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學期《中國建筑史》的結課作業(yè)是模型制作【我們組選取了位于奈良的法隆寺金堂】,要求包括參考文獻和不同角度的實景照片,就打算閑暇的時候搜集一下研究的論文和實景高清大圖,這就是本文的緣起。 論文倒是很容易搜集,在知網(wǎng)以法隆寺為關鍵詞進行搜索,再按照被引量進行排名,很容易就得到了如下結果。 再加上以前略有印象的張十慶先生的《日本玉蟲廚子與東亞早期建筑樣式》,這些論文里的資料已經(jīng)足夠本次的模型制作了。 再用谷歌搜索盡可能高清的圖片,只是圖片雖然清晰度尚可,透視并不是標準的兩點透視,讓略有強迫癥的我有些不滿意,接著我打開了Pinterest進行搜索,在點擊一張圖片之后,我竟然進入了法隆寺官網(wǎng)。 官網(wǎng)頁面素雅簡潔,很有日式美學的味道。 點擊第一個標簽“法隆寺珈藍”,就進入此次旅行的核心景點,迎面而來的就是一個全面的介紹。 再往下拉,是法隆寺的主要建筑,選取了建筑學生最愛的兩點透視視角進行拍攝,賞心悅目。
但是,法隆寺伽藍內(nèi)的建筑,建成年代及其復雜,所以在簡單參觀了幾棟之后,我去維基了一下日本的歷史斷代。 簡單來說: 公元前660年2月11日,天照大神的后裔神武天皇于即位為初代天皇、并創(chuàng)建日本國。 587年,豪族蘇我氏的頭目蘇我馬子擊敗物部守屋,又在592年暗殺崇峻天皇、立女皇推古天皇為帝,圣德太子攝政,日本進入飛鳥時代。 645年,中大兄皇子和中臣鐮足暗殺蘇我入鹿,掌握政權,是為“乙巳之變”。中大兄皇子擁立孝德天皇即位,推動大化革新等改革,仿效中國唐朝的政治制度,嘗試創(chuàng)建一個律令制的國家。此時稱為白鳳文化。
710年,元明天皇遷都平城京(今奈良西郊),日本進入奈良時代。 奈良時代后期,政局動蕩,律令制松弛。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現(xiàn)在的京都),是為平安時代,日語假名以及國風文化在此時代成形。 1192年,武家首領源賴朝被封為征夷大將軍,創(chuàng)建鐮倉幕府,并展開600余年的幕府統(tǒng)治,是為鐮倉時代。 后醍醐天皇掌握大權以后,并沒有滿足武士層次結構的期望。大軍閥足利尊氏成為所有武士的代表,于1336年攻陷京都,扶持兩統(tǒng)迭立中的持明院統(tǒng)光明天皇即位。大覺寺統(tǒng)的后醍醐天皇把持著日本皇室的三神器逃到吉野山中,堅持自己才是正統(tǒng),足利尊氏則在京都創(chuàng)建室町幕府,于是出現(xiàn)京都(北朝)和吉野(南朝)兩個對立的朝廷。南北朝的征戰(zhàn)持續(xù)將近60年,1392年,足利義滿逼南朝的后龜山天皇讓位,由室町幕府擁立的北朝后小松天皇成為天皇,也終止長達57年的南北朝時期??傮w來說,是為室町時代。 室町幕府末期發(fā)生應仁之亂,標志著日本進入長達148年的戰(zhàn)國時代。1573年,大名織田信長,亦是當時最強悍的諸侯,攻下室町幕府所在地二條御所,將足利義昭流放到河內(nèi)國,室町幕府滅亡,日本進入安土桃山時代(1573年至1603年)。 1600年,封地在關東地方的大名德川家康獲取關原之戰(zhàn)的勝利,基本上獲得全國軍、政上的優(yōu)勢。1603年,家康被任命為征夷大將軍,開創(chuàng)江戶幕府。1615年,德川家康在大坂之役中完全消滅豐臣氏的勢力,實現(xiàn)了日本的統(tǒng)一,江戶幕府也成為日本實際上的統(tǒng)治者。是為江戶時代。 1867年,末代江戶幕府將軍德川慶喜迫于情勢主動大政奉還,以明治天皇為首的新政府正式成立,江戶時代結束。 了解了這些,就能分清楚各個建筑的時代: 金堂 飛鳥時代
此外,傅熹年先生有一段極為精彩的計算推演,但由于文章引用格式的限制(單次不得超過300字)只得以正文格式引用,傅熹年先生寫道: 金堂的底層尺寸以日本通行的曲尺計 (1曲尺=0.30303米) : 1層面闊為7.12+10.68+10.68+10.68+7.12=46.26曲尺 1層進深為7.12+10.68+10.68+7.12=35. 60曲尺 上述實測數(shù)據(jù)都是零頭尺寸,可知金堂設計時不以這曲尺為單位。經(jīng)日本學者反復研究,現(xiàn)已公認,法隆寺金堂是用當時日本盛行的通行的高麗尺為單位設計的。 1高麗尺=1.186曲尺=0.359米。以此計算: 1層面闊為6+9+9+9+6=39高麗尺 1層進深為6+9+9+6=30高麗尺 上述尺寸都是整數(shù),證明金堂確是以高麗尺為單位設計的。但用高麗尺換算2層尺寸時,又出現(xiàn)了問題,所得又都是零頭尺寸。 面闊為5.25+8.60+5.25=27. 70高麗尺 進深為5.25+8.26+5.25=18. 76高麗尺 結合上下層尺寸,經(jīng)日本學者反復推算,發(fā)現(xiàn)金堂1、2層平面尺寸都是0.75高麗尺的倍數(shù)。
中門 · 回廊 飛鳥時代 經(jīng)藏 奈良時代 鐘樓 平安時代 大講堂 平安時代 圣靈院 鐮倉時代 東室 飛鳥時代 三經(jīng)院 · 西室 鐮倉時代 上御堂 鐮倉時代 夢殿 奈良時代
繪殿·舍利殿 鐮倉時代 伝法堂 奈良時代 西円堂 鐮倉時代 南大門 室町時代 東大門 奈良時代 食堂 奈良時代 網(wǎng)封藏 平安時代 筑地塀 桃山-江戶時代
忽然想起前幾天看到過的一段應縣木塔文章下的評論“很多人跑到日本去尋找所謂的大唐建筑,卻不知真正的唐風遺存就在山西”,可能也是很多人心中的疑問:為什么中國學者要去研究日本的古建筑呢?傅先生的這段話應能解答這個疑問。中國文化自古以來就是兼容并包的,我們也不應沒有這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文化自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