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我們大觀學術(shù)共同體倡導“元問題”的研究方法。宗教學、政治學等等學科都有各自的元問題,但與這些元問題相伴而生,仍然有一個問題要回答,那就是,這些東西跟“我”究竟有什么關(guān)系?
前面那些學科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實際上關(guān)乎的是你個人的自我意識,關(guān)乎的是你的命運,你會為此不斷追問。而你最大的命運是什么呢?是你與中國這片土地的某種生命性關(guān)聯(lián)。所以,要回答你對命運的不斷追問,我們就必須進入到對于中國歷史的一種探究與把握。 要把自我與國家的關(guān)系這個問題說清楚,并且還要說清楚這個問題與歷史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我想要動用對我影響非常深遠的黑格爾哲學來展開解釋了。 黑格爾在《精神現(xiàn)象學》這本書中提出,人的本質(zhì)是自由。但什么叫自由呢?你得擁有自我意識,真的知道你是誰,你才真的知道你想要什么,然后你才有自由。 當然了,知道了你想要什么,并不代表你就能要得到。但你從此是自覺地知道自己該怎么做了,有可能最終你沒有要到,那是命運沒有許給你??杉幢忝\沒有許給你,但你仍然知道我這一生努力為之奮斗過了,這種奮斗本身就已經(jīng)賦予你的人生予意義了。 而你要奮斗,前提仍然是你得想明白,你要為什么而奮斗,要想明白為什么而奮斗的前提,又是你得知道你是誰,否則,你根本說不清楚奮斗的方向,這就又要回到自我意識的問題上。 所謂自我意識,并不是說你能告訴別人,我是張三,我是李四;僅僅知道自己的名字,這個不叫自我意識。這僅僅是你的某種本能性反應,你養(yǎng)的小動物,你叫它們的名字時它們也能有反應,但這并不說明它有自我意識。 黑格爾的自我意識:一個不斷通過他者認清、豐富和完備自我的過程 自我意識就是知道自己是誰,這句話的另一面就是,你得知道你不是誰,也就是說,你得知道與“自我”相對立的“他者”是誰,因為“他者”構(gòu)成了“自我”的邊界。“自我”與“他者”,這是自我意識當中同一個硬幣的兩面,如果只能說清楚其中一面的話,相當于哪面都沒說清楚。 那么,自我意識又是從哪里來的呢?黑格爾的答案是,自我意識是基于一種辯證運動的過程而產(chǎn)生的,這種過程在他看來就是歷史。這么說有些抽象,我打一個比方你大概就能聽懂了。 你想象自己是一條剛生出來不久的小魚,只是在水里漫無目地游,沒見過別的魚,沒見過石頭,也沒見過空氣,一切全都沒有見過。在這種情況下,你這條小魚是意識不到水的存在的,就像我們平時是意識不到空氣的存在一樣,直到我們被捂住口鼻不能呼吸了,才會意識到空氣的存在。 也就是說,那些對你來說生來便是如此的東西,除非你是經(jīng)過反思,否則就意識不到它的存在。但人天生是不愿意去反思的,干嘛要費那個勁?。?strong>這條小魚意識不到水的存在,也就意識不到“自我”的存在。因為它還沒有形成對“他者”的認知,它也就不知道自我的邊界是什么,所以此時它并沒有真正的自我意識。 這就有點類似于一個小孩,在剛生出來還不懂事的時候,他會覺得什么都想要,一切都應該繞著他轉(zhuǎn),他意識不到什么是他不應該要的。意識不到“自我”和“他者”的邊界的話,你就不會覺得這會兒的小孩已經(jīng)有真正的自我意識了。這種情況下,你也不會認為這個孩子有自由,就算你天天慣著他,也不能說這孩子有了自由,因為他并不知道自己是誰,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繼續(xù)再說回這條小魚,它在什么都沒見過的時候,是沒有自我意識的。但是它游著游著,方向沒把握好,從水里面躥出去了。躥出去的那一刻它無法呼吸了,也就在這一瞬間,小魚意識到水的存在了,它意識到了“他者”。那么也就在這同一時刻,小魚也開始意識到“自我”的存在了,它開始獲得自我意識了。硬幣的兩面是同時出現(xiàn)的。 但重要的是要注意到,小魚的自我意識一產(chǎn)生,就已經(jīng)包含了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小魚的自我意識是與水對立的,我們把它叫做一階的自我意識;第二個層次,小魚的自我意識是與水統(tǒng)一的,也就是二階的自我意識。 第一階的自我意識是指,小魚意識到我和水不一樣,水是外在于我的,因此我跟水之間是差異化的,是被區(qū)分開的,是一種對立性的關(guān)系。因為跟水的對立,我作為一條小魚獲得了自我意識,這是自我意識的第一個層次。 同時,小魚又會意識到自己跟水的共生關(guān)系。所謂共生關(guān)系是指,沒有水就沒有我,反過來也一樣,沒有我也沒有水。這聽起來可能很奇怪,什么叫“沒有我就沒有水”,水本來不就獨立于魚存在的嗎?不是的?!皼]有我就沒有水”的意思是,如果沒有我的存在,那水就是一堆H?O分子,它本身不內(nèi)在地附帶任何意義,而因為我的存在,水才開始獲得意義。 實際上,你說到水的時候,你的第一反應絕對不是一堆H?O分子,而是附帶著一系列的意義,在你的心靈中會喚起一系列的意象。比如,你的反應可能會是,水孕育著生命、水意味著濕潤、水意味著驚濤駭浪,等等。這些反應都不是在談一個單純的物理存在,而是在談一系列意義,物理存在只是那些意義的載體而已。 所以,“水”這個意象本身就是包含著意義存在的,而這種意義只能來自于小魚的賦予。對小魚來說,沒有水就沒有我,而沒有我也就沒有水,于是小魚又會發(fā)現(xiàn),它和水是一個共生關(guān)系。在共生關(guān)系的意義上,小魚和水共同構(gòu)成一個更高一階的自我,也就是二階自我。 再說一遍,小魚意識到自己是區(qū)別于水的,這是它的一階自我,同時它又意識到自己與水加在一起構(gòu)成一個共生體,這就是它的二階自我。二階自我里面包含著一階自我,但它并不會取消一階自我,也就是說并不會因為小魚與水是共生的,小魚跟水的差別就被取消了。相反,一旦一階自我被取消,小魚最底層的自我意識也就消失了,那么二階自我也就消失了,因為小魚不再能意識到自己與水的對立關(guān)系,它也就意識不到自己和水的共生關(guān)系。 在這兩階的自我意識里,小魚既是與水對立的,又和水統(tǒng)一的。但不要以為這是那種都快被人說濫了的“對立統(tǒng)一”關(guān)系。實際上,兩個東西如果是在同一位階上,它們是對立的,就不可能是統(tǒng)一的,如果是統(tǒng)一的就不可能對立的,除非這兩個東西是處在不同的位階上。小魚跟水的對立統(tǒng)一關(guān)系,就是在不同的位階上同時實現(xiàn)的。 有了二階自我之后,這條小魚很開心,覺得自己終于理解了世界。它就繼續(xù)游,結(jié)果方向沒把握好,又撞到了水底的土,于是這一瞬間它就意識到土的存在,隨即也就意識到二階自我,實際上和土是對立又統(tǒng)一的關(guān)系。對立性在于,魚和水這個二階自我,與土是差異性的,土構(gòu)成二階自我的邊界。統(tǒng)一性在于三階自我,魚-—水-—土它們?nèi)呤且粋€更大的共生關(guān)系。沒有土的話,水根本沒地兒盛,沒地兒盛水的話,那么魚就活不了,沒有魚的話,土就是一堆二氧化硅分子。 再總結(jié)一下就是,隨著認識到水,又認識到土,你的自我意識就已經(jīng)進入到三階自我了。一階自我是一條小魚,二階自我是魚跟水的共生體,三階自我是魚、水、土的共生體。假如有一天,太陽把水塘曬干了,你就認識到了太陽,那么四階自我又會浮現(xiàn)出來。如此下去一直到你把整個宇宙都認識到了,就會逐漸升維成為無數(shù)階自我。 在這個過程當中,自我意識不斷地被充實、不斷地擴展,最后達到“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這樣一個真正的自我和宇宙徹底通貫的高度。 當然,在真實的過程中,自我的完備性永遠達不到,你只能是不斷地在升維,這個不斷升維的過程就是你的自我意識不斷被充實的過程,也是你的自由不斷地實現(xiàn)的過程。 重要的是,這無數(shù)階自我中,每一階自我都不會取消前一階的自我。因為如果沒有最底層一階自我的小魚作為自我意識的最初來源,上面各種階的自我全都沒有。所以,每一階自我都只會讓前一階自我變得更加充實、更加升維。自由是什么呢?自由就是你的自我意識的真實表達,你的自我意識升維到多高,它的邊界是多大,你的自由就有多大。 總結(jié)一下就是,在黑格爾看來,自由是人類的內(nèi)在屬性,人類作為一個物種具有讓自我意識不斷充實的能力,也就有了自由不斷實現(xiàn)、展開的能力。但這種內(nèi)在的自由需要有漫長的成長過程,這個過程是通過各種各樣的創(chuàng)傷來實現(xiàn)的。 沒有創(chuàng)傷,就意識不到自己與“他者”之間的邊界,從而其自我意識就不會升維,所以,正是創(chuàng)傷讓人類的自我意識、從而是人類的自由獲得展開。 戰(zhàn)爭、瘟疫、災難等等,所有這些都是人類要面對的創(chuàng)傷,也都是人類要獲得自由便繞不開的過程。所以,在一般人看來,那些創(chuàng)傷是人類被迫面對的悲劇,而在黑格爾看來,那些創(chuàng)傷正是人類自由展開的過程。這個自由的展開過程便是歷史。 歷史進程并不是簡單的時間推進,而是在每一步進程中都包含著某種自我意識的充實,從而是自由的擴展。歷史意味著你不斷地在災變當中自我反思,讓自己升維,達到更大的自我意識和更深刻的自由。
對歷史的刻畫不是基于物理時間,而是基于精神時間。物理時間是用鐘表可以衡量出來的時間,而精神時間是指心靈的成熟。如果一個人一輩子心智停留在5歲,他到了80歲人們也會說他沒長大。這個人就沒有歷史。 說了這么多,你也就看到了,個人自我與國家的關(guān)系,并不是一種簡單對立的關(guān)系,或者是一方完全吸納另一方的關(guān)系。兩者之間實際上是相互依賴、相互生成的關(guān)系,沒有辦法被剝離開分別討論。脫離開國家的個人自我,會變得很抽象。脫離開個人自我的國家,則沒有實際的根基。而個人自我與國家的關(guān)系的成長過程,是必須通過歷史才能獲得深層次上的理解與把握的。 也許,有人會質(zhì)疑,“黑格爾不是說中國沒有歷史嗎?你干嘛講中國歷史的推薦語時引用這么多黑格爾”。黑格爾當然是對中國有著深深的誤解,但是我們研究學問的時候,不要盯著人家說錯了什么,那最多能滿足我們的一點虛榮心,但并不能幫助我們自己提高認識。我們要努力去發(fā)現(xiàn),人家說了什么深刻的東西,這是能夠幫助我們真地在思考方法上升級的。 中國歷史:個人與民族的生命性關(guān)聯(lián) 有了前面這些鋪墊,現(xiàn)在我可以來說說中國歷史這個板塊的講法了。這個板塊并不是像通常的歷史講述那樣,給你按照時間脈絡把整個歷史講一遍,那樣的話,一百講也講不完。 這個板塊是選擇了中國歷史上的十幾個人物,重點來呈現(xiàn)他們是如何在自己的活動中塑造了中國的精神結(jié)構(gòu),這種精神結(jié)構(gòu)讓中國能夠歷經(jīng)幾千年的興衰沉浮,卻仍然能夠卓然挺立。
這樣一種民族精神結(jié)構(gòu)的塑造過程,并不會是精英坐在書齋里苦思冥想,而是要在非常具體、非?,F(xiàn)實的各種民族創(chuàng)傷當中,在戰(zhàn)爭、瘟疫、災難當中,發(fā)現(xiàn)和提煉出能夠在歷史中傳承的精神內(nèi)核。 如果僅僅看某個特定的歷史階段,可能我們會看著災難、屈辱長嘆不已。但是如果把中國歷史放在一個更長的、一直通向遙遠未來的脈絡里來理解,也許我們會釋然很多,那些災難、屈辱正是讓這個民族的自我意識,能夠獲得更多充實的“創(chuàng)傷”。反過來,我們作為個人,在這樣一種多維度、多層次的歷史解讀中,對于“我是誰”這個問題也會獲得更加豐富的理解。 關(guān)于中國歷史的更加豐富完整的內(nèi)容探討,我向你推薦我在大觀學術(shù)共同體的兄弟——中國歷史學者雷博老師主講的《人文通識100講》的中國歷史板塊。 雷博老師跟我一樣,也是理工科出身,他本科在南開大學讀化學專業(yè),純粹因為愛好,讀研時轉(zhuǎn)向?qū)τ谥袊鴼v史、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在北京大學歷史系拿到了博士學位,之后又跟隨著名學者杜維明先生在北大高研院做博士后,現(xiàn)在是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工作。 雷博老師最擅長的是對“王安石變法”的研究,他在研究中綜合了史學、經(jīng)學、政治學、財政學等多種學科的視角,初一讀來就讓我感覺耳目一新。但雷博老師研究“王安石變法”的目的,不是為了更多地理解這個事情本身,而是想要通過這個事情,反過來更好地理解、把握住生生不息的中國,是如何在各種變化中保持著自己不變的基底,又如何在不變的基底上不斷變化以便適應時代的。 歷史學的研究走到最后,你會發(fā)現(xiàn)它未必是在尋找唯一正確的“解”,而是在尋找能夠安頓內(nèi)心的“自我”。所以雷博老師對于這些問題的解釋未必是唯一正確的,甚至有可能是你不同意的,但是我相信會是值得你一聽并引發(fā)更多思考的。我們趕快到課程中和他相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