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不仁” 《傷寒論》: 三陽合病、腹?jié)M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面垢、譫語、遺尿、發(fā)汗、譫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湯主之、(219) 傷寒論中僅有一處: 胡老:口不仁,就口舌干燥,不知五味,吃什么東西啊不知其味,面垢,不是不洗臉,他這個臉看著污垢,這個屬于少陽,少陽證。 李冠杰老師:“口不仁、面垢”,在這兒呢,我們就把他定界定為少陽病的癥狀反應?!翱诓蝗省蹦兀峙碌讲涣丝诳喑潭?,只是口中沒有滋味,嚴重的呢,像五味不知啊,有這一類的。這個“面垢”,從定義上來看,它是一種病癥名。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面部污穢,就如同蒙著塵垢一樣,洗之不去的這么一種癥狀。 《金匱要略》 師曰:寸口脈遲而澀,遲則為寒,澀為血不足。趺陽脈微而遲,微則為氣,遲則為寒,寒氣不足,則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則榮衛(wèi)不利;榮衛(wèi)不利,則腹?jié)M腸鳴相逐,氣轉膀胱,榮衛(wèi)俱勞;陽氣不通,即身冷,陰氣不通,即骨疼;陽前通,則惡寒,陰前通,則痹不仁;陰陽相得,其氣乃行,大氣一轉,其氣乃散;實則失氣,虛則遺尿,名曰氣分。(1432) 胡老:“陰前通則痹不仁”,陰前通了,可是陽呢?越而不行,陽就是指胃氣,所以咱門講的胸痹那章就是了,陽為寒痹,他要是麻痹不仁,他沒有陰,陽可是光在那呆著,滯而不行,他要麻痹不仁。你要只是用桂枝去芍藥湯調營衛(wèi),養(yǎng)營氣,那營通而衛(wèi)不通,他要麻痹不仁,既要通陽也要通陰,兩個方子就得一起用就應該底下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 酒疸下之,久久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齏狀,大便正黑,皮膚爪之不仁,其脈浮弱,雖黑微黃,故知之。(1507) 胡老:“大便正黑,皮膚爪之不仁”,這個都是瘀血證了。大便正黑,應該很清楚,明明白白就是潛血了。那么皮膚爪之不仁,這個皮膚不知痛癢,瘀血證常造成這個問題的,這都是有瘀血。 夫六府氣絕于外者,手足寒,上氣,腳縮;五臟氣絕于內者,利不禁,下甚者,手足不仁。(1726) 胡老:古人他是這么一個看法,認為這個六腑啊,行陽于體表,所以六腑氣絕了就無以溫體表了,所以手足寒而腳縮,寒氣上逆,同時還上氣嘔噦這個情況發(fā)作的。五臟是藏精的嘛,藏陰于內,如果五臟氣絕呢,就不足以養(yǎng)陰液了,所以他是利不禁,陰液就不守了,就失去守了,厲害就手足不仁。這是說下利啊與臟氣是有關的,這是古人一種看法,大家作為參考。 邪在于絡,肌膚不仁;邪在于經,即重不勝;邪入于府,即不識人;邪入于藏,舌即難言,口吐涎。(503) 胡老:“邪在于絡”,這是在肌外層了,只是能使肌膚麻木不仁而已。 崔氏八味丸 治腳氣上入,少腹不仁。(519F) 胡老:我們也常用腎氣丸治腰痛,他并非是腰痛都治,這個小腹拘急,或者小腹不仁,這都屬于下焦嘛,這個腎氣丸,古人起這個名字很好,他是治下焦的,下焦虛寒,沒有小腹拘急,小便不利,你用腎氣丸就來治腰痛,怎么能治啊,真正地有這種情況,或者是小腹拘急,或者是小腹不仁,而又小便不利,這種腰痛,那是如神,你使它準好。沒有這個,人家腰痛,你就給人吃腎氣丸,哪是那樣啊,這個補腎啊,腎虛呀,你從哪看的,人家一說腰痛就腎虛呀,這都是不對的。總而言之,不講辨證,他嘴里滿是辨證施治,實際是不辨證,他不懂。辨證到這個終點啊,準得辨到方劑、方證上,他這個書就是這樣子。人家不是說是腰痛你就吃這個藥,那哪兒成呀,你必須這個樣子,你吃了準管好。所以我們在臨床上,你非把這個掌握不可,不然的話不會治病的。 李冠杰老師:這個方子不太好用,腸胃不好就是食欲不好的人用它不好,因為它生地的量比較大,雖然它那里面有山藥,有山茱萸,有健胃的藥,你真正吃了它胃里也會不舒服,它有一些明顯的指征,比如腳底發(fā)麻,這種麻不是黃芪桂枝五物湯的那種麻,近似于中間的那種麻,因為晚上夜尿很頻數,夜尿很頻數,也有可能是單純的水證,這個也要去辨,比如有的憋氣,但是憋氣,就是呼吸不暢,你要去辨,一個是不是一個方子治,再一個他得適合吃這個方子,既要有熱、有血證、有水證,然后還要陷于陰證,你用才管用,包括腰疼,也是這種情況。 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狀,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602) 胡老:“外證身體不仁”,血痹證就是指身體麻痹不仁,麻痹?!叭顼L痹狀”,就像風痹也有麻痹的,跟這個差不多,只是風痹是要痛的,這個它不痛,這個病很多見。營養(yǎng)成份不足于外,就是外面的營養(yǎng)不夠了,營養(yǎng)不良了,由營養(yǎng)不良,在這個部位就是很多地方要出病了。你像西醫(yī)說的肢節(jié)神經麻痹,神經末梢它靠外頭,它沒營養(yǎng)也受不了,所以你像皮膚、肌膚有病都生瘡,所以黃芪,你看本草上講,治大惡瘡,所以咱們關于瘡瘍用黃芪機會最多,道理一樣。它這塊兒營養(yǎng)不良,這是一,營養(yǎng)不良它恢復不了。第二,這塊兒虛,有外邪去不了,所以我們不能去外邪,還是人的身體的機能啊,它自然的驅外邪,那么它這塊兒不夠,營養(yǎng)不良,怎么營養(yǎng)不良就是我說的這個,所以它用補中益氣的。總而言之,里氣也是虛,胃也是不好,所以他用黃芪,補中益氣,增加這個地方,陽氣也好,津液也好,營養(yǎng)成份也好,這塊充足了,那么由于營養(yǎng)不良形成的疾病也要好,那么就是這地方有毒物因為虛,它能待得住,一實了,它待不住了,所以病毒也能去。所以說這個黃汗啊什么的,有很多了,由于皮膚這個地方不良造成的比如惡瘡啊,那都由于這個地方虛,用什么藥?用黃芪,所以黃芪的作用就在這兒。 李冠杰老師:這個黃芪桂枝五物湯呢,也是一個比較典型的方子,它治的病呢,也比較特殊,它就是治那種,按現代醫(yī)學說,知覺神經炎,就是這個皮膚麻木,但是這個麻木,我們在臨床當中,患者主訴那個地方麻,但是這個麻,不是一種,有一種麻呢,像是著電一樣,麻嗖嗖的那種,那個不是黃芪桂枝五物湯的治療的范疇。黃芪桂枝五物湯,為什么我先跟大家先說一個西醫(yī)病名呢?就是它那個病名,就帶著它那種特征,就是知覺神經炎,就是那個皮膚,你要摸一摸就跟隔著一層東西一樣,摸著皮膚像不是自己的一樣,好像隔著東西一樣。還有一個挺有意思的一個事,你要坐個摩托車,你要不帶頭盔,摩托車開的很快以后,這個前額這個地方,用那個風吹的時間長了以后,你再摸摸那個額頭,就摸著好像不是自己的一樣,麻木的那個地方,就是那種麻木,就是知覺不靈敏了。這個呢,多半就是黃芪桂枝五物湯治的范疇。而且,我用這個黃芪桂枝五物湯治過,一側性麻木的,你像這個呢,就認為他可能有那種發(fā)生腦血栓的那種傾向,但是他是不是那個病,不重要,經方治療呢,就是方證相應。他有這個證,有是證用是方。我曾經治過這么一個人,半邊,就是半拉身子麻木,就是給他主要用的是這個方子,黃芪桂枝五物湯,吃了一段時間就好了。 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諸藥不能治,抵當烏頭桂枝湯主之。(1019) 胡老:手足不仁者,就是手足不知痛癢,或發(fā)拘急,這都算不仁。 《皇漢醫(yī)學》: 芍藥:主治結實而拘攣,兼治腹痛、頭痛、身體不仁、腹?jié)M、咳逆、下利、膿腫。芍藥是一種收斂藥,如欲發(fā)汗、瀉下、利尿、祛痰諸作用,以不用此藥為宜。 烏頭、附子:治陰證,即新陳代謝機能之極度沉衰者。主逐水,故能治惡寒,身體四肢及骨節(jié)疼痛,或沉重,或不仁,或厥冷,亦治腹痛、失精、下利。 黃芪桂枝五物湯:治桂枝湯證而嘔,身體不仁,不甚急迫者。 甘姜苓術湯(《千金要方》曰腎著湯):治身重腰冷,小便自利,或遺尿。腹證:腹部組織馳縱膨大,軟弱無力,少腹不仁。 八味腎氣丸:治產后水腫,腰腳冷痛,少腹不仁,小便不利者。腹證:臍下不仁,組織馳縱,少腹冷感,知覺麻痹。 地黃:有止血、利尿、強壯、強心、解熱、鎮(zhèn)咳、鎮(zhèn)靜、鎮(zhèn)痛等諸作用,治療貧血虛弱、臍下不仁及煩熱。 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治惡寒,或身體不仁,或手足逆冷,而心下堅者,及有痰飲之變者,四肢惰痛,惡寒甚者。 炙甘草湯(復脈湯):治脈結代、心動悸,肺痿吐涎沫。腹證:本方以地黃為主藥,則有臍下不仁及煩熱,及心尖及腹部大動脈悸動亢進。 烏頭桂枝湯:治腹中絞痛,手足逆冷,或不仁,或身疼痛者。 薏苡附子敗醬散:治一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腹無積聚者;或鵝掌風之手足皮癢;或身有瘡癤,肌膚不仁,不知痛癢。 黃土湯:治下血、吐血、衄血、血尿、子宮出血,四肢不仁,或冷痛者,或煩熱(地黃證)與惡寒(附子證)交互,或四肢手足煩熱厥冷交替。腹證:腹部軟弱無力,臍下不仁,心下痞滿。 礬石湯:治腳氣痿弱不仁,腳氣沖心者。 思考:綜上,不仁常見于:口不仁、肌膚不仁、手足不仁、小腹不仁。常見病理類型:陰性、血證、表證、水證、半證。所以還需要大家依據問診單全面辨證。 |
|
來自: 金水堂中醫(yī)診所 > 《經方狂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