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炳邀您,閱讀前先思考 你能做到嗎? ——生活里可能十之八九都不盡如意,但總有那十之一二的美好常在,與其在十之八九里流淚,不如善于抓住那十之一二溫暖自己。 本書簡介 蕭紅是被冠有民國四大才女之稱的中國現(xiàn)代女作家,和張愛玲并稱為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最為耀眼的女作家“雙子星座”。她的中篇小說《生死場》由魯迅作序一舉成名,而她離世前最后一部作品《呼蘭河傳》則更是文風雄邁,筆觸細膩,以慣用的散文手法疏落地寫出了呼蘭河城當年的對故鄉(xiāng)鄰人的世情世態(tài),對后世具有深遠的影響。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閱讀本書的三個主要內容: ①盲目的從眾讓我們迷失自己 ②在不美好的世界里學會發(fā)現(xiàn)美好 ③夢想讓我們沖破現(xiàn)實的藩籬 一、盲目的從眾讓我們迷失自己 打開呼蘭河傳我們仿若走入了一副描繪市井的畫中,我們能看見各色人物在呼蘭河城中行走,買豆腐,去藥鋪,過泥坑,搶淹死的豬肉…乍一看你會覺得這小鎮(zhèn)有意思極了,庸碌里總透著煙火氣,但讀下去你會發(fā)現(xiàn)這里大多數(shù)的老百姓活得千人一面,小城里吹著僵化的風,有生氣的人進去不免是要喘不過氣的。 呼蘭河城里有個大泥坑,一到雨天就泥濘不堪,牲口走上去常常被淹死。即使如此,大家只是跟著前人繞道而過,從沒有人想過填上這坑。 等到日子晴個三兩月,泥坑看起來和尋常路無異,人們又都跟著旁人的腳步往上走,絲毫不考慮潛在安危。但時常還是有人拖著家禽踩破了表面的泥殼陷了進去,人折騰的上來了,豬啊牛啊這些家禽卻只能越陷越深沒了命。等到賣肉的將淹死的動物拉去市場上低價賣了還能被百姓瘋搶。大家對這泥潭越發(fā)有了感情。 再往后賣肉的低價賣瘟豬肉,大家起初將信將疑,但聽別家邊買邊說:“這是泥潭里的死豬肉吃了沒事后?!?,一個個又趨之若鶩的去爭搶那點廉價豬肉。偶爾遇到一個說真話的孩子叫嚷著:“這是瘟豬肉。”大人們都很不開心,孩子的父母更是要在人前掌孩子的嘴讓他不能亂講,因為這孩子的真話正試圖打破這小鎮(zhèn)苦心經(jīng)營的規(guī)則——盲從他人,即使是錯誤也要保持一致。 除了泥坑問題,書中描寫的小鎮(zhèn)里方方面面的事都能看出:個性在呼蘭河城不被需要,每一個人成為了盲從他人維護陋習的工具,他們活的沒有自己,這是千百年傳承下來的悲劇。 書中的那些人在窮和苦的困擾里對于小偷小摸的伎倆都習以為常。有二伯偷,廚子也偷……他們待人接物的眼光都一致,小團圓媳婦出現(xiàn),所有人都覺得她太高吃太多,不像做媳婦的。小團圓媳婦婆婆一聽立馬接受了大家的想法。她的愚昧和對現(xiàn)實的順從讓她開始不停地暴打小團圓媳婦、最后小團圓媳婦活生生被折騰死了。而她婆婆自己卻覺得委屈,她只是從了城里大家都有的習慣而已:“別家的媳婦一天打八頓……我就打了她一個多月……我打她是為了她好?!?/span> 活在呼蘭河城的這群人就是這樣,他們是看不見光明的,沒有自己的追求和想法,只曉得跟著大流逆來順受。 如今的我們離書中的人事相隔甚遠但卻并不覺得他們陌生,社會習慣的力量如此之大,讓我們很多時候無法抗拒的被牽扯帶動。網(wǎng)絡中隨意一個消息的傳播,底下就能牽扯出無數(shù)不經(jīng)思考的支持者,結果常常成為他人利用的工具。生活里,從眾思想讓我們又喜歡亦步亦趨,不敢表達真實的自己。 活著,到底不該只是渾渾噩噩隨大流。無論何時,你都該活得明白,有自己的判斷和主張,拒絕錯誤的盲從,喜歡自己,表現(xiàn)到底。這樣我們才能擁有更好的自己,社會才能百花齊放。 二、在不美好的世界里學會發(fā)現(xiàn)美好 《呼蘭河傳》的底色是灰黑的,一如蕭紅生命的底色也是黯淡的。蕭紅一生命途多舛,九歲喪母,父親和后母對其漠不關心,祖母對她也極其冷淡。成年之后,她的情路又坎坷不順,總是懷著前任的孩子被現(xiàn)任拋棄,好不容易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有一些成績,又在30歲的盡頭因為肺結核溘然長逝。 可就是這樣一位人生黯然無光的作者卻通過描寫兒時軼事讓自己無味的人生找到了溫暖,也為《呼蘭河城》增添了不少明麗色彩。蕭紅始終是一個善于在黑暗中尋找光明,在不美好中發(fā)現(xiàn)美好的人。 從第三章開始,蕭紅突出描寫了“我”和祖父的美好生活。 祖父對她耐心寵溺,他陪蕭紅在后花園嬉戲,教蕭紅詩文…… 蕭紅會摘花插在祖父頭上,戲弄祖父,祖父不惱反而笑作一團。她想吃玉米,祖父便陪她去采,一會她又變了卦,祖父也是應允的。祖父會一遍遍不厭其煩的教她背詩,在她因天真無知在人前口不擇言時及時制止和提點她…… 雖然兒時沒有父母的疼愛,也沒有大多數(shù)親人的呵護,但只要有祖父對她的寵愛,蕭紅便覺得尤為滿足。 蕭紅打心底里明白何必強求得不到的憐愛,為何不去珍惜已有的關懷?所以她的文字哀而不傷,因為生活中她始終不缺乏愛,不是因為她得到得比別人多,只是因為她擁有善于找尋愛的眼。 成年后的蕭紅更是從未得過老天眷顧,情郎無情,身體欠佳,她卻從未覺得絕望,她寫下呼蘭河傳,就是希望在冷酷的現(xiàn)實中找到溫暖的泉眼,讓自已可以抵御現(xiàn)實風寒。 生活里可能十之八九都不盡如意,但總有那十之一二的美好常在,與其在十之八九里流淚,不如善于抓住那十之一二溫暖自己,點亮生活,這是一個人堅強活下去該有的基本素養(yǎng)。 三、夢想讓我們沖破現(xiàn)實的藩籬 呼蘭河城里雖眾生皆醉,卻仍有不同旁人,抱著夢想生活的人。 如馮歪嘴子,他本來只是大戶人家的苦力伙計,按照旁人的想法他這輩子就應該辛苦賣力,不問將來過一天算一天的混日子,娶妻生子對他而言是非分之想。但他卻對生活有自己的暢想,他要有自己的家自己的孩子,而且他敢想敢做。他冒著被趕出去的風險,勇敢的追求愛情和老王家的女兒私定終身生了孩子。之后真的無家可歸了,他還是積極的想辦法保護家人。任憑人奚落還是要勇敢的活下去。后來,妻子死了留下兩個孩子,人家覺得他要完了,孩子也養(yǎng)不活了,但他始終相信只要積極付出樂觀面對,希望一定在前方,孩子一定會長大。夢想一日比一日好讓他始終無畏無懼。活成了呼蘭河城里最勇敢最獨一無二的人。 而蕭紅自己何嘗不是一個被夢想照亮的人,她在書中曾以童年自己的口吻說道:“不料除了后院之外,還有更大的地方,我站在街上,不是看什么熱鬧,不是看那街上的行人車馬,而是心里想:是不是我將來一個人也可以走得很遠?”現(xiàn)實中,她的確被夢想帶到了更廣闊的天地。 她始終想接受更好的教育,做自己喜歡和擅長的事——文學創(chuàng)作。19歲那年,帶著自己的夢不顧家人反對離開了小城呼蘭河城,來到了北京,正是這樣的敢作敢為才讓她有了日后的發(fā)展機會,她開始創(chuàng)作,認識了蕭軍,魯迅……她的作品開始面世,受人歡迎,她實現(xiàn)了自己感化了更多人。如果沒有夢想,她大概只會囿于那座小城里,不識風月。 今日的我們,活在更包容的社會,擁有更多可發(fā)展的空間,更可能創(chuàng)造奇跡活出不俗的自己,可很多時候我們還是活的渾渾噩噩,庸碌無為。有人怪機會不垂青,生來不逢時,其實這都不對,我們該怪的是自己少了敢想敢做的勇氣。 學會編織夢想,腳踏實地去實現(xiàn)你的夢想,現(xiàn)實的藩籬永遠攔不住你。 總結 《呼蘭河傳》的三個主題:盲目的從眾讓我們迷失自己,在不美好的世界里學會發(fā)現(xiàn)美好,夢想讓我們沖破現(xiàn)實的藩籬。 如茅盾所言:這是一篇敘事詩,一副多彩的風景,一串凄涼的歌謠?!逗籼m河傳》的確值得我們一讀。 五官同感思維導圖:引發(fā)思考 XMind豎屏導圖:內容層層剝繭 Tips:今天必讀經(jīng)典《呼蘭河傳》的分享就這里,如果給你帶來啟發(fā),不妨翻開這本書,開始遇見更好的自己。 思維導圖102本書系列: 0.開營:102本經(jīng)典的正確打開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