夢回故鄉(xiāng),飛奔在伊萬諾夫卡莊園的紫丁香樹林中,那里有親人、白樺林、感傷的歌謠和眼睛深邃的女人。他曾經(jīng)說“伊萬諾夫卡莊園種著望不到邊的小麥,黑麥和燕麥。人們往往對海邊的空氣贊賞不已,可是你吸一口原野的空氣試試吧,那泥土的氣息夾雜著植物的清脆,花草的芳香···” 這段描述叫人想起他的《第二鋼琴協(xié)奏曲》的第二樂章,鋼琴聲中傳來悠揚的單簧管旋律,仿佛風里聞到一絲熟悉的香味。他的自然粗獷中不乏這樣溫柔的細節(jié)。 ![]() ![]() ![]() 貝多芬《英雄交響曲》 讓青年貝多芬進入大師行列的,是他的《第三交響曲》,作于1804年的“英雄”。 ![]() ![]() ![]() ![]() ![]() ![]() ![]() ![]() 關(guān)于《英雄交響曲》的解讀,至今無人能超越羅曼·羅蘭的文字,我原文朗誦一段—— “這是一幅龐大的壁畫,在這里,英雄的戰(zhàn)場擴展到宇宙的邊界。而在這種神話般的戰(zhàn)斗中,被砍碎的巨人像洪水前的大蜥蜴那樣重又長出肩膀;意志的主題重又投入烈火中冶煉,在鐵砧上錘打,它裂成碎片,伸張著,擴展著……不可勝數(shù)的主題在這漫無邊際的原野上匯成一支大軍,無限廣闊地擴展開來。洪水的激流洶涌澎湃,一波未平,一波復起;在這浪花中到處涌現(xiàn)出悲歌之島,猶如叢叢樹尖一般。不管這偉大的鐵匠如何努力熔接那對立的動機,意志還是未能獲得完全的勝利……被打倒的戰(zhàn)士想要爬起,任他再也沒有氣力;生命的韻律已經(jīng)中斷,似乎已瀕隕滅……我們再也聽不到什么(琴弦在靜寂中低沉地顫動),只有靜脈的跳動……突然,命運的呼喊微弱地透出那晃動的紫色霧幔。英雄在號角聲中從死亡的深淵站起。整個樂隊躍起歡迎他,因為這是生命的復活……” 此處描繪的是《英雄》的第一樂章。這一樂章燦爛而精巧、奧妙無窮,堪稱當時的音樂奇跡。貝多芬將奏鳴曲的發(fā)展部與再現(xiàn)部極力壯大,和聲沖突而自由,手法標新立異,音樂發(fā)展如火山噴發(fā),熱量奔騰源源不息。緊接著的第二樂章卻出人意料地來了一首葬禮進行曲。之后的第三樂章《諧謔曲》,諧謔曲,比較幽默詼諧,逗人開心的樂曲,傳統(tǒng)的諧謔曲到了英雄手里就不再諧謔了,他從游戲式的節(jié)奏中提煉出悲壯的激情,后來他的手法被肖邦的諧謔曲繼承了下來。第四樂章采用貝多芬早年舞劇《普羅米修斯》中的主題,將主題自由變奏,穿插賦格曲和奏鳴曲的程式。 可見“英雄”交響曲也是一首革命交響曲,貝多芬大刀闊斧得推翻了古典交響曲的格式。他的推翻與創(chuàng)造,都是為了直面題材,為了透徹表達。當音樂家走出宮廷和教會,開始社會化,社會思潮政治問題因此出現(xiàn)在音樂作品中,原先的蕾絲繡花的典雅格式自然都要收起來了。 ![]() ![]() ![]() 李斯特《第二匈牙利狂想曲》 李斯特最著名的作品,要數(shù)19首《匈牙利狂想曲》。李斯特和狂想曲,類似圓舞曲和小約翰·斯特勞斯的關(guān)系。李斯特創(chuàng)造了“狂想曲”這種體裁?!翱裣肭边@個名字已叫人熱血沸騰,顧名思義,它是一種結(jié)構(gòu)自由而富有激情的音樂,融合了幻想曲、敘事曲等等體裁。 ![]() ![]() 這些狂想曲中,有大量的匈牙利吉普賽人的音樂元素。比如第二首中就有著名的《查爾達什舞曲》,這種匈牙利民間舞曲有兩大塊內(nèi)容:拉蘇(Lassau)和弗里斯(Friss)。拉蘇莊重緩慢,弗里斯則是速度飛快的舞曲。這首樂曲如同一場古老的民間狂歡節(jié)儀式,從徐緩的引子進入民間故事,“拉蘇”像一位滄桑的老者講述部落的悲歡歷史,之后人們開始歡歌熱舞,在激烈“弗里斯”舞蹈中歡慶生命的熱情生生不息。第六首《匈牙利舞曲》,結(jié)構(gòu)新穎,四個段落中都有匈牙利曲調(diào),有莊重風格,有游吟詩人的古老散板,最后的高潮猶如出生入死般壯烈。 李斯特是在巴黎成長的匈牙利人,吉普賽的血液始終在他身體中與他的優(yōu)雅舉止沖撞不止?!缎傺览裣肭肥撬男撵`寫照,他的游牧性情,他天生的熱情,全部灌注其中。如今《匈牙利狂想曲》叫人印象深刻的,不是民間風情,也不是吉普賽狂歡節(jié),而是激情與漫長的流浪中激發(fā)出的命運般的悲情。浪子沒有歸宿,卻畢生都在尋找一個家園,浪漫主義者因此有了一個哀傷的靈魂。 ![]() ![]() 莫扎特《安魂曲》之“落淚之日” 《安魂曲》后來成了音樂史上的謎團。德國音樂家戈特弗里德·韋伯為此專門撰寫了一本書,收錄有關(guān)《安魂曲》的各種謠言、假說、真相、誤讀···,一時讓莫扎特在地下也不得安魂。八卦總是故事的核心,《安魂曲》后來成了莫扎特學的一部分,影響最深遠的就是將謠言發(fā)揮至辛酸人性故事的經(jīng)典傳記電影,《Amadeus》。在電影中,這位黑衣人是莫扎特的死對頭,宮廷樂師薩列里。他不停催稿,跟蹤,利誘,落井下石,叫重病的莫扎特不得喘息,最后不幸過勞死。也有傳言說薩列里派人給莫扎特下了毒。其實這位薩列里也是音樂大師,他不幸成了莫扎特的同時代人,不幸成了莫扎特早夭之謎中的冤大頭,更不幸的是以莫扎特早夭之謎中的冤大頭而世代流傳,如今人們忘了其實他也是一位優(yōu)秀的作曲家。 ![]() ![]() 真相后來大家都知道了。這位“黑衣人”,其實穿的是灰色的斗篷,謠言為他穿上死神的黑衣。他叫萊特杰普,是一位熱衷附庸風雅的維也納伯爵弗蘭茨·馮·瓦爾澤格派來的使者。當時伯爵夫人過世,伯爵想找一首安魂曲來紀念她,他更想找一首樂曲落款自己的名字好流芳百世?!栋不昵泛髞砣允鹆四氐拿?,但這位伯爵的愿望竟也成真了。 ![]() ![]() ![]() ![]() ![]() 只可惜《安魂曲》未完成。莫扎特僅寫了前兩首《垂憐經(jīng)、進臺詠》和《求主垂憐》,余下的只來得及寫縮譜,由助手完成樂隊配器?!堵錅I之日》是絕筆,他只寫下8小節(jié)就撒手而去。后來有兩位音樂家為莫扎特續(xù)寫《安魂曲》,一位是當時的著名作曲家約瑟夫·艾伯勒(Eybler, J.),他繼薩列里之后擔任維也納宮廷樂長;還有一位是莫扎特的助手緒斯邁爾。艾伯勒只寫了《震怒之日》與《落淚之日》的配器就將總譜歸還了康斯坦絲,表示自己無能為力。緒斯邁爾是莫扎特的學生、助手和密友,據(jù)說莫扎特曾抱怨這位學生沒天分,但他是莫扎特最忠誠的朋友,最了解他的音樂家,莫扎特臨終曾告知他安魂曲的構(gòu)思。后來的《震怒之日》、《號角聲起》、《你是可怕威嚴的君王》至《落淚之日》,都是莫扎特譜寫,由緒斯邁爾完成配器;《奉獻經(jīng)》、《主耶穌》和《犧牲》,莫扎特只寫了聲樂部分,由緒斯邁爾完成樂隊部分;之后的《圣哉經(jīng)》、《降福經(jīng)》完全由緒斯邁爾譜寫;最后他根據(jù)莫扎特的囑托,在《羔羊經(jīng)》里用上莫扎特19歲時寫的《彌撒曲》K220;最后的《領(lǐng)主詠》也根據(jù)莫扎特的意圖,再現(xiàn)了《垂憐經(jīng)》中的賦格曲。 ![]() ![]() ![]() 這是《落淚之日》。沒有悲傷,是旋律美得叫人落淚。這是安魂曲中最美的曲調(diào)。莫扎特寫到這里真正封筆。 這是可痛哭的日子, 死人要從塵埃中復活, 罪人要被判處。 然而天主??!求你予以寬赦。 主!仁慈耶穌! 求你賜他們以安息。阿門。 ![]() ![]() ![]() 馬勒《第五交響曲》慢板 寫第五交響曲是在1901年,馬勒41歲,已任維也納歌劇院院長4年,事業(yè)蒸蒸日上。他四處飄泊,但一到夏季長假,都會回到作曲小屋,他的湖畔港灣。在一堆香煙、咖啡、歌德、尼采和一本《少年魔角》的詩集的包圍中,埋頭寫交響曲。 ![]() ![]() 第二年,他認識了他那位著名的老婆,阿爾瑪。這個女子比他小20歲,是維也納名媛,她的美貌與年少博學令他一見傾心。馬勒第一眼就愛上了她。那一年馬勒玩命地工作,因腸道出血病得險些喪命,阿爾瑪?shù)牡絹?,讓他立刻充滿了生活下去的力氣。病愈之后,他很快寫完了這一部“愛與死”的交響曲,說起來是關(guān)于艱深的哲學命題,其實這是馬勒最清晰明快的樂曲之一。 阿爾瑪后來在回憶錄里面提到第五交響曲,說,馬勒一直不滿意,直到去世之前一年才終于修改完畢定稿。但我們發(fā)現(xiàn)這首第五交響曲的第四樂章慢板其實并不復雜,只用了弦樂隊和豎琴,但音樂流淌出來卻是復雜的況味,每個人似乎都可以在其中聽見自己的一生。 ![]() ![]() ![]() 理查·施特勞斯《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這部樂曲是理查·施特勞斯最著名的交響詩。大家一定都猜到了,樂曲的靈感來自尼采名著《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 ![]() 第一段,我們一聽就會覺得好熟悉,哪里聽過?這一段叫做“日出”,里面小號與定音鼓交替的演奏音響壯麗而簡潔,令人印象深刻,小號仿佛在遠處奏響了莊嚴的主題,之后樂隊一波波地把小號的莊嚴曲調(diào)推向包括管風琴的樂隊全奏,在日出的時刻,人們仿佛感知到了上帝的能量。雖然這一段和尼采作品沒有關(guān)系,是理查自己附加的標題,但讓我們馬上想起尼采說的,我是太陽。這便是尼采在《查拉》第一卷的開篇提出來的。這一段音樂太精彩,常常被用來當作音響試音碟,并出現(xiàn)在大量影視作品中。 ![]() 這部樂曲一共有9段,除了第一段是理查自己加入的,日出,其余8段的標題均來自尼采的原著,它們分別叫做“來世之人”、“渴望”、“歡樂與激情”、“挽歌”、“學術(shù)”、“康復”、“舞曲”和“夢游者之歌”。我們看到這些標題大致可以了解它要說什么,它描繪了一個學者的抽象的一生,有學術(shù),有追求理想的歡樂與激情,有康復,說明他的人生里面有病痛,有渴望,有舞蹈,有愛情,他追求愛情,徒留悲哀,追求科學真理,也是徒勞,這里面,有生而為人的各種欲望與追求,但人生是一個不斷被剝奪的過程,被時間剝奪青春、美貌和激情,被命運剝奪各種擁有之物,所以思想者的人生即使再成功也是悲哀苦澀的。最終這位“超人”終于擺脫了人類的煩惱而追求來世,這里有一首“來世之人”,并進入“舞蹈之歌”的歡樂境界,而最后的“夢游者之歌”,以高音部的木管和小提琴奏出b大調(diào)和弦,而以低音提琴在c大調(diào)上撥奏,相差小二度的極不協(xié)和的組合,據(jù)說象征著“超人”的靈魂上升而世界則在他下面沉淪,又是多調(diào)性音樂的一個最早的例子之一。 ![]() ![]() ![]() 馬勒《第二交響曲“復活”》 馬勒的師友彪羅去世的時候,他去參加葬禮,聽到管風琴旁的合唱團唱起《復活頌》,一瞬間如遭電擊,幾度落淚。后來他把這首始克洛普施托克的圣詩《復活頌》,放在《復活》的高潮段落。 ![]() ![]() “我這一把塵土,經(jīng)過短暫的休息后復活。神召喚了你,他將給你不朽的生命,像種子一樣你將被播下又開花結(jié)果。收獲之神繼續(xù)前進,刈割亡人,如捆禾束?!?br> “請相信,我的心靈,你的追求不會成為泡影。凡是你所渴望的歸你所有,凡是你所愛和所奮斗的,歸你所有。請相信,你的生命并非白白度過,或生存或痛苦,無不有因。凡已生者必死,凡已死者必將再生。不要再顫抖,復活就在眼前。·····” 復活就在眼前,真像一個預言。馬勒曾說,我的時代終會到來。 ![]() 瓦格納《女武神的騎行》 《女武神》來自瓦格納的神話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huán)》,指環(huán)一共包含四部歌劇,《萊茵的黃金》《女武神》《齊格弗里德》和《眾神的黃昏》,四部歌劇的情節(jié)之間充滿關(guān)聯(lián),類似現(xiàn)在的《權(quán)力的游戲》第一季第二季第三季的意思。 ![]() ![]() 在這四部歌劇里面,主角是屠龍騎士齊格弗里德。那么女武神在里面是怎樣的角色?女武神其實是齊格弗里德的前傳里面一個女英雄,這個女英雄后來沉睡了很多年,陰差陽錯地成了齊格弗里德的愛人,她是齊格弗里德父母的恩人,又是齊格弗里德的愛人,為什么會這樣離奇呢?因為女武神是一位女神,她可以永葆青春。 女武神違反神令,救下了齊格弗里德的母親,因而自己被施了魔法,沉睡在山頂?shù)膸r石上,身旁燃著熊熊魔火。齊格弗里德成年之后,輕而易舉地殺了巨龍,只為體驗一下恐懼的感覺,但他還是不知道什么是恐懼。直到他看到魔火。 齊格弗里德看到魔火,吹起號角,興高采烈地沖了進去了,魔火頓時飛到天上,變成了漫天云霞。這時候,音樂變得格外寧靜和溫柔,他用劍打開布倫希爾德的盔甲之后,為她的美麗震驚不已,英雄忽然就懂得了恐懼。他不知如何是好,渴望喚醒她,又沒有勇氣面對她的目光,他頭暈?zāi)垦?,雙手顫抖。猶豫之后,他終于鼓起勇氣,親吻了布倫希爾德,把她喚醒。此時他心里升起了前所未有的愛情,一種瘋狂而純潔的愛情,讓恐懼褪去。布倫希爾德醒來之后,對自己失去了神性有些沮喪,但她面對齊格弗里德熾熱的愛,終于安心離開過去,與他一起生活,最后他們有一段燦爛的二重唱,歌唱愛之狂喜,唱著燦爛的愛情,歡欣的死亡,這里我們已經(jīng)聽到了結(jié)局,愛與死,瓦格納永恒的主題,這樣兩個沉浸在愛情中的人,為了留著這一刻的狂喜,只想在這時死去,死去才會讓愛永恒。 布倫希爾德把她在諸神那里學到的知識教給齊格弗里德,齊格弗里德把指環(huán)送她作為愛情信物,這里指環(huán)回到最原始的作用,它本來就是一只戒指,送給愛人的信物為什么膨脹成一個可以統(tǒng)治世界的工具? 我們總是希望男女主角相遇相愛,然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但這是童話,瓦格納怎么可能寫童話呢。我們在上一部齊格弗里德里面已經(jīng)了解了這位英雄的魯莽性格,已經(jīng)預感到,他必然會出事。齊格弗里德和布倫希爾德最終命運如何呢,在這里我就不劇透了,大家可以自己去看看這部瓦格納的絕世之作,一定會被他的天才和雄心深深震撼。 ![]() ![]() ![]() 瓦格納《愛之死》 “伊索爾德,我的靈魂只會因你而蒼老”。 ![]() ![]() 英勇如特里斯坦,也只能對命運哀嘆。再次看這部歌劇《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發(fā)現(xiàn)最震撼的并不是情人的死亡,而是伊索爾德瀕臨死亡時的幻覺之歌,歌聲融入天地海洋,又仿佛升入極樂天堂,樂隊中升起東方宗教中的圣潔之光,如同洗禮。為瓦格納浩浩蕩蕩的生命能量激勵了! ![]() 貝多芬《莊嚴彌撒》 這首《莊嚴彌撒》,因為以彌撒曲作為標題妨礙了它更廣泛地流傳,大家普遍覺得彌撒曲這樣的宗教音樂比較沉悶單調(diào),但貝多芬是把彌撒曲當作交響曲來寫的,他寫的不是彌撒曲,而是宗教藝術(shù)作品。尤其可貴的是,他的彌撒并沒有像傳統(tǒng)那樣靜穆地祈禱和安魂,而是激情四射,震撼心魄,貝多芬寫的作品永遠都是真實的表達,他的宗教情感狂熱、深沉而痛徹心扉。 ![]() 我聽這首樂曲的時候覺得,他并不是為了禱告和贊美上帝,他是在宗教信仰里面終于理解了自己的命運,就像經(jīng)歷過很多苦難的人,在神像面前,一邊禱告一邊委屈地痛哭起來,他是神的孩子和羔羊,見到了他的神,終于可以把那些痛苦都哭出來了。貝多芬讓我們了解了,宗教音樂其實是為了反照出俗世情感是多么瑰麗浩蕩與深不可測。 ![]() ![]() 這是晚年的貝多芬,他變成了聾子,終于懂得了聽覺之于音樂家的意義,他仰望萊茵教堂開闊的穹頂,感激一切受難的日子,那是上帝從來沒有拋棄過他。 很多人說喜歡古典音樂,想聽但是聽不懂,就像看抽象畫,欣賞不來不如不看。田老師的《鋼琴解讀名曲課(視頻)》將會讓你對經(jīng)典的60首世界經(jīng)典名曲有深入的品鑒和了解,同時了解每首經(jīng)典背后的故事和傳頌理由。 PIANO 田/藝/苗/鋼/琴/解/讀/名/曲/課 60首經(jīng)典名曲解讀 ![]() 大家好,我是古典音樂老師田藝苗,是音頻課《古典音樂很難嗎?》《名曲密碼》和大學慕課《穿T恤聽古典音樂》的主講人。這些音樂課程推出之后,我收到了很多朋友的留言和建議,在此首先感謝這么多朋友的支持和信任。 MUSIC LESSONS ![]() ![]() ![]() PLAY THE PIANO 在這門名曲分析課上,我?guī)ьI(lǐng)大家一句一句感知旋律中蘊涵的微妙情感,一段一段體會和聲變化的妙處、觀察主題樂句如何演變,體會轉(zhuǎn)調(diào)中的音樂色彩的變化,一點一滴品嘗古典音樂細膩綿密的味道。這就是古典音樂的不凡之處,大部分流行音樂里面缺乏如此細致錯落的組織,因此,古典音樂值得反復聆聽,而且被看成是一門值得學習的藝術(shù)。這也決定了古典音樂只能是小眾藝術(shù)、精英文化,尤其是到了我們的時代,還有多少人會花時間去學無用的藝術(shù)?去付出心意體味美的豐盛的韻味,這需要很多耐心和溫柔,或許因此,古典音樂可以把我們變成了一個溫柔而優(yōu)雅的人。 PIANO MUSIC LESSONS ![]() ![]() 這門課里面的經(jīng)典樂曲,我了然于心,都是自小開始聽過無數(shù)遍的經(jīng)典樂曲。 如今我一邊彈奏,一邊向大家講述,我又再次聽見了這些音樂,好像第一次聽見,又好像再見久別的朋友,我再次理解了它,如今我在里面聽見了更多,我更愛它們了。 我想這門課適合所有的音樂愛好者,也適合學彈琴、學演奏的同學們,希望我可以提供一種方法,讓你發(fā)現(xiàn)音樂,發(fā)現(xiàn)人生更多的樂趣! ![]() PIANO 經(jīng)/典/樂/曲/的/解/讀 Interpretation of the 帕哈貝爾《卡農(nóng)曲》 巴赫《C大調(diào)前奏曲》 貝多芬《月光曲》 貝多芬《“悲愴”慢板》 肖邦《夜曲》 肖邦《圓舞曲》 門德爾松《威尼斯船歌》 柴可夫斯基《四季》 舒伯特《小夜曲》 李斯特《愛之夢》 德彪西《月光》 ···等等 ![]() 點擊“文末二維碼”, 來上田老師的鋼琴解讀名曲視頻課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