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琰自小受過良好教育,博學多才,通曉音律,曾作《胡茄十八拍》,廣為流傳。年輕時初嫁河東衛(wèi)仲道,不久丈夫病死,回到娘家。 漢末天下大亂時,蔡琰被董卓部將俘虜,獻給匈奴的左賢王做妻,居住異邦十二年之久,生兒育女。曹操得志后,一方面看重蔡文姬的才能,一方面惺惺惜惺惺,對文學前輩蔡邕頗為賞識,念蔡邕無后,用重金將蔡文姬從匈奴贖歸。文姬被曹操思賢若渴的精神所感動,毅然離別丈夫,拋棄子女回國,完成《續(xù)漢書》的寫作,后再嫁董祀為妻。 從上述介紹不難看出,蔡文姬的一生非常坎坷,尤其是中年時期非常不幸。但她能“憂以天下,樂以天下”,摒棄個人悲歡,以國事為重,為發(fā)展中華文化努力工作的精神令人稱頌。郭沫若先生曾創(chuàng)作話劇《蔡文姬》,介紹了她的生平事跡。 蔡文姬留下不少詩作,主要是描寫自己的悲慘遭遇,也反映了當時人民所受的戰(zhàn)亂之苦。 鐘山卷煙廠設(shè)計的“文姬”煙標,介紹的正是一代才女蔡文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