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醫(yī)世界 ▼ NO.01 一般藥物煎煮方法 1.選擇器具:砂鍋、瓦罐。搪瓷、玻璃次之。不可用銅、鐵、鋁鍋。以免發(fā)生化學(xué)變化影響療效。 2.煎藥用水:潔凈為主,也可選擇自來水、井水、蒸餾水。 3.煎藥火候:有文、武火之分。武火,又稱急火,是指溫度上升及水液蒸發(fā)迅速的火候。文火,是指溫度上升及水液蒸發(fā)緩慢的火候。 4.浸泡藥材:先將藥材浸泡30-60分鐘,水量高出藥材即可。 花、莖、全草類藥材可浸泡20-30分鐘。 根莖、種子、果實(shí)等為主的藥材,可浸泡60分鐘。 但浸泡時間不宜過久,以免引起藥物酶解或霉敗。 5.加水量:將飲片放入煎鍋內(nèi),第一煎加水量超過藥物表面3-5cm。 第二煎加水量超過藥物表面1-2cm?;ā⑷~、全草質(zhì)地松泡的用水量較大,可酌情多加水。 煎煮礦物、貝殼質(zhì)地堅(jiān)實(shí)的藥物,用水量少,正常水量即可。 6.中藥煎煮:中藥煎煮時一般分為2煎。 一煎大火煮開后,轉(zhuǎn)小火煎20-25分鐘,將藥液濾渣倒出。留一煎的藥材,倒水進(jìn)行第二次煎煮。 二煎大火煮開后,轉(zhuǎn)小火煎15-20分鐘,將藥液濾渣倒出。 兩次藥液混合后,分兩次服用。早晚各一次。 NO.02 特殊藥物煎煮方法 1.滋補(bǔ)藥物 滋補(bǔ)藥物在選擇器具、煎藥用水、浸泡藥材方法和一般煎藥方法一樣。 滋補(bǔ)藥物煎藥時間宜長。 煎煮時間:一煎大火煮開后,轉(zhuǎn)小火煎30-35分鐘,將藥液濾渣倒出。 留一煎的藥材,倒水進(jìn)行第二次煎煮。二煎大火煮開后,轉(zhuǎn)小火煎20-25分鐘,將藥液濾渣倒出。 兩次藥液混合后,分兩次服用。早晚各一次。 2.解表藥、清熱藥物 解表藥、清熱藥在選擇器具、煎藥用水、浸泡藥材方法和一般煎藥方法一樣。 解表藥、清熱藥煎藥時間宜短。 煎煮時間:一煎大火煮開后,再大火煎3-5分鐘。 二煎大火煮開后,再煎3-5分鐘。 兩次藥液混合后,分兩次服用。早晚各一次。 NO.03 煎煮有特殊要求的藥物 1.先煎 先煎:指在煎煮其它藥物之前,優(yōu)先煎煮的藥物,煎煮一段時間后,再放入其它藥物一同煎煮。如何判斷呢?看處方就可以?。。。?! 如果有先煎藥材,處方中會在這個藥后面加上“(先)”,如:龍骨(先)。與此同時,你的每一付中藥里面都會有一個單獨(dú)裝起來的小藥包,不要把這味藥和其它藥物混合在一起。 先煎藥材煎煮時間多在20-30分鐘。此外有毒藥材,一般先煎煮45-60分鐘。 先煎藥是一些有效成分難溶于水的金石、礦物、介殼類藥物。應(yīng)打碎先煎。 常見的先煎藥物:磁石、代赭石、生鐵落、生石膏、寒水石、紫石英、生龍骨、生牡蠣、海蛤殼、瓦楞子、珍珠母、石決明、紫貝齒、龜甲、鱉甲、生龍齒、自然銅、禹余糧、滑石塊、紫貝齒、石燕、石蟹、金礞石(布包先煎)藥物都需要先煎。 有毒中藥需先煎:附子、川烏、草烏 2.后下 后下:指在煎煮其它藥物之后,再放入鍋里進(jìn)行煎煮的藥材。如何判斷呢?看處方就可以?。。。?! 同先煎藥材一樣。后下藥物,在處方中,會在這個藥后面加上“(后)”,如:薄荷(后)。 與此同時,你的每一付中藥里面都會有一個單獨(dú)裝起來的小藥包,不要把這味藥和其它藥物混合在一起。 一般在其它藥物煮沸后5-10分鐘,放入藥物。如果醫(yī)生有其他要求,則遵醫(yī)囑即可。 后下藥物主要指一些氣味芳香的藥物,久煎其有效成分易于揮發(fā)而降低藥效。 常見的后下藥物,如薄荷、金銀花、砂仁、青蒿、沉香、鮮藿香、鮮佩蘭、紫蘇葉、白豆蔻、草豆蔻等。鉤藤、大黃、番瀉葉藥物久煎容易破壞有效成分。 3.包煎 包煎:指一些藥物需要單獨(dú)用紗布包,包起來,再同其它藥物一同煎煮。 包煎藥物,在處方中,會在這個藥后面加上“(包)”,如:旋復(fù)花(包)。 與此同時,你的每一付中藥里面都會有一個單獨(dú)裝起來的小藥包,不要把這味藥和直接和其它藥物混合在一起。如果醫(yī)生有其他要求,則遵醫(yī)囑即可。 包煎:主要指一些粘性強(qiáng)、粉末狀及藥材表面帶有絨毛的藥物,宜先用紗布袋裝好,在與其他藥物同煎,以防止藥液混濁或刺激咽喉引起咳嗽或者沉于鍋底,加熱時引起焦化或者糊化。 常見包煎藥物:葶藶子、六一散、青黛、黛蛤散、滑石粉、兒茶、金礞石、海金沙、辛夷、馬勃、益元散、蛤粉、滑石、車前子、旋復(fù)花、蒲黃、灶心土。 4.另煎 另煎:指一些藥物比較貴重,需要單獨(dú)煎煮,煎煮后藥液另服,或者和其它煮好的藥液混合服用。 通常另煎2-3小時。與此同時,藥物里面也會有一個單獨(dú)包好的藥物。不要和其它藥物一起煎煮。如果醫(yī)生有其他要求,則遵醫(yī)囑即可。 另煎,又稱另燉,指某些貴重藥材,為了更好地檢出有效成分應(yīng)單獨(dú)另煎。一般另煎2-3小時。 常見藥物有:人參、西洋參、羚羊角、紅參、高麗紅參、鹿茸片、西紅花、冬蟲夏草。 5.烊化 烊化:指一些粘性較大的藥物,粘性較大。避免黏鍋??捎盟螯S酒將此類藥物加熱融化后,用煎好的藥液沖服。也可用此類藥物放入其它藥物滾燙的煎液中加熱融化。同樣的這部分藥物,也會是一個單獨(dú)的小包裝,包起來。具體方法可遵循醫(yī)囑。 烊化又稱溶化,主要是指某些膠類藥物,及黏性大而易溶的藥物,以避免入煎黏鍋,或粘附其它藥物影響煎煮。因此會選擇烊化方式服用。 需烊化的藥物:阿膠、鹿角膠、龜甲膠、鱉甲膠、雞血藤膠、蜂蜜、飴糖。 6.泡服 泡服:用少部分開水,或者煎好的其它滾燙的藥液,把需要泡服的藥物,加入其中。加蓋悶潤,減少揮發(fā)。浸泡半小時后,濾渣服用。 同樣的這部分藥物,也會是一個單獨(dú)的小包裝,包起來。如果醫(yī)生有其他要求,則遵醫(yī)囑即可。 泡服,又稱焗服,主要指某些有效成分易溶于水或久煎容易破壞藥效的藥物。用泡服的方法服用。焗服藥物有:西紅花、胖大海、番瀉葉。 7.沖服 有一些粉末性的藥材,需要用溫開水,或者煎好的藥物沖服。把藥物放入碗中,倒入溫開水或者藥液,一起進(jìn)行服用。 同樣的這部分藥物,也會是一個單獨(dú)的小包裝,包起來。如果醫(yī)生有其他要求,則遵醫(yī)囑即可。 沖服,主要指某些貴重藥,用量較輕,為防止散失,常需要研成細(xì)末制成散劑用溫開水或者復(fù)方其它藥物煎液沖服。如麝香、牛黃、朱砂粉、珍珠粉、羚羊角粉、猴棗、馬寶、西洋參粉、鹿茸、人參、蛤蚧。 某些藥物根據(jù)病情需要,為提高療效也常研末沖服止血藥:三七粉、石蕊花、白及。 息風(fēng)止痙藥物:蜈蚣、全蝎、僵蠶、地龍。 用于制酸止痛:海螵蛸、瓦楞子、海蛤殼、延胡索。 某些藥物高溫容易破壞藥效或有效成分難溶于水,也只做散劑沖服:雷丸、鶴草芽、朱砂。以及一些液體藥物:竹瀝汁、姜汁、藕汁、荸薺汁、鮮地黃汁。 8.后下 煎湯代水:指先煎此部分藥物,再用此部分藥物的上清液,代替水煎煮其它藥物。 同樣的這部分藥物,也會是一個單獨(dú)的小包裝,包起來。如果醫(yī)生有其他要求,則遵醫(yī)囑即可。 主要指某些藥物為了防止與其它藥物同煎使煎液混濁,難于服用,宜先煎后取其上清液,代水煎煮其它藥物。煎湯代水藥物有:灶心土。 某些藥物質(zhì)輕用量多,體積大,吸水量大如玉米須、絲瓜絡(luò)、金錢草。也需要煎湯代水。 另有一些珍貴藥物,需要單獨(dú)處理,但用法不一,現(xiàn)總結(jié)如下:川貝母、紫靈芝、紅豆杉。 總結(jié)一下,在特殊煎法這一部分,在草藥中,都會單獨(dú)包成小包裝。 在出現(xiàn)小包裝時,弄清楚用法用途,不宜直接拆開,和其它藥物放一起煎煮。 雖然特殊煎法很多,但常用的主要是先煎、后下、另煎、烊化這幾個部分。 煎法介紹只針對一般情況,在臨床上每個人情況不一樣,用藥也不一樣,如果醫(yī)生有其他要求,則遵醫(yī)囑即可。 NO.04 服藥時間 一般服用方法: 湯劑一般每日1劑,煎2次。 分兩次服用,成人一般一次150ml左右,兒童一般每次75ml左右。 一般間隔4-6小時。及常說的早、晚服用。常溫服。 特殊服藥方法: 急性病、熱性?。?/strong>可以1日2劑。 病在胸膈以上如:眩暈、頭痛、目疾、咽痛,或者對腸胃有刺激,以及消食藥宜飯后服用。 病在胸腹以下,胃、肝、腎部位疾病,宜飯前服用。 安神藥物:宜睡前1小時服用。 驅(qū)蟲、攻下藥物:通??崭狗谩?/p> 解表藥物:宜熱服。 滋補(bǔ)藥物:宜飯前服用。 峻下逐水藥物:宜晨起時服用。 一般藥物無論飯前還是飯后服用,都應(yīng)與進(jìn)食間隔1小時左右。 - END- 讀完文章,你煎藥方法做對了嗎?趕緊轉(zhuǎn)給周圍正在喝中藥的小伙伴。此篇經(jīng)驗(yàn)全面,趕緊收藏、轉(zhuǎn)發(fā)起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