圉城夜月 “圉城夜月”是描寫清時圉鎮(zhèn)人于仲秋佳節(jié)、夏秋之季賞月時的情景?!班龀且乖隆笔欠N寓意,寄托了圉鎮(zhèn)人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 圉鎮(zhèn),在今杞縣城西南25公里?!蹲髠鳌酚涊d:“(魯)昭公十五年(公元前527年),韓宣子如楚逆女,返,鄭伯勞諸圉。”即此地。 《杞縣志》載:“圉,春秋陳地,鄭取之,其楚之難,修干戈于境,以御其患,故曰'圉’”?;蛟唬骸斑呞镏?,鄭之邊邑之謂。又稱養(yǎng)馬之地,館驛所在?!?/span> 漢至唐初(公元前206—公元626年)的832年中,三度為圉縣,圉城縣治所563年(其間廢置269年)貞觀元年(公元627年)改稱圉鎮(zhèn)至今。 圉鎮(zhèn)是東漢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和音樂家、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女詩人蔡文姬的故里。據說“圉城夜月”的形成與蔡文姬有關,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呢。 據傳,蔡文姬幼年受父親蔡邕的教育,博學多識,而且精通音律。她四歲時就能辯琴,有一次蔡邕夜間彈琴,弦斷了,文姬說:“第二弦斷了”。蔡邕認為她是偶爾猜中,又故意弄斷一根弦,問她,她說:“第四弦斷了”。令蔡邕驚訝不已。文姬的琴技也非同凡響,她每次彈琴時,都會引來許多行人駐足聆聽,特別是彈奏父親的蕉尾琴,更是傾倒了無數的庶人雅士。 但文姬一生命運坎坷,幼年就隨父親流亡邊關,過了整整二十年貧苦生活?;氐街性痪茫捅恍倥T兵擄到了南匈奴(今內蒙古自治區(qū)),被迫嫁給左賢王。 在留居匈奴十二年的漫長歲月中,蔡文姬度日如年,常常思念故鄉(xiāng)和親人。可是故鄉(xiāng)在何方?親人在哪里?只有見到的明月才跟家鄉(xiāng)一樣。為此,她經常坐對明月彈琴,傾瀉哀愁。有時,她伏在琴邊睡去,夢魂常常隨月亮回到故鄉(xiāng)。 日子久了,蔡文姬的影子就印到月亮上。文姬的不幸和悲情感動了“月奶奶”。在文姬夢魂返鄉(xiāng)的時候,不管是不是該有月亮,總是同情地給文姬送來月光,以便文姬在黑夜能夠看到家鄉(xiāng),看到鄉(xiāng)親們,同時也讓鄉(xiāng)親們看到文姬的身影。圉鎮(zhèn)的鄉(xiāng)親們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在望月樓賞月時發(fā)現了文姬的身影,于是廣為相傳,成為美談?! ∶康较那锛竟?jié),圉鎮(zhèn)人便爭相到望月樓賞月,緬懷家鄉(xiāng)的女詩人蔡文姬。傳說終歸是傳說,不足以信,但清時至今,圉鎮(zhèn)卻保持著這種習俗:每到仲秋節(jié)晚上,一輪皓月升空時,皎潔的月亮照耀圉鎮(zhèn),使整個圉鎮(zhèn)籠罩在朦朧月紗之中,男女老少成群結隊走到北門里望月樓舊址,席地而坐,一邊賞月,一邊談古論今,講述美麗的傳說,評價年景的好壞及家鄉(xiāng)的風俗變遷,同時還在明月中訴說著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 這種相聚的盛況被列為杞縣一景,稱作“圉城夜月” 也叫“圉城望月”。 |
|
來自: 新用戶4666bjQe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