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義堂 近年來,我研究800多年的周朝和魯國的歷史,撰寫了《魯國春秋》《大孔府》《千古家訓》等長篇歷史文學作品,其中《魯國春秋》列入了《濟寧人民政協(xié)資政建言叢書》。我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一項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重點項目——夏商周斷代工程的斷代時間有誤:該工程將武王伐紂、西周建立的時間向后算錯了76年,而夏商周三個朝代的時間都是以武王伐紂之年推算出來的,武王伐紂之年的錯誤,造成了整個夏商周三代的時間都跟著錯了?,F(xiàn)在大中小學教科書都是按照這個夏商周斷代工程認定的時間來編寫的,因此,整個中國歷史教學體系的時間也都錯了。 夏商周斷代工程是一個以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相結(jié)合的方法來研究上古夏、商、周三個歷史時期的年代學的科學研究項目,是一個多學科交叉聯(lián)合攻關的系統(tǒng)工程,是國家“九五計劃”中的一項重點科技攻關項目。正式啟動于1996年5月16日,2000年9月15日結(jié)題。當年,該工程設置了9個課題44個專題,組織來自歷史學、考古學、文獻學、古文字學、歷史地理學、天文學和測年技術學等領域的170名科學家進行聯(lián)合攻關,旨在研究和排定中國夏商周時期的確切年代,為研究中國五千年文明史創(chuàng)造條件。 該工程的首席歷史學家為清華大學的李學勤教授。該工程最后認定,武王伐紂、西周建立的時間為公元前1046年。依據(jù)是歷史文獻記載中關于武王克商之年獨特的“天象”。 在《國語》《史記》等歷史資料中都有關于武王伐紂的天象記載,如“昔武王伐殷,歲在鶉火,月在天駟,日在析木之津,辰在斗柄,星在天黿,星與日辰之位皆在北維?!薄拔渫醴ゼq,東面而迎歲?!毙鲁鐾恋睦懳纳弦灿小拔渫跽魃?,唯甲子朝,歲鼎。”意思是說,武王在伐紂之前,仰望星空,歲星在西南方,西南方就是代表周人分野的鶉火。武王伐紂出兵是在凌晨,路途遙遙,向著東面的歲星即木星前進。幾經(jīng)波折,武王大軍終于來到了大邑商的都城南面,這一天是甲子日,正是下弦月,月亮不是很亮,頭頂?shù)臍q星顯得異常明亮,慢慢地,歲星在子夜時分移動到了正中天,幾乎達到了天頂,武王姬發(fā)站在大軍面前,發(fā)表了一通《牧誓》的宣言,打響了牧野之戰(zhàn),奪取了滅商的勝利,建立了一個新的王朝——周朝。 武王出兵前的天象“歲在鶉火” 一路向東,迎著歲星方向前進 有眾多的歷史文獻證明,這種天像應該是真實的,確實存在的,公元前1046年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這種天像也是對的,但是,并不能說,中國歷史上只出現(xiàn)了一次這樣的天象,天道輪回,這種天象是周期發(fā)生的,這個周期就是中國歷法的一個周期——76年。 中國唐代之前有一種重要的歷法——章蔀紀元,每19年為一章,每四章為一蔀,一蔀就是76年。因為中國的歷史是陰歷,是以月亮盈虧為周期(朔望月)來制定的,1個月長29.5306日,取為29日或30日。12個月作為一年,一年長為354或355日。這樣,跟公歷的一年相差為10或11天。為了協(xié)調(diào)歷日與寒暑變化規(guī)律,我們祖先就發(fā)明了加閏月的辦法。即19年可加7個閏月,使得歷日與季節(jié)協(xié)調(diào)起來。這個辦法就稱為“十九年七閏法”。而一章即19年,就會有朔(每月的初一)與冬至同在一天的現(xiàn)象,每過76年,就會出現(xiàn)夜半、朔與冬至在同一天的現(xiàn)象。所以武王伐紂那一天的天象,會在每過76年出現(xiàn)一次。 天象是這樣輪回的,而中國歷史的紀年一直是按照干支紀年的,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搭配組成六十組不同的干支組合,六十年一甲子,周而復始,循環(huán)記錄。 《尚書》《逸周書》《三統(tǒng)歷》《皇極經(jīng)世》等等眾多信史典籍都記載:中武王伐紂克商在“己卯年”。這個己卯年應當在武王的生卒之間,因為武王死了就沒法伐紂了。前1169年(帝乙二十三祀、壬辰)周文王西伯昌生子姬發(fā)。前1135年(紂辛二十祀、丙寅、文王五十年),西伯昌薨,周武王姬發(fā)嗣位,武王元年是前1134年(丁卯年)。前1116年(武王十九年、乙酉)武王駕崩,享年54歲。武王生卒為公元前1169年——公元前1116年,壬辰——乙酉間的54年中,只有一個己卯年,這一年就是公元前1122年! 這一紀年與朝鮮歷史《箕子朝鮮世系》是一致的。最近我發(fā)現(xiàn)了山東汶上周公嫡系后裔家譜《魯世家年表》也是按照干支記年,從周武王十三年的己卯年開始記錄:“己卯,周武王十三年封周公于曲阜,國曰魯?!薄遏斒兰夷瓯怼分邪凑崭芍Ъo年,有周天子的年號,把每一代周王的在位時間都標清了,和《尚書》里面的諸多記載、與朝鮮歷史中周封箕子的時間相一致?!遏斒兰夷瓯怼酚涊d周成王在位38年,和近年來考古發(fā)現(xiàn)的堯公簋的記載一致,而夏商周斷代工程卻認定為22年,顯然夏商周斷代工程是錯誤的。 中華民族被丟掉的76年應該被找回來,夏商周三代的歷史要重新改寫,并且要把教科書里的年代改過來,讓每一個子孫后代記住我們的歷史。 作者簡介:楊義堂,濟寧市政協(xié)委員,濟寧市政協(xié)文化文史和學習工作室主任,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曲阜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兼職教授,出版長篇歷史文學作品《大孔府》《大運河》《魯國春秋》《千古家訓》《北游記:蘇祿王傳》《抗戰(zhàn)救護隊》《昆張支隊》等,出版儒學專著《祭孔大典》《新鄉(xiāng)賢歸來》等,創(chuàng)作歌曲《孟子》《孟母》《運河長》《尼山情》《九龍山》等,獲得了泰山文藝獎、山東省文藝精品工程獎、喬羽文藝獎、日本孔子文學獎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