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遵醫(yī)囑、過度恐懼放化療、自行斷藥、選擇替代療法、頻繁更換醫(yī)生、尋求偏方。這些結果會導致治療不規(guī)范,腫瘤殺滅不徹底或沒最大化,導致腫瘤復發(fā)。 何為規(guī)范化?即遵乳腺癌臨床診療等相關指南,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案 根據(jù)患者的機體狀態(tài),腫瘤的細胞學、病理學類型,侵犯范圍(病期)和進展趨向,有計劃地、合理地應用現(xiàn)有的治療手段,以期最大幅度地根治、控制腫瘤,提高治愈率,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 沒有康復護理意識 對患者而言,手術切除、放化療只是抗癌萬里長征邁途中出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手術后防止復發(fā)和轉移。 大多數(shù)患者在康復期不懂得如何康復治療及調養(yǎng),如何吃、如何調整情緒、怎樣運動等都需要精心安排。很多人不按時復查或干脆不復查。沒有全面的康復護理意識會讓患者的療效大打折扣。 康復廣義上講是指幫助病人適應腫瘤診治的一系列方法。因此在腫瘤確診時,就應該開始計劃、實施康復。制定計劃時首先應充分了解腫瘤的治療過程、潛在的并發(fā)癥和預期的結果。 康復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恢復體能,穩(wěn)定情緒。為了得到最佳的治療效果,病人、家屬和醫(yī)務人員必須密切合作,應鼓勵病人隨遇而安和保持精神樂觀。腫瘤康復要有超前意識,要強調一個“早”字,規(guī)范的診斷和治療在某種程度上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情緒低落、抑郁是患者在初期確診腫瘤時的的共同表現(xiàn)。部分患者在患病后,心理比身體先承受不住,一點點風吹草動都擔心復發(fā)轉移,因此每天處在焦慮、痛苦之中,殊不知過度焦慮,反而適得其反,不利于疾病的康復。情緒是免疫力的領導,長期不開心,郁郁寡歡是導致免疫力低下的重要原因。 精神是戰(zhàn)勝癌癥的支柱。 精神是戰(zhàn)勝疾病的前提,在同等的醫(yī)療條件下,一些病人“想得開”,有著與癌癥抗爭的堅強意志,往往比那些被癌癥嚇得不知所措的患者治療效果要好得多。 因此我們應該及時發(fā)現(xiàn)和糾正患者的心理問題,促進病人向良好情緒轉化,調動病人的一切主觀能動性,發(fā)揮病人的潛能,與腫瘤抗爭。只有使病人盡早從疾病的苦惱中解脫出來,坦然的接受治療,治療的作用才能被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出來。 不少患者即使在患病后仍沒有改變之前不良的飲食習慣。油炸、高糖高脂、大肉大魚、喝酒抽煙、不吃蔬果粗糧等種種飲食惡習是促進癌細胞復發(fā)轉移的高危因素。 保持合理、均衡、全面、充分的營養(yǎng),是癌癥治療的重要物質基礎。 良好的營養(yǎng)狀態(tài)對體能、免疫功能起支持作用,使患者更易于承受手術、化療、放療,減少治療引起的不良反應,降低感染和其他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 我們要知道,癌癥患者需要比正常人更多的營養(yǎng),以彌補疾病的消耗,配合治療需要,體重正常的患者,其營養(yǎng)應比正常人多20%,體重不足的患者應該增加到50%,增加的部分當然應以優(yōu)質蛋白質、多種維生素為主。 對于癌癥患者來說,忌口是需要的,但忌口又不是絕對的。忌口的本意是要有助于癌癥治愈,身體康復??梢愿鶕?jù)病情,進行變通,具體忌什么,目前還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患者可以按照主治醫(yī)生的醫(yī)囑進行。但對于一些流傳的忌口說法,大家還是不要輕易相信。 疲乏是腫瘤復發(fā)與轉移的“催化劑”。 過度疲乏是扼殺免疫力的殺手,同時也會嚴重的影響內(nèi)分泌以及精神狀況。 一般而言,腫瘤患者在接受根治性治療后3年之內(nèi)最容易復發(fā),因此,這一階段應以休息為主。如果患者的腫瘤經(jīng)病理檢查證實是低度惡性,或者處于早期階段,根治性治療后恢復又十分良好,則較早恢復工作也未嘗不可。 不論是較早還是較晚恢復工作,都必須循序漸進,即先試著干較輕的工作,以后逐漸恢復到正常工作。如果在日常生活的一些活動中感到十分勞累或不能勝任,絕不要勉強。 癌癥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其復發(fā)轉移的概率更大。如有肝硬化、糖尿病、風濕疾病、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等等,這些疾病嚴重影響人體的內(nèi)環(huán)境及免疫力,極易讓體內(nèi)的癌細胞又死灰復燃。 1、腫瘤是一種高消耗性疾病,而糖尿病由于胰島素分泌絕對或相對不足,造成糖、蛋白質和脂肪代謝紊亂,引起機體諸多并發(fā)癥,當兩者并存時,互相作用,加重病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腫瘤患者在日常護理中應嚴格按照糖尿病飲食原則進餐,三餐熱量分配,食物的選擇等都需要注意。 2、由于人體血壓機制紊亂,加之飲食規(guī)律的打亂,厭食、嘔吐,食物攝入的減少,惡性腫瘤合并血壓異常病人的低血壓發(fā)生率增加,低血壓易導致昏迷,甚至有危險。 合并高血壓的患者,在治療期間尤為注意高血壓相關知識的普及。高血壓教育在腫瘤手術、放療、化療前后則顯得很重要,告訴病人及家屬注意飲食的規(guī)律,合理的進食時間,不同的降壓藥的作用機制及合理的使用時間、方法、血壓監(jiān)測的重要性。 有的患者認為,手術、化療都結束了,病就好了,還花什么錢復查。定期復查不僅可以讓醫(yī)生了解疾病恢復情況,還可以根據(jù)用藥情況、副作用調整治療方案。有的患者認為,術后五年是一關,過了五年就無所謂了。 這些想法都是不對的。雖然五年后再復發(fā)的風險是小很多,但仍可能復發(fā)。 復查頻率: 復查的頻率和項目也是因人而異。一般建議術后前2年,每3個月復查1次;自第3~5年,每6個月復查一次;第5年后可以1年復查一次,需持續(xù)至終身。 作為患者,切不可因為麻煩而不復查,得病和檢查哪個更麻煩,相信所有患者都知道,得了病可比一兩天的檢查麻煩多了,而且因為害怕麻煩耽誤復查,導致病情加劇而離開的話,你想想是不是得不償失? 抗癌路上,猶如西天取經(jīng)有“九九八十一難”,患者也要這個過程中不斷強大自己,全面認識到促進疾病進展的影響因素才能和癌細胞進行持久的戰(zhàn)斗,每個癌癥患者的具體病情都不盡相同,盡可能多的了解疾病進展的癥狀,及其相關的并發(fā)癥,做好充足的準備應對病情進展,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才有可能獲得更長的生存期。 |
|
來自: 一葉一如來 > 《醫(yī)學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