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江水,隔出了浦東浦西。黃浦江上的橋,不僅把浦江兩岸緊密連接在一起,還承載著城市發(fā)展的記憶變遷。今天,一起來了解一下黃浦江大橋建設施工的故事吧~ 南浦大橋是市區(qū)第一座跨黃浦江的大橋,它主跨423米,是當時僅次于加拿大安納西斯橋、印度胡各利橋(當時還未竣工)的世界第三大斜拉橋。它采用雙塔雙索面迭合梁斜拉橋形式。 楊浦大橋采取的是全鉚接,最終確定最合適的合龍氣溫是12攝氏度。1993年4月6日上午,由于當時受一股冷空氣的影響,橋面氣溫一直在10攝氏度左右徘徊。直到中午十二點一刻左右,逐步升到12.2攝氏度。這時,就如同看月食、日食一樣,下游一側鋼梁的螺孔對齊十分鐘后,上游的螺孔也對齊了。工人們抓緊分分秒秒,將定位銷和高強螺栓穿進螺孔。一點鐘上下游兩根主梁的高強螺栓全部到位并開始初擰。 資料:市城建檔案館 上海發(fā)布 生活在這座夢幻的城市,與TA共同成長。我們提供上海的資訊,更希望成為您又一個喜歡上海的理由。這里是上海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微信平臺。 286篇原創(chuàng)內容 公眾號 |
|
來自: 沉默的牧羊人 > 《科技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