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我是濤聲依舊,這是我想挑戰(zhàn)的又一個話題,不管我分析的是膚淺簡單,還是有所偏差,都希望能夠拋磚引玉,給更多人以思考和啟發(fā),讓大家都來重視校園欺凌問題的解決。 校園欺凌事件層出不窮,幾乎隔不多久我們就會看到有新的事件在網(wǎng)絡(luò)上出現(xiàn)。其實,沒被曝光的校園欺凌更多,這無疑讓家長們憂心忡忡,生怕自家孩子在學校內(nèi)被欺負。 現(xiàn)在國家已經(jīng)開始重視校園欺凌事件,專門制定了相關(guān)法律來進行治理,學校也高度重視,然而,這并不能確保每個孩子不被校園欺凌所傷害。 那么,作為家長,我們怎么來避免自家孩子在學校被欺凌呢?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么叫校園欺凌? 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wǎng)絡(luò)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身體傷害、財產(chǎn)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 現(xiàn)在,我們來分析第一個問題 哪些孩子容易受到校園欺凌? 首先鄭重地澄清一點:那些受到校園欺凌的孩子并不一定是做錯了什么。所以,家長那句—“為什么不欺負別人只欺負你?”是混蛋邏輯。 原諒我用“混蛋邏輯”這個帶著情緒的詞,實在是這句話讓我想起來就氣憤難平,因為很多孩子走上絕路可能就與這句話有關(guān)。這句話殺傷力極強,因為它讓孩子陷入自我懷疑、自我否定的無助狀態(tài),以后即使受了欺負也不會再和家長說。 好了,我平復(fù)一下情緒,繼續(xù)分析: 那些生性膽怯、害羞的孩子;長相特殊,比如較胖、殘疾的孩子;家庭背景特殊,比如特別有錢,或者特別貧困的孩子;還有就是看起來很聰明,招人嫉妒,但同時又口不擇言的孩子,等等諸如此類。 當然,不要以為自己的孩子不具備這些特征就是安全的,有些孩子只是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與人發(fā)生沖突,然后又不會處理解決沖突,從此埋下隱患,陷入被欺凌的境地。 這些孩子被人嘲笑、折磨、毆打,成為受害者,別說安心的學習,就連正常的生活也難以保證,更不用說身心被嚴重摧殘了。 下面分析第二個問題:哪些孩子會成為施暴者? 我們不能簡單說是些壞孩子,這個壞的定位,不利于我們對這些施暴者進行深層探討。 根據(jù)專家分析,施暴與評判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說,施暴者就是想通過這種種手段來確立誰更厲害,誰更重要,誰更有價值,或者,通俗來說,誰是老大。 有些強勢的學生會評價弱勢的學生,將這些學生看作是窩囊廢、無能者,每天通過貶低他們,貶損他們的弱點,嘲笑他們的缺陷;通過暴力或語言暴力等手段來讓弱者懼怕他們,然后,施暴者自己的自尊得到提升,讓自己獲取高人一等的感覺,讓別人仰視他們。 這些施暴者并非都來自不和諧的或殘缺的家庭,但是,很顯然,那些在家里被家長打罵的孩子,更容易對其他同學施暴。 可以想見,那些被欺凌的孩子,第一反應(yīng)就是自我感覺很糟,并感到異常痛苦;他們被無情地貶低,也想用同樣的方式還擊,會自然產(chǎn)生暴力復(fù)仇的想法。 當被欺凌者一旦復(fù)仇,又會帶來施暴者新的更激烈的欺凌,然后被欺凌者報復(fù)的意識更強烈。如果任由這種惡性循環(huán)發(fā)展下去,后果不堪設(shè)想。 那么,我們以上這樣的分析,對于孩子避免受到施暴者欺凌有什么意義呢? 首先,家長需要教育孩子,盡可能遠離那些平時趾高氣揚、情緒容易失控的學生,因為他們是最想通過貶低他人來提升自我感覺的人。 第二,教育孩子,平時在與同學相處溝通交流時,注意語言措辭,不要隨意貶損他人、傷人自尊,多發(fā)現(xiàn)他人身上的優(yōu)點,貶低他人并不能抬高自己。這也可以避免自家孩子成為施暴者。 第三,突破自己性格中膽怯怕事的弱點,因為這是施暴者獵取的對象,越膽小怕事,越會被他們欺負。要提升孩子的自尊水平,這就需要家長多鼓勵孩子,不要經(jīng)常貶低打罵孩子。 第四,一旦被欺凌,不要讓孩子針鋒相對地回擊,要意識到,這些施暴者自身有問題的,他們無非是想通過這種方式來提升自尊。如果自己的孩子有足夠能力的話,可以和他們坦誠交流,引導(dǎo)施暴者變好,這當然難度很大,但也不是不可能。 如果沒有這個能力,讓孩子一定留下證據(jù),現(xiàn)在很多學校的校園監(jiān)控除去衛(wèi)生間幾乎全覆蓋,如果被欺凌,讓孩子盡量跑到有監(jiān)控的地方,用證據(jù)說話。 然后,一定讓孩子相信,無論發(fā)生什么,家長都會幫助孩子,這樣他們才會告訴家長,家長再一塊和孩子想辦法。 當然,家長不能自己去找施暴者報復(fù),以暴制暴會讓問題更復(fù)雜。如果情節(jié)較輕微的可以告訴老師和學校,嚴重的,如果學校解決不了,就果斷報警。 我們應(yīng)該警惕的是,施暴者用暴力評判貶低受害者,受害者接受了這種貶低和評判,如果不能及時進行心理干預(yù),會導(dǎo)致孩子焦慮抑郁,嚴重者,或者自殘自殺,或者通過極端暴力復(fù)仇。 當然,作為學校,應(yīng)該認真研究解決校園欺凌問題的方案,無論是對于施暴者還是被害者,都要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dǎo),最大程度減少校園欺凌的發(fā)生。 從家長這個角度來說,無論是施暴者,還是被欺凌者,都是家庭的悲劇。施暴者是家庭教育的失敗,孩子很有可能走上犯罪道路,毀掉自己的人生,也毀掉了整個家庭;被欺凌者身心受到傷害,也會給以后人生留下陰影,成為此生揮之不去的噩夢,更嚴重的會危及生命,成為家庭永遠的痛。 祝愿每個校園都能成為孩子健康成長的樂土,每個孩子都能在安全和諧的校園里快樂地長大。 如果你也想為消除校園欺凌獻一份力,請點“在看”,讓更多人一起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