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健康是寶,平安即福。疫情防控期間已經(jīng)盡量避免外出,正好在“有書”報個線上的中醫(yī)課,系統(tǒng)學習一下更為實用的養(yǎng)生知識,借人之智提升自己的機體免疫力。 【友情提示】 本文只是一名中醫(yī)愛好者分享的學習筆記,具體問題請求助專業(yè)醫(yī)生,切勿自行用藥。 【內容】 一、氣 古代哲學家認為,氣是一種肉眼看不見的細微物質,具有強大的動力,是組成萬物的本源。中醫(yī)學認為人體的氣(能量)來自于三個方面,父母生殖之精的結合,讓生命有了原始動力,小生命誕生以后主要依靠食物中的能量和空氣中的氧氣維持能量。身體的一切生理機能來自于氣的推動,也就是能量的推動。 1.元氣(原氣):生命最初的原動力,就是原氣,也叫元氣。 2.水谷之氣:中醫(yī)把食物經(jīng)脾消化吸收的叫水谷之精微之氣,也就是營養(yǎng)之氣。 3.清氣:肺從空氣中吸入的有利于人體的氣。 二、氣虛 1.氣虛的大概表現(xiàn)(共性表現(xiàn)) 氣是能量,能量不足的人會表現(xiàn)出呼吸氣短,沒有活力,容易疲乏、出汗,氣虛嚴重的甚至都懶得說話,話音低沉無力,脈搏的跳動也無力。 2.氣虛的種類 人體出生后,氣主要來自脾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之氣(營養(yǎng)之氣),以及肺吸入的清氣,所以,氣虛主要表現(xiàn)為脾氣虛和肺氣虛。另外,還有一種氣虛是心氣虛。 脾氣虛 脾氣虛的人,通常面色萎黃,肌肉無力,在共性表現(xiàn)之外,主要還表現(xiàn)為消化吸收功能弱,如食欲較差或食后胃脹、胃痛,大便稀或水瀉或便秘。 肺氣虛 肺氣虛的人,呼吸氣短,因為呼吸道的抵抗力不好,比較容易感冒。如果一個人身上的汗毛又細又軟又比較稀疏,而且動則出汗,基本上就是肺氣虛的體質基礎。 心氣虛 中醫(yī)認為心臟有兩個大的功能,主管血液在脈管內的流動,主管人的精神意識活動。心氣虛的人,心臟缺少能量,因為不能正常推動血液在脈管內的流動,會出現(xiàn)胸悶甚至胸痛,心慌,心率不齊等;因為心氣不能養(yǎng)心神,會出現(xiàn)精神不振、記憶力減退,失眠等。 案例(某中學教師): 身體表現(xiàn):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月經(jīng)量多,消化機能弱,容易拉肚子,疲乏感,容易感冒。 中醫(yī)診斷:脾氣虛(脾缺乏轉化食物的動力和能量,導致消化不良);氣虛(氣不能固攝血液,導致容易出血、月經(jīng)量多);肺氣虛(氣不足,不能防御外邪,所以容易感冒)。 用方:黃芪、黨參、白術(補氣藥) 三、如何補氣(補氣的藥物) 1.人參 服用指征:使用人參的原則和標準是“出多進少”,食欲很好,沒有任何水液、血液及精液丟失的情況,這樣的人沒必要服用人參。其中: “出多”,是指丟失的多,身體的水液、營養(yǎng)、血液、精液等大量丟失,導致氣虛。如出汗多(發(fā)高燒出大汗)、失血多(月經(jīng)量多導致的貧血)、頻繁水瀉、嘔吐、尿頻、遺精滑精、白帶多等。 “進少”,是指食欲差,吃得少、喝得少。 服用功效:補元氣(腎中的元氣)和五臟之氣(心氣、脾氣、肺氣等)。 補元氣:一些人服用后,性功能可能會有改善。 補心氣:一些患有冠心病、心肌炎或其他心臟疾病的人,如果有心氣虛的表現(xiàn),服用人參后會有明顯好轉。同時,因為人參還有安神的作用,某些心氣虛的人服用后,睡眠和精神也會得到明顯改善。而且根據(jù)個體需要,有時同三七、丹參、麥冬、五味子等藥一起服用,效果會更好。 補脾氣:有的人服用人參后,食欲好轉,大便變干或者變硬,身體疲勞感明顯減輕。 補肺氣:肺氣虛的人,服用人參后會減少感冒次數(shù),改善呼吸功能。 服用方法:人參性稍溫,如果作為保健使用,建議每天3~5克泡茶或者直接嚼服。如果上火,加上麥冬15克一起服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