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4日(明日) 第三十七屆蘭亭書法節(jié) 將于在紹興市柯橋區(qū)蘭渚山下的蘭亭 拉開帷幕 當天,除了書法節(jié)開幕式,還有第七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的頒獎儀式、 蘭亭論壇和翰墨蘭亭·百家書畫惠百姓一一書畫作品及文創(chuàng)產(chǎn)品(陶瓷)拍賣活動等一系列的活動。 同時,在4月14日開始的一個月里,第七屆中國書法蘭亭獎中獲獎及參評的近200幅作品將在蘭亭書法博物館里展出,感興趣的小伙們千萬不要錯過。 對書法愛好者來說,這里幾乎是他們的朝圣之地;對普通的游者來說,蘭亭的古樸幽靜,樹林茂密,不失為一個僻靜享受自然的好去處。今天,讓我們走進蘭亭,品讀這里的文化底蘊。 今日贈予蘭亭去,興來灑筆會稽山。 千古蘭亭,翰墨風流。相傳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曾在此植蘭,漢時設驛亭,故名蘭亭。關(guān)于蘭亭的稱謂,清·于敏《浙程備覽》載:“或云蘭亭,非右軍始,舊亭堠之亭,如郵鋪相似,因右軍禊會,名遂著于天下。” 蘭亭·人物 千古蘭亭,名士風流。晉風蘭亭,以一代書圣名聞名遐邇。 《晉書·王羲之傳》載“羲之幼訥于言,人未奇之?!钡宀髮④娡醵貐s慧眼獨具:“汝是吾家佳子弟,當不減阮主簿?!?阮主簿即阮裕,“以德業(yè)知名,弱冠辟太宰掾?!笔钱敃r著名的人物。 王羲之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號澹齋,山東臨沂人,東晉大臣、書法大家。出身頂級名門,丹陽尹、會稽內(nèi)史王曠次子,太尉郗鑒婿。祖父官至尚書郎,伯父王導官至太傅,被晉元帝司馬睿稱“吾之蕭和”的東晉開國第一人?,樼鹜跏险囟擞谖鳚h,最盛時有“王于馬,共天下”之稱。晉室南遷,時年12歲的王羲之隨家人來會稽,不久去建康(今南京)讀書。學成后憑借門蔭入仕,初任秘書郎,歷任臨川太守,改任江州刺史,寧遠將軍、護軍將軍等職。穆帝永和六年(350)為會稽內(nèi)史、右軍將軍,故世稱“王右軍”。 永和九年,組織蘭亭雅集。撰寫的《蘭亭序》。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稱病棄官,攜子王操之由無錫遷居于紹興金庭。建書樓,植桑果,教子弟,賦詩文,作書畫,以放鵝弋釣為娛。”他和許詢、支遁等人,開始遍游剡地山水。東晉升平五年(公元361年),王羲之卒于會稽金庭(今浙江紹興),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稱紫藤山),其五世孫衡舍宅為金庭觀,遺址猶存。梁大同年間(535-546年),嗣孫建祠于墓前。代表作品,楷書《黃庭經(jīng)》、《樂毅論》、草書《十七帖》、行書《姨母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帖》、《蘭亭集序》等。尤《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蘭亭·書法 唐·馮承素摹紙本《蘭亭集序》 史載,東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與友人司徒謝安、辭賦家孫綽、矜豪傲物的謝萬、高僧支道林及子獻之、凝之、渙之、玄之等名流及親朋共42人宴集蘭亭,行修禊之禮,曲水流觴,飲酒賦詩。后匯集各人詩文編成集子,并寫了一篇序,這就是著名的《蘭亭序》。 褚遂良摹《蘭亭序》黃絹本 虞世南摹《蘭亭序》天歷本。 歐陽詢摹《蘭亭序》定武本,拓本。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必M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蘭亭·勝跡 蘭亭,不僅有秀美的山水風光,雅致的園林景觀,獨享的書壇盛名,豐厚的歷史文化,還有“景幽、事雅、文妙、書絕”四大特色而享譽海內(nèi)外,是中國一處重要的名勝古跡。 蘭亭碑亭,建于康熙。康帝御筆,文革被毀,劫后余生,遂成殘字。亭呈四方,磚石結(jié)構(gòu),單檐頂筑,古樸典雅。 鵝池優(yōu)美,富有變化。四周綠意,池水清碧,池鵝成群,悠游自在。池亭三角,內(nèi)有石碑,清同治建,一碑二字,父子合璧,鵝瘦池肥,鐵劃銀鉤。 流觴亭前,“之”形曲水,飲酒賦詩,風雅修禊。蘭亭集序,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帶左右,曲水流觴。應景書圣,后人效仿。 王右軍祠,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同治八年(1896)重修。粉墻黛瓦,古樸深沉,四面臨水。祠內(nèi)清池一方,傳為書圣洗筆之墨池,池中有墨華亭,亭旁連橋,祠旁環(huán)廊,整個建筑“山水廊橋亭”于一體,結(jié)構(gòu)巧妙,獨具匠心。祠內(nèi)陳列王羲之像,兩側(cè)回廊是歷代名家臨寫的《蘭亭序》刻石。祠內(nèi)洞觀天、地、日、月、星五景,可賞唐、宋、元、明、清墨寶。每年農(nóng)歷三月初三的中國蘭亭書法節(jié)開幕式和書藝交流活動就是在祠內(nèi)舉行。 御碑亭,八角重檐,始建于康熙年間。我國最大的古石碑之一。碑正面是康熙1693年所臨寫的《蘭亭集序》全文,書風秀美,雍容華貴。碑后是乾隆1751年游蘭亭時即興所作的一首七律《蘭亭即事》,書法飄逸,對蘭亭的仰慕之情溢于言表。祖孫兩代皇帝同書一碑,所以又稱祖孫碑。 蘭亭·傳承 蘭亭書法博物館是我國最大的書法專題博物館,建于1988年,依山傍水,里面陳列著中國書法簡史,以蘭亭書法和蘭亭文化為主題的館藏,并不定時舉辦各種書法展覽。 ![]() 如果說,蘭亭的前世,是千年前的那場在中國文人心中意境高遠的永和雅集。那么蘭亭的今生,在傳承文脈的同時,已然承擔起了紹興文化產(chǎn)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重要實驗地。 蘭亭書法節(jié),深刻影響了蘭亭的發(fā)展走向。而在長達幾十年的時間里,蘭亭作為書法圣地的打造一直在動態(tài)進行中。 本文由紹興文旅發(fā)布編輯整理 素材來源:紹興蘭亭風景區(qū)、紹興書畫社 、御風致遠、網(wǎng)絡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