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讀書筆記 | 這才是心理學

 九州君子好人 2021-04-10
第二次一篇文章只寫一本書。
可見我是愛得深沉?!


前言


今天我想和你深入分享的一本書是基思·斯塔諾維奇一版再版的“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我讀的中文版本叫做《這才是心理學:看穿偽心理學的本質》,可能還有其他的中文版本叫《對偽心理學說不》。

圖片
 
雖然乍一看很像是一本心理學學科的入門教材,但是實際上看完目錄許多人很快就會意識到,這更是一本介紹科學方法論的作品。

圖片
圖片
 
這也是我推薦這本書最主要的原因,雖然你可能無法獲得關于“心理學”的知識,但你將接觸到“科學”作為方法論的本質——我覺得年輕人在上大學之前讀一讀這本書最為有益。

(雖然我的訂閱者只有10%在25歲以下。)

圖片
 
不同于物理學、數(shù)學這些有晦澀的公式“包裝”的學科,心理學總是毫不羞澀地出現(xiàn)在日常的媒體和影視劇當中,比如美劇Lie to Me,The Mentalist,港劇《讀心神探》等等。

這種大眾化的“心理學”讓大眾產生、或者強化了一個錯誤的觀念:誰都可以成為一個心理學家,只要你能夠猜出別人在撒謊、懂一些微表情,或者能夠合情合理地解釋一個人的行為——作者非常反對這樣看待心理學的,且用了一枚“科學的濾鏡”去看待現(xiàn)代心理學。

在作者看來 ,心理學要向所有的公眾保證:1)他關于人類和動物的行為的結論
都要有科學證據(jù),2)基于這些結論的心理學的應用,都要經過科學方法的檢驗。

心理學成為一門單獨的學科之前,它必須是一門科學。那么什么是科學呢?科學不是實驗室里面的白大褂,也不是那些讓人抓耳撓腮的公式;它是一種思考、觀察事物,以便深入理解其運行機制的方法。在這本書中作者列舉了三個科學的基本特征。


01 應用系統(tǒng)的實證主義


科學的第一個特征是要應用系統(tǒng)的實證主義(Positivism),你可以把它理解為科學是要基于觀察的。

比如某日你走在路上,發(fā)現(xiàn)你的男朋友摟著一個女孩,兩個人卿卿我我地走進了酒店。你回到家跟你媽媽說:“媽媽。我覺得這個男人是一個渣男。我要跟他分手?!?/span>你媽的回應是:“你別亂講!你的名字是叫冰冰,他的名字叫李臣;你五行帶水,他五行帶木,五行相生,你們兩個怎么可以分手呢?!”

這個時候,媽媽把一種五行的本體論運用到了生活當中,它不是基于觀察的、而是基于一種哲學思想,所以媽媽以這個為理由來阻止你分手是不科學的。

圖片

再來舉個例子,我們可能每個人都有一些什么“相親相愛一家人”這樣的家庭群。

圖片

某日媽媽在這個群里面轉發(fā)了一則關于“西瓜傳播病毒”的新聞。這個時候你就跟媽媽說:“哎呀,媽媽,這個好像是謠言哦……你就不要發(fā)到其他的群里面了。”媽媽回應說:“你不要亂講哦!這個是門口老師伯轉發(fā)給我的;門口老師伯以前可是大學老師哦!”

這個時候,媽媽采用的方式是“訴諸于權威”,而不是秉持實證主義去觀察西瓜究竟能不能傳播病毒,所以媽媽的這種說法也是不科學的。

圖片


02 產生公共知識


媽媽可能還會反駁你:“為什么我就不能信門口的那個老師伯呢?你平常不也是引用這個學者、那個學者嗎?你不也是在訴諸于權威嗎?”

這里我要引出第二個科學的特征,那就是它將會產生公共知識。所謂公共的知識就是一個不管什么時間、什么地點都可以重復被用來做實驗、重復被證實的知識。

我們之所以要相信學者,不是因為他們上了某某大學,就職于什么機構,而是因為他們所得出的結論在期刊上發(fā)表之前會經過一個“同行審查”(peer review)的過程,即它已經被在這個領域的學者審查過,在某些情況下,實驗可能被重復過,并得出了相同的結論。

例如,你把酚酞滴到堿性的液體當中,不管你是在中國滴的、冰島滴的,你用左手滴的、右手滴的,不管滴的是你媽還是你、或者門口的老師伯,不管你是一個小學生、還是一個博士后——酚酞滴到堿性的液體里面都會變紅。

把生活中的“觀察”變成一個公共的知識,需要經過很多諸如假設、驗證、預測、再驗證等許多步驟。而偽科學最大的幫手、科學最強大的勁敵便是個案和“某某人統(tǒng)計學”。

在親朋好友相聚之時,你勸爸爸少抽煙。這個時候你一個阿姨出來說:“哎呀,門口那個老師伯,白天抽晚上抽,一日三包煙,今年已經八十五高齡了?!?/span>

我們要意識到,很多心理學、醫(yī)學的研究的結論,常常是用趨勢和概率來表達的。大眾經常犯的兩個錯誤,其一是認為個案具有普適性,比如聽說有人坐月子的時候不愛穿拖鞋,這個人有關節(jié)炎,便認為所有在月子的時候不穿拖鞋的人都會得關節(jié)炎);其二便是試圖用小概率事件推翻實驗研究結果,比如存在一個高壽的煙民就證明吸煙對健康無害;。而實際上,活到85歲的人中只有5%是吸煙者(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1991)。


 03 驗證可解決的問題


在我們日常的語言習慣里面,我們有時候會說:“這不科學?!?/span>


“這不科學”可能有兩層意思,第一,這個問題本身不是一個科學問題,比如我們每天洗澡的時候都要想的“人生的終極意義是什么?”——這是一個哲學的問題。

“水在標準大氣壓下的沸點是多少”是一個科學的問題。因為有人說水答案是100攝氏度,而另一人在1個標準大氣壓下水在80攝氏度時沸騰了,他便證明“100攝氏度”的答案并不科學,或者說他“證偽”了之前的結論。

科學的第三個特征是要去驗證可解決的問題,我們也可以簡單的理解成:可證偽性。

小時候,你趁媽媽不在家的時候偷偷看電視,媽媽下班回來發(fā)現(xiàn)了,把你暴打了一頓,并說出了自己的至理名言:“孩子不打不行”。

你委屈地反駁:“隔壁王阿姨從來不打自己的孩子小明?!?/span>
媽媽:“對啊,你看小明多淘氣。”
你:“隔壁的張阿姨也不打自己的孩子小紅?!?/span>
媽媽:“對啊,因為小紅讀書很用功啊?!?/span>
你:“隔壁李阿姨也不打自己的孩子啊”
媽媽:“那是因為李雷那個小冊老,打了也沒用??!”

你是否發(fā)現(xiàn)媽媽說的這一句“孩子不打不行”,根本沒有留下任何可以被證偽的空間?這只能說,“孩子不打不行”,是媽媽的一個思想,是媽媽的信念,是媽媽的人生哲學……但是它不是一個科學的結論。

 
小結


我曾經看到過說這樣一句話,科普不僅僅應該是科學知識的普及,更應該是科學方法論的普及,我非常贊同。

告訴大眾知道符紙燃盡的灰不能醫(yī)治癌癥、用熱水燙一燙餐具不能殺菌固然非常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告訴大眾,從科學的角度出發(fā),我們需要怎樣的觀察、思考和驗證某些結論的方法。所以我們在這里應該普及的是一種科學的思維方式。

當你讀新聞、聽別人閑聊的時候,都應該抱著一種良性的質疑態(tài)度。許多謠言得以傳播僅僅是因為“聽起來”很對、很鮮活,但只要有一絲批判性的態(tài)度,大部分都禁不起推敲。正如亞里士多德曾經說的:“受過教育的標志是可以去思考一種思想,而不去接受它。


(完)
宇弦小敘 發(fā)起了一個讀者討論 有沒有什么要吐槽的……

| 文章封面 |

來自uxdesign.cc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