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52歲?;颊咦允?個月前因飲食不慎而出現(xiàn)上腹部滿悶不舒,時有疼痛,腹脹以食 后為甚;曾在村衛(wèi)生所治療1周后,腹脹疼痛雖有減輕,但飲食稍有不慎,胃脘部即感 悶脹疼痛、灼熱。近1周來,又出現(xiàn)嘈雜吞酸、噯氣,時有呃逆,遂來本院就診。 癥見:精神萎靡,懶言乏力,胃脘痞悶不舒且隱痛,嘈雜吞酸、時有呃逆,舌質(zhì)淡,苔白膩中 間微黃,脈弦細(xì)。 X線鋇餐檢查提示胃黏膜紊亂,十二指腸瘀滯,胃鏡檢查提示胃竇部充血水腫有滲出,膽汁反流。 診為:膽汁反流性胃炎; 辨證:為濕熱阻胃。 擬方:采用半夏瀉心湯加味------姜半夏12g,黃連6g,黃芩12g,旋覆花(包煎)12g,黨 參15g,玄胡15g,川楝子15g,海螵蛸15g,代赭石15g,干姜5g,吳茱萸6g,煅瓦 楞子20g,大棗5枚,炙甘草10g,參三七粉6g(沖服)。7劑,水煎服,日一劑。進(jìn)程:囑按上方服用1周后,疼痛滿悶消失,嘈雜吞酸及呃逆等癥狀明顯減輕。 續(xù)服上方1周,癥狀全部消失,X線及胃鏡檢查未出現(xiàn)異常改變,后隨診,未見復(fù)發(fā),疾 病痊愈。 按評:患者因飲食不慎,傷及脾胃,故出現(xiàn)上腹部滿悶不舒,而未行正規(guī)治療,導(dǎo)致脾氣虛 弱;清氣不升,故見精神萎靡,懶言乏力;清氣不升,則胃氣不降,胃氣上逆,故見嘈 雜吞酸、時有呃逆。輔旋覆代赭石湯降逆止嘔、益氣和胃; 脾氣虛弱,土虛木乘,故見胃脘痞悶不舒且隱痛,左金丸清肝瀉木,降逆止嘔; 金鈴子散、參三七粉肝胃兩調(diào),化瘀通絡(luò),行氣止痛; 故見半夏瀉心湯為主合旋覆代赭石湯、左金丸、金鈴子散加減組方。 舌質(zhì)淡,苔白膩中間微黃,脈弦細(xì),均為寒熱錯雜之證。方中以半夏瀉心湯為主方辛開苦降,可平調(diào)寒熱,補(bǔ)虛瀉實,散結(jié)除痞,旨使中焦氣機(jī) 升降有序;加入海螵蛸,煅瓦楞子,意在制酸止嘈。 諸藥合用與病機(jī)合宜,故患者服用1周后,疼痛滿悶消失,嘈雜吞酸及呃逆等癥狀明顯減輕。 二診癥狀全部消失,一月后隨診疾病痊愈。 由此可見,半夏瀉心湯加減對于食滯脾胃有著很好的療效。 注: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如需選用請咨詢專業(yè)醫(yī)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