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飯”·燒“袱子”·“燒龍” ——兒時的春節(jié)(下) 年三十到了,這一天,大人起得早,我們小孩也無睡意,也跟著大人早早地起床。 一家人胡亂地吃完早飯,父親殺雞,我們扯雞毛,母親和姐姐他們自然是打整豬腦殼、洗豬坐墩,在廚房里忙得不可開交。我們把扯下的雞毛制作成毽子,幾個小孩在堂屋里踢來踢去,笑聲蕩漾在空曠的山野,平添了幾分節(jié)日的喜氣。 殺完雞,父親便鋪開買來的紅紙書寫春聯(lián),鄰里鄉(xiāng)親也會拿著紅紙來我們家請父親幫忙書寫,父親很樂意,也不收工錢。鮮紅的對聯(lián)貼在門枋上,格外耀眼。貼完春聯(lián),兩扇大門上還要貼上門神,都是秦叔寶、尉遲恭或者關羽、張飛的畫像,威武霸氣。父親交待,貼上春聯(lián)可以辟邪驅(qū)鬼,門神可以護佑一家大小平安健康,小孩子是不能去亂揭亂撕的。我們也謹記父親的話,也不隨便去亂碰。 到了下午,村子里熱鬧起來了,一會兒東家的鞭炮響了,一會兒西家的鞭炮也響了,爆竹聲此起彼伏,這是人們開始舉行隆重的除夕團圓飯了。 在吃團圓飯之前,人們要把煮熟的豬腦殼、豬坐墩、紅叫雞等裝在盆子里,端到家神面前,焚香秉燭,燒錢化紙,祭拜天地和祖宗,之后還要依次敬獻圈舍和灶神,祈佑五谷豐登。完了之后開始鳴放鞭炮,擺團圓飯。 擺團圓飯也是有講究的,美味佳肴端上桌,我們小孩再饞也是不能先上桌的,包括大人也是。而是首先在桌子上擺上八個小碗,八雙筷子,八個酒杯,每碗盛一小點米飯,杯子里倒一點小酒,筷子放在飯碗上,桌子底下燒一點錢紙,邀請已故的先人坐下先“吃”,我們農(nóng)村稱之為“獻飯”。獻完飯,一家人才團座桌旁,大塊朵頤,享受著一年艱辛換來的幸福。 席間,母親告訴我們,年夜飯要慢慢吃,吃得越慢越好,盡量不要喝湯,以免來年出門會被雨淋。我們也不知道是啥意思,現(xiàn)在想起來,可能是很久不見這么多好吃的飯菜而狼吞虎咽會梗著脖子,也可能是一家人一年四季難得有這么一個幸福團聚的時刻,希望大家好好話話家常,享受幸福美滿之意吧?至于不準喝湯,應該是怕小孩尿床,反正都有一定的道理。 三十晚上,火爐里的煤添得比平時要多,然后用煤灰和著稀泥揣成“碳粑”把火封住,中間或周圍留幾個小洞,不讓它熄滅。堂屋上方的神龕上,還要點上油燈長夜不熄。星星油燈一點亮,整間堂屋變得亮堂起來,也給我們好玩的小孩子提供了一個有光線又寬敞的玩耍場地了。 此時,父親便會拿出早已準備好的“袱子”——就是外面包有寫上已故先人名字的紙錢形似信封,燒給已故的先人們,我們自然也要跪在神龕面前,虔誠地叩頭跪拜。父親說,大過年的,先人們回來過年,明天過完年就要回去了,這是給他們準備的陰間用的紙幣,讓他們不缺錢花。 燒完“袱子”,一家人就圍坐在火塘旁邊,母親他們就剝花生、炒芝麻準備初一早上的湯圓包心(餡兒),父親則泡上一杯淡茶,給我們講他們小時候的故事或者一些民間故事。那時的農(nóng)村不通電,也看不到聯(lián)歡晚會,但能偎依在父母身旁聽他們講過去的故事,自然也是一種精神享受。 這天晚上,人們一般睡得比較晚,謂之“守田坎”,寓意來年莊稼地不垮坎子,莊稼茂盛順利。小孩洗腳的時候,大人也叫一定要洗干凈,而且要洗到膝蓋處才可以,說是洗干凈了,來年就會運氣好,走到哪里都會碰得到飯吃。我們也當真,硬是認認真真、仔仔細細把腳洗干凈洗到位。 過完除夕就是新年初一了,父親早上要最早地起床燃放鞭炮,一般是在凌晨兩三點鐘左右,我們當?shù)亟小胺判小?。當我們起床的時候,鞭炮早已放過,湯圓早已煮好,要吃多少自己舀,這天是不能沾一點油星子的,必須吃素。煮湯圓的水是現(xiàn)去水井里挑的,謂之“金銀水”,就是洗菜過后的水也不能隨便倒掉,如果倒掉了就會舍財。挑水的時候還要放點鞭炮,點燃香燭,燒些紙錢。 我們一般是先去放鞭炮的地方找沒有燃爆的炮仗,然后才是穿上父母縫的新衣服,跟隨他們?nèi)R宇里燒香拜佛。這一天,廟宇里香火鼎盛,我們小孩子跟著去主要是搶貢品。因為香客一般都會在菩薩面前放一些花生、水果以及果糖之類的東西,我們搶到了也是滿心歡喜,一般是要耍得好的才會分一點給他們共享,有時候還會節(jié)省著吃。如果哪個饞嘴的先吃完了,也就只好眼巴巴地看著別人津津有味而自己暗吞口水了。 正月,一般都是走親串戚,相互拜年。拜年的時候,都會提上二曲酒、白糖、面條、二刀肉等一些禮品。好吃好喝臨走時,還會得到主家開銷的排排錢(壓歲錢,一般多的有一塊兩塊、三五幾塊的,少的有五六毛七八毛的)或者小手帕,這也是我們小孩子最最開心的時候。 大人們聚在一起下下象棋,打打紙牌,我們小孩子就找自己的小伙伴藏貓貓,抽九九,或玩泥巴,放火炮,玩得不亦樂乎,甚至戀戀不舍。 正月里,說春的春官也會下鄉(xiāng)說春。他們一般都會用一個布口袋背上幾十本黃書(農(nóng)歷記事書),來到主家門口,主家都會自覺把門關上,春官站在門口,隨口念出四言八句的順口溜,開完財門,主家就會把門打開,迎接春官進屋。春官進屋后,一般也要見子打子,看見什么說什么,一般都是說一些奉承話、吉利話,說得主家笑逐顏開,主家便會打賞一個封封(紅包),春官也會留下黃書,又繼續(xù)去下一家說春。 有些年辰,集鎮(zhèn)上還會在正月間耍龍燈、獅燈、牛燈,那也是最熱鬧的時節(jié)。耍龍燈是從初一耍到十五,十五晚上燒龍?zhí)貏e熱鬧,燒紅的生鐵水從滾燙的爐膛里舀出來,用力地往龍身上拍去,火花四濺的鐵水珠在空中滋滋作響,映紅了整個街道。耍龍的人更加用力擺龍,一般要從龍頭燒到龍尾,燒完龍以后,龍燈也就結束了,似乎春節(jié)也就結束了。人們又開始了新一年的勞作,而我們也繼續(xù)期待新的春節(jié)的到來。(完) 作者:劉書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