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的申訴(2)戲曲是什么——戲曲作家人才難得(3)中國戲曲唱和念的歷史發(fā)展(4)散白和整白,引子·詩·對子·插科打諢……(5)唱念布局的規(guī)律(6)中國戲曲心理描寫的特點和潛意識(7)以唱代說(8)交待情節(jié)的針線(9)層次和連貫(10)唱詞格律(11)本色和詞采(12)作者的個人風格(13)脫化、用韻文來思維和鍛煉語感 汪曾祺 (1) 鴨子為什么不能上架? 畫眉和百靈。 鴨掌是平的。 凡事都要想想,問一問,學一學,才明白。 講戲曲,沒有思考過,沒有學過,沒有資料。 缺乏常識,有些概念是杜撰的。 班門弄斧,貽笑大方。 以前有別的單位讓我講過。 汪曾祺與沈從文 (2) 高爾基:戲劇是很難的文學形式。 戲劇沒有作者敘述語言,只能通過人物的語言和動作表現(xiàn)人物。 戲劇難于有鮮明的作者風格。 戲曲更難,還要唱。 周揚幾次提到重視戲曲創(chuàng)作人才。 戲曲人才之難,不在詞章之學。振興戲曲的希望在中青年作家。 要有思想。哲學思想、美學思想。比如人性異化之類問題。要有現(xiàn)代文藝知識、心理學的知識——包括變態(tài)心理學。要對外國文學流派,尤其是現(xiàn)代文學流派有所了解。要用一點比較文學的觀點來研究中國戲曲。 要有生活,而且要用戲曲的特殊需要來處理生活,掌握戲曲的藝術(shù)規(guī)律。 文藝科學。戲曲藝術(shù)科學。 第三度的真實。 戲曲人物可以用警句交談。 局部強調(diào)的藝術(shù)。不強調(diào)到強調(diào)的自由轉(zhuǎn)換。李漁詩文不宜說盡,戲曲須盡。 不能有太多細節(jié)。天云山傳奇,巧云嘗尿。 敘述、動作和用獨唱形式表現(xiàn)的心理描寫。 因此人才難得。 奚嘯伯之《范進中舉》 (3) 由元雜劇到傳奇到亂彈,由重視唱到越來越重視念白。越來越有意識地用念白來塑造人物。 元雜劇是很怪的形式。四大塊,那么多唱。 元雜劇是用唱來組織故事的。 作劇=填詞。 曲論不講念白。 劇評只評唱詞。 人物唱一套散曲。 有時為了湊滿一套曲,很勉強。如喬孟符《金錢記》。 第一折寫韓翃在九龍池賞楊家一捻紅,遇到王府尹的女兒柳眉,一見鐘情,柳眉留下開元通寶作為定情信物,這么一點事,唱了十三支曲子。先感慨秀才得一官半職非容易;次寫景致——元曲連篇累牘寫景,實非得已,次寫韓見柳贊賞,都是套話,“那姐姐怕不待龐兒俊俏可人憎,知他那眉兒淡了叫誰畫”,好不來由!最怪的是唱了一段花間四友,紫燕、黃鶯、蜜蜂、蝴蝶。哪兒跟哪兒啊! 昊天塔與洪楊洞。秀才、武將。 關(guān)漢卿《救風塵》無一句廢話,句句是一個老于人情世故,看透風花雪月而又有一副俠腸義膽的妓女的口吻。作為獨唱,是非常精彩的。但有時也是為唱而唱,不擇對象,或由作者給她設置一個對象,好聽她抒發(fā)。比如趙盼兒把好人家與妓女作比較: ?。厶刃悴牛菘h君的則是縣君,妓人的則是妓人。怕不扭捏著身子驀入他門,怎禁他使數(shù)的,到支分,背地里暗忍。 ?。蹪L繡球]那好人家將粉撲兒淺淡勻,那里像喒干茨臘手搶著粉!好人家那篦梳兒慢慢地鋪鬢,那里像喒解了那襻胸帶下頦上勒一道深痕。好人家知個遠近,覷個向順,衠一味良人家風韻。那里像喒們恰便是空房中鎖定個猢猻,有那千般不實喬軀老,有萬種虛囂歹議論,斷不了風塵! 這段是與陪她到鄭州去的與故事毫不相干的張小閑說的。前面只好加了說白:“說話之間,早來到鄭州地方了,小閑接了馬者,且在柳陰下歇一歇咱。……小閑,喒閑口論閑話,這好人家好舉止,惡人惡家法。”小閑云:“姐姐,你說我聽?!?/p> 不是非在這個節(jié)骨眼唱不可的。 “賽白”說見《南詞敘錄》,未必可靠,但符合實際情況。 李漁以為元劇作者不寫白,白是演員所加。或作者先寫唱詞,后補念白,亦未必是。元劇多有楔子,楔子多是交待情節(jié),大部分是念白,只最后有一支“仙呂賞花時”或加一幺篇,未必劇作者只寫一或二支曲子。 元曲之白作用有三:交待情節(jié),給唱的人遞肩膀,插科打諢。不靠它塑造人物。(?) 西廂記拷艷。紅的本身在情在理,但在全折中不占突出地位,樹立紅的形象主要仍靠唱。 琵琶記第十五出《辭朝》。 牡丹亭石道姑數(shù)板。 李漁首先提出重視念白。 “語求肖似”?!坝艘蝗肆⒀裕却艘蝗肆⑿?。若非神往夢游,何謂設身處地?!?/p> “詞別繁減”、“文貴潔凈”?!鞍撞粎挾唷薄ⅰ耙舛嘧稚佟?。 但十種曲中似少精彩念白。 孔尚任《桃花扇》凡例:“舊本說白,止作三分。優(yōu)人登場,自增七分。俗態(tài)惡謔,往往點金成鐵,為文筆之累。今說白詳備,不容再添一字,篇幅稍長者,職是故耳?!?/p> “閑話”一出,無一句唱詞。但無人物。 繡襦記教歌、五人義說書,皆演員所為。 真正重視念白,自亂彈始。 亂彈唱詞少,念白多。 連環(huán)套、審頭、四進士。 所以提出此問題,蓋因到現(xiàn)在還有重唱詞輕念白的風氣。以為只要會寫唱詞即可寫戲曲,殊不然。 (4) 散白整白之說始自顧炎武。所提要求也很對。布萊希特:日常語言、莊嚴語言、唱歌。 散白是比較洗煉的日常生活語言。 京劇韻白念得越來越大,念白也越來越規(guī)整,越來越脫離生活。 余叔巖八大錘。 描摹人物性格,說話的神態(tài)。 打漁殺家“生在漁家”、“爹爹殺人”、出門。 梅蘭芳、王少亭之《打漁殺家》 四進士“三杯酒”、“來了!” 整白“起承轉(zhuǎn)合、抑揚頓挫,層次分明,一句緊似一句,節(jié)奏感強,往往用駢偶句?!薄壟伎梢栽斐蓺鈩荨?/p> 時以散語、口語破之。 宋士杰:“這長這大” 陸炳:“我做官做的是嘉靖皇上的官?!?/p> “可我又不買你的字畫呀!” 連環(huán)套“寸鐵未帶,一禮當先”、“我父指鏢借銀之后——”,“武文華呢?” 引、詩、對屬于上下場詩??咨腥危骸吧舷聢鲈娔艘怀鲋冀K條理?!背星皢⒑?。 空城計雙引子,陽平關(guān)虎頭引子,姚期大引子。 對子,“久居人下豈是計”,張繡處境、心情、預示將發(fā)生的事件。 “風吹一爐火”。 “鼓打三更盡”。極有意境。如不念此對,黃蓋如何出場?白、唱都不行。 “樓船靜泊黃天蕩,戰(zhàn)鼓遙傳采石磯”。 即便為了自己好玩,也可寫寫。 數(shù)板、撲燈蛾,現(xiàn)代戲都可用。 元曲的“詞云”,往往是雙字尾。 “字字雙”,十七字。 插科打諢不可少。 (5) 唱念布局無一定之規(guī)。 人物在有激情時唱。 “言之不足……” 孔尚任:“詞曲皆非浪填,凡胸中情不可說,眼前景不能見者,則借詞曲以詠之”。散文不足以表達,則用詩。 也不一定。平靜中也能唱。 布萊希特反對感情充溢說。“決不是”。 說多了就該唱了,唱多了就該說了。 唱白相生。 李漁語。一句好白,一句唱詞。 白墊唱。也有唱引白的。 說家史。《一捧雪》。 唱念互相勾著。 我的教訓:構(gòu)思時就要考慮唱念的布局,同時用散文和韻文來結(jié)構(gòu)。甚至一場白文未具,唱詞先成。這樣的唱比較容易是地方。不太贊成寫詳細提綱。如果寫了一個完全是散文的提綱,下一步再考慮安唱,總易格格不入。 少唱。馬連良語。 (6) 不一定每出戲都有核心唱段。群英會、梅龍鎮(zhèn)。 大段唱安在哪里?“凡人物在矛盾中即要唱”。人物都在矛盾中。矛盾激化時往往不唱,或不唱大段。空城計激化在斬謖。沙家浜審沙時阿慶嫂未唱。在激化之前,戲劇危機中。 大段唱大都是獨唱。 朱素云、王鳳卿之《群英會》 大段獨唱大都是對人物的心理描寫。 描寫人物心理的大段獨唱一般都是在人物處于絕對境界之中的。人物都是獨處的時候,不受干擾,都沉陷在極度的痛苦或緊張的思索之中。 中國戲曲的心理描寫的特點是: 一、人物的紛亂的思緒經(jīng)過作者整理,變得很有條理,很有層次。意識流? 二、把人物的心理活動挖掘得很深。實際生活里,人是不會就一件事想得那樣深,那樣多,那樣反反復復地想,死乞白咧地想的。 最好的獨唱是琵琶記吃糠的描寫。 寫的是吃糠,描寫當時人物的心理,不是吃糠描容的過程?!皬娜诵牧鞒觥?。 讀。 中國戲曲的心理描寫絕不同于小說的心理描寫。 會不會受西方現(xiàn)代派、荒誕派的影響? 潛意識是有的。 瘋狂一半瘋狂,產(chǎn)生幻覺、錯覺、做夢,往往表現(xiàn)出平常所不易察覺的思想意識。 南天門,失子驚瘋。 打棍出箱“你罵我是個窮書生”。 李少春之《打棍出箱》 范進中舉。玩耍、讀書、開筆作文“你說了短短一句話,叫我長長作一篇”。應考。得“中了中了真中了,你比我低來我比你高!”“我不是有官無職的候補道,也不是七品京官閑部曹,我本是圣上欽點的大主考,奉旨衡文走一遭。我這個主考最公道,訂下章程有一條,年未滿五十,一概都不要,本道不取嘴上無毛。……活活考死你個小雜毛!” 潛意識是現(xiàn)代心理學的重要發(fā)現(xiàn)。表現(xiàn)潛意識必然會帶來現(xiàn)實主義的深化,表現(xiàn)出更豐富、更真實的人性。如魯迅所說,要拷問出一個人真底下的假,又拷問出假底下的真。在變態(tài)心理學面前沒有英雄、偉人、忠臣、孝子,有的只是真實的人。 我很想用變態(tài)心理學的方法去研究一下漢武帝。 咱們也可以研究研究別的人。 (7) 老戲有很多對唱,探母、珠簾寨、捉放曹。寫得最好的是武家坡,連吵架罵街都能唱。新編歷史劇及現(xiàn)代戲?qū)Τ佟,F(xiàn)代戲似只《沙家浜》。 程硯秋、譚富英之《武家坡》 獨唱是想,詞可稍文,可以有比興,句間可有較大間隙(有過門)。對唱是說,要如話。一般不用比興,一句一句要接得緊,兩人的話要緊扣著,“蓋口”。獨唱常用慢板。對唱原板、二六、流水,以流水為主體。流水吃功夫,比慢板難寫。 大慢板宜用十字句。流水宜用七字句。 區(qū)別在雙字尾和三字尾。 慢板即用七字句,唱腔也都處理成雙字尾。如“哀哀長空雁”。 流水十字句演員易拌蒜。 方能夠逢兇化吉遇難呈祥——遇難又呈祥。 流水押韻要押得巧,自然。如有一個韻勉強,全段即會別扭。 要如話,但下字要切,要妥貼?!爸嚳洫劇?,得一謬字,寫起來就流暢了。 不是絕對不能有詩意。如“江水滔滔向東流,二分明月在揚州”。 滾板,上下句界限不很明顯,韻腳不很突出,甚至可不押韻。程。梅。 (8) 指的是散板、流水、快板等。 “一樁樁一件件俱已備就,我這里請先生即刻登舟。” (9) “打起黃鶯兒” “飲茶粵海未能忘” “一馬離了西涼界”。沙橋餞別。 (10) 為什么要是上下句,是很有道理的。在唱腔和詞義上都是一起一落,一開一合,一呼一應。兩句是一單元。 “一輪明月照窗前,愁人心中似箭穿……” 不要兩句不挨,東一句西一句。 楊寶森之《文昭關(guān)》 平仄是人為的。為什么把上去入歸為一類?沈約只指出四聲,并未提為平仄。平仄的規(guī)定蓋始自初唐。 調(diào)類和調(diào)值不是一回事。漢口去聲似北京陽平,陽平近似北京去聲。寒口,旱天。 但各地四聲之間的調(diào)值是有區(qū)別的。 王:平平仄仄;李:平仄仄平。岔開。 “你不該在外面散淡浪蕩”。 “做事要做這樣的事。” “多少次笑語環(huán)繞篝火飛”。 李漁:慎用上聲。 “聽一言不由我七孔冒火……” “標準的京劇唱詞應是上句押去聲,下句押陽平,”似只《沙橋餞別》。但上句落去似較好聽。 雙聲疊韻“看小船穿云……” 句中韻……“尋尋覓覓……” 頂針續(xù)麻。 守律,破律,創(chuàng)造新格律。 五字句流水。三個“怎么辦”。 間句為韻ABAB。連用上句。 (11) 凌濛初以為本色當行是一回事。 本色——生活語言;當行——人物的語言。 自來都以為戲曲語言以本色當行為好。 李漁:凡一句詞要想一想才知其好,必非好詞。他大攻擊“搖漾春如線”。 京劇少寫景,《打漁殺家》有幾句?!疤叞汛l(fā)”;“一輪明月照蘆花”。 京劇唱詞以敘述為主,偶有抒情,不能多。 “走青山望白云” “胡地衣冠懶穿戴” “一事無成兩鬢斑” “風聲緊,雨意濃……” 偶有典雅華麗語,便當續(xù)以通俗明白的話。 “我與你父結(jié)發(fā)訂情在風塵里……” 白而不水。一聽就明白,但還有嚼頭。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人一走,茶就涼”。 新戲多文,抒情成分太多。我亦不免。 (12) 戲曲也可以有個人風格,應該尊重風格。 (13) 亂彈少脫化。 “壘起七星灶……” 數(shù)字、算博士。前面一連串數(shù)字,說得很熱鬧,最后什么都沒有,是一個零。 養(yǎng)成用韻文思維的習慣。用唱詞來想,想的語言就是寫下來的語言,在思想里唱出來的。不要用散文想一段意思,再翻譯成唱詞。這樣寫出來的唱詞只是押韻的散文,不是詩。不是所有用散文能表達的內(nèi)容都可以用詩來表達?!堕L恨歌傳》和《長恨歌》絕對不是一回事。用散文思維,韻文寫作,一定會格格絆絆,非常別扭。用韻文思維,韻文寫,格律就不會是枷鎖,是負擔,而是翅膀。韻律會推動著你,而不是阻礙著你。會情生文,文生情,互相生發(fā),這樣才有“神來之筆”。一段唱詞沒有“神來之筆”,是不易有光彩的?!叭艘蛔?,茶就涼”如果事前用散文思維,是不可能產(chǎn)生的。我必須漂浮在江陽轍的波浪里,由它推著我走,才能感到得心應手。 寫唱詞不要一句一句地寫,要一段一段地寫。整段想好了,能背下來了,再落筆。我的很多唱詞是在公共汽車里想好了的。想一句寫一句,容易艱澀板滯。 擇韻很重要。 王:先是一句非說不可的話。限韻,分韻難是好詩。先是“問大地怎把沉怨載,有多少才人未盡才?!?/p> 寫一點舊詩詞。 鍛煉語感。老舍對。 ?。ā锻粼魅罚?/p> |
|
來自: cxag > 《京劇名劇名段名家名票文武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