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婦女的兩大愛好: 焦慮起來,就雞娃。 放松下來,就刷劇。 實不相瞞,我最近一直在看雞娃的神劇《小舍得》。 作為娃同樣面臨小升初的老母親,我真是對劇中三家人——顏子悠家,夏歡歡家和米桃家各自的處境,太感同身受了。 這部劇在上海拍攝的,但折射的是全中國角角落落里老父老母的焦慮: 中產(chǎn)有中產(chǎn)的兩難,底層有底層的哀傷,階層不同,困境相同,那就是怎么把娃雞得更好更高更上一層樓。 因為這部劇,是張國立、朱茵(南儷媽媽長公主的扮演者)、吳玉芳(田雨嵐媽媽蔡菊英的扮演者)、佟大為、宋佳、蔣欣等一幫老戲骨,和一眾小戲骨打擂,又跳出了都市家庭劇男歡女愛的局限,把鏡頭伸向煙火深處和人性縫隙,劇情飽滿,人物耐看。 我看自媒同行的評論,很多人非常恨蔣欣飾演的田雨嵐——一個集自卑、焦慮、攀比、極端崩潰和極其猙獰于一體,控制欲特別強的中年媽媽。 我雖然覺得田雨嵐很多做法不可取,但不知道為啥,總是看著看著覺得她雖說過分,又特別能理解她。 我在她身上,看見了很多中年媽媽的影子。 包括我自己。 我最不喜歡的人,說出來可能有點不討喜,就是張國立扮演的父親南建龍。 我討厭他,不是因為他出過軌。 而是因為,他看起來是文化人,是老好人,是父母那輩的人,但他體面里全是偽裝,笑容里滿是算計。 他的壞,不像田雨嵐那樣明晃晃,不像顏鵬那樣懶洋洋,也不像蔡菊英那樣悲戚戚。 他的壞,藏在“好”里,藏在“愛”里,藏在“老”里,有毒又不易察覺,有害又從不自知。 他明明通過出軌背叛了前妻,非說是因為太愛太寵前妻,所以才選擇背叛; 他明明把后妻當成老媽子,從來都沒有和人家一條心,還非說一直都沒把人家當外人。 太渣了。 當然,他對女兒南儷的愛和愧疚,倒是真實得讓人動容。 但,劇中所有糟心的事兒,幾乎都是因他先出軌,有了前后兩個家,又在懦弱、逃避和撒謊中,沒有邊界地把前妻和后妻兩家子的事兒,非要往一起擰,還有為了滿足自己闔家團圓的幻覺,非要組織那一場場家庭聚會惹的禍。 我對他這個人物形象,都有點恨之入骨了。 當然,也怪張國立老師演得太好了,一笑一怒,一驚一呼,一蹙眉一轉(zhuǎn)身間,都是內(nèi)涵和戲。 作為一個特別愛總結(jié)的碼字人,我還從這部劇里,看見了關(guān)于家庭和教育的6個真相,今天捋一捋,和親愛的朋友們分享—— 這部劇里,一開始最焦慮的媽媽就是田雨嵐,最后她硬生生把兒子顏子悠,逼成了抑郁癥。 田雨嵐為什么集所有焦慮老母的缺點于一身? 和當下教育大環(huán)境有關(guān),更和她的原生家庭有關(guān)。 她的親爸是個老混子,媽媽離婚后,為了活下去,當護工成了小三,攀上南建龍這個高枝。 在顛沛流離的成長中,田雨嵐是總被忽略的那一個: 親媽卑微,她跟著一起低到塵埃里;繼父雖然待她不薄,但終究和待親生女兒是兩回事。 成年后,她嫁給了小富二代,結(jié)果又重復了原生家庭的命運,被做生意的公公婆婆各種瞧不起。 她為了證明自己,為了得到認可,就只能控制比自己弱小的兒子,各種花樣打壓和逼迫,讓兒子成了供自己炫耀的工具人。 現(xiàn)實生活中,田雨嵐這樣的媽媽,看似有病,其實很多。 她們一個人活成一支隊伍,沒有娘家?guī)鸵r,也沒有婆家援手,丈夫又是豬隊友,在焦慮崩潰中,耗干了自己,擰巴了孩子。 她們看起來可恨,其實也很可悲,可憐。 生病最重的家庭,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 忙到崩潰的媽媽+甩手掌柜的爸爸+壓抑抑郁的孩子。 田雨嵐一家,是其中典型代表。 因為田雨嵐一小就是被忽略的那個人,為了證明自己能干,她長大后勢必事事?lián)尮Ρ憩F(xiàn),總是大包大攬。 骨髓深處的焦慮,讓她即便嫁給了小富二代,還是做不到放松和舒展。 她那咸魚老公,索性順水推舟,沉迷游戲,什么都不管。 她老公沒有家暴和出軌,但就是扛不起事兒,儼然田雨嵐的第二個兒子。 當丈夫懶得像個孩子,當妻子活得像老媽子,孩子勢必成為強勢媽媽的犧牲品。 那些身患抑郁癥的孩子,多多少少都生活在失衡的家庭關(guān)系里。 為了彌補某種平衡,小小的身軀才替大人,承載了太多重負和傷痛。 因為—— 這部劇里,我最喜歡的人物角色,就是顏子悠這個孩子。 他學習用功,對人有禮貌,熱愛自然和動物,還特別體諒大人。 他長得高高胖胖的,和我兒子有點像。 就是這么一個好孩子,竟然被焦慮起來,狂扇自己耳光的媽媽田雨嵐,逼得僅僅奧數(shù)班就上了5個,活在不能反抗、沒有自由的窒息里,甚至出現(xiàn)考場撕卷子、自殘摳指甲、幻聽幻覺的嚴重抑郁傾向。 心理學上有句話說: 當你羞辱你的孩子時,他不會停止愛你,但他會停止愛自己。 身患抑郁癥的孩子,都是嚴厲的自我懲罰者。 他們不愿向外攻擊最愛的父母,就轉(zhuǎn)而向內(nèi)攻擊自己,陷入抑郁和分裂里。 一個停止愛自己的孩子,其實是在用最狠的報復,懲罰過度期待的父母。 要知道—— “百因必有果,你的報應就是我?!?/span> 這句話,來形容孩子和父母,不要太妥帖。 劇中宋佳和佟大為飾演的南儷和夏君山,一開始是特別佛系的父母,對兩個孩子開明溺愛有余,放手錘煉不足。 結(jié)果,在內(nèi)卷這么嚴重的當下,孩子勢必被卷得不成樣子,考試總是倒數(shù),遇到困難就哭。 最后,在孩子跟不上趟兒的比較中,原本淡定開明的南儷,也開始“黑化”,成為第二個“田雨嵐式”的家長。 米桃的爸媽,是農(nóng)村來到城市打工的父母,在大城市拼命辛苦,就是為了把孩子接到身邊讀書。 米桃雖然智商140,是個天才,但因為自幼是留守兒童,到大城市后,在各種比較里,自卑到讓人落淚,懂事到讓人心疼。 養(yǎng)孩子這件事兒,真是沒有一點捷徑。 孩子小時,你犯的錯,偷的懶,最終都成了孩子大后,要作的難。 孩子是我們的鏡子,讓我們看見自己這一路播下什么種子。 孩子是家庭這個小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而大人—— 《小舍得》最打動我的地方,是沒有完美主義和道德潔癖。 這部劇里,沒有一個是高大上、不接地氣兒的人。 人人都有閃光點,人人又都有小心思。 人人都有缺點和暗傷,都有軟肋和不得已。 這讓我們看見自己,還有身邊的親戚朋友。 比如南儷和夏君山這對夫妻,名校畢業(yè),神仙伴侶,溝通無障礙,配合超默契。 但牽涉到孩子的問題上,也不得不走后門,欠人情,巴結(jié)客戶,討好自己討厭的人,甚至想到假離婚,給孩子爭取入學資格。 中產(chǎn)家庭,事業(yè)有成的他們尚且如此,劇外的我們,在雞娃這條路上,更有很多苦衷和難堪。 ![]() 在關(guān)乎孩子和前途的事情上,沒有誰能真正淡定。 誰還不是一邊焦慮崩潰,一邊自我安慰;一邊深夜痛哭,一邊清晨陪讀。 誰家有上學的娃,誰懂。 但是—— 劇中有兩個老師,一個是鐘老師,一個是張老師。 鐘老師是從底層奮斗到大城市的老師,對金錢和成功有著極度熱望,但因睚眥必報的狹隘,和情緒管理的失敗,被公立學校開除后,又被培訓機構(gòu)除名。 你可以說他壞,但他對米桃慷慨的幫助,也讓我覺得他心里也有愛,他更像是當下競賽教育的受害者: 他對學生的偏見和辱罵,像是對應試教育的憎惡和不滿。 他對窮孩子的保護和資助,更像是對出身不硬的自己的治愈和救贖。 張老師是鐘老師的女朋友,人美心好,是天使般的教育工作者,客觀公正,溫柔平和,總是能及時看見每個孩子的進步,也能及時洞察每個孩子的問題。 這樣的好老師,眼睜睜看著班里的孩子們,被焦慮的父母和課外的補習,摧殘得萎靡不振,又一籌莫展。 即便如此,她還是在用愛和溫柔,接納包容著大時代焦慮下,一個個可愛的小孩。 我不知道這部劇的結(jié)局是什么。 但我想劇中三個家庭的孩子們,在短暫而煎熬的痛苦后,還是要回到循序漸進的路上,慢慢長大,回歸自我。 ![]() 時代焦慮,教育內(nèi)卷,我們誰也沒法改變。 但陪孩子一步步長大,對孩子一點點接納,其實不僅是老父老母們回歸養(yǎng)育初心,也是自我修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