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①高陽:古帝顓頊(zhuān xū)的號。傳說顓頊為高陽部落首領,因以為號。 ②朕:我。先秦之人無論上下尊卑,皆可稱朕,至秦始皇始定為帝王的專用第一人稱代詞。 ③攝提:攝提格的簡稱,是古代“星歲紀年法”的一個名稱。古人把天宮分為十二等份,分別名之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為十二宮,以太歲運行的所在來紀年。當太歲運行到寅宮那一年,稱“攝提格”,也就是寅年。 ④惟:句首語詞。庚寅:古人以干支紀日,指正月里的一個寅日。 ⑤皇:指皇考。覽:觀察,端相。揆:估量、測度。初度:初生之時。 ⑥肇:借為“兆”,古人取名字要通過卜兆。 ⑦則:法。詩,是屈原的代表作,它的出現(xiàn)代表了“楚辭”的最高藝術成就,在我國詩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關于詩題《離騷》的解釋,歷來不盡一致。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說:“離騷者,猶離憂也?!彼尅膀}”為“憂”,于“離”字無解。班固《離騷贊序》說:“離。猶遭也騷。憂也。明己遭憂作辭也。”東漢王逸《楚辭章句》則解釋說:“離,別也騷,愁也。”他認為離騷,就是離別時愁苦的意思。班固和王逸的解釋在詩中均可找到根據(jù),然而都難以概括全篇的內容。所以近人又進一步考證出“離騷”乃是“勞商”的異寫,“勞商”是楚地古樂曲名。以樂曲名篇在楚辭中還有《九歌》《九辯》等,所以這個說法也可備一說。 《離騷》的寫作時期,人們的認識也不一致。有人謂作于屈原前期楚懷王時,有人認為作于屈原再放江南時的頃襄王時期,還有人說是初稿于前期完成于后期。從《離騷》所反映的內容看,以作于楚懷王時代的說法較為可信。如作品中說:“及年歲之未晏兮,時亦猶其未央”,“老冉冉其將至兮”,“及余飾之方壯兮”,“不撫壯而棄穢兮”,都說明他時在壯年。另外,司馬遷、劉向、班固、王逸、應劭等人都說作于楚懷王時期,他們的說法當是可靠的。 《離騷》是屈原生平思想最深刻的寫照。在這首長詩中,詩人那種對美政的堅持不懈的追求精神,對祖國深厚的愛戀感情,都得到了最完美的表現(xiàn),整個詩篇迸發(fā)出異常絢爛的思想光彩。全詩通過絢麗多彩的描寫,傾吐了詩人為追求自己的政治理想而遭受的打擊和迫害,表達了對昏庸王室和腐朽貴族集團的憤慨,塑造了一個追求理想、堅持理想、以死殉理想的高大完美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篇幅之長、文采之美、想象之豐富、氣勢之宏偉、感情之強烈,在浩如煙海的古代詩歌中難以找出第二篇作品與之相媲美,這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義杰作。 [下一章>>] |
|
來自: 濤兒_dlwangtao > 《《楚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