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中也有不少棄婦詩,其中多寫男子喜新厭舊,一旦升官發(fā)財、榮華富貴了,就拋棄發(fā)妻,另覓新歡。來看白居易的這首《母別子》:
“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
關(guān)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勛。敕賜金錢二百萬,洛陽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牽人衣。以汝夫婦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別離。
不如林中烏與鵲,母不失雛雄伴雌。應(yīng)似園中桃李樹,花落隨風(fēng)子在枝。
新人新人聽我語:洛陽無限紅樓女,但愿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于汝。”
驃騎大將軍立功后,“洛陽迎得如花人”,這對這位妻子而言,已經(jīng)是晴天霹靂式的無情打擊。
然而這位妻子卻倔強(qiáng)地發(fā)出“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的嘆息,她所面臨的是與兩個幼兒的生離死別。這讓她肝腸寸斷,哭訴無門,她深深感到人不如鳥:鳥尚能成雙成對、一心一意地共同撫養(yǎng)后代,而人呢?
于是,無助的棄婦把滿腔怨恨發(fā)泄在新人身上:“但愿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于汝?!?/p>
其實,面對“渣男”,新人也何嘗不是苦命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