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體書法—龍書(篆)產(chǎn)生、發(fā)展及現(xiàn)狀 郭 謙 5000年前的紅山文化中,龍就進入了中華民族的視野,據(jù)推測和傳說中的軒轅氏黃帝時期很接近,基本上可以認為在黃帝時期,龍形已被廣泛吸收,出現(xiàn)了龍圖騰符號,產(chǎn)生了龍文化的起端。龍的飛騰與躍動,似線條飛舞,是讓人幻化成為龍書(篆)的文字之形最好的藝術(shù)構(gòu)件。相傳遠古伏羲氏時代,有龍負圖出河。因此史官以龍紀事,創(chuàng)立文字,稱為龍書。唐書法家韋續(xù)的著作《墨藪·五十六種書》說:“太昊庖犧氏獲景龍之瑞,始作龍書?!?/span> 龍書,又稱龍篆、龍書篆。它以龍的形狀為筆畫組字。是先秦古書法書體中的一種。 ![]() (宋《金剛經(jīng)》龍篆內(nèi)頁之一) 從歷史文獻資料中溯源,我們可以看到南朝齊蕭子良《古今篆隸文體》有“龍虎書”,北朝王愔《古今文字志》書體36種有“龍書”,梁庾元威《論書》書體108種含有“龍篆、龍隸、龍虎隸、龍草書”,(宋)道肯《三十二篆體金剛經(jīng)》叢書中有“龍篆”《金剛經(jīng)》,孫枝秀《歷朝圣賢篆書百體千字文》164體有“龍書”字樣八個,清乾隆32體篆書《御制盛京賦》叢書中有“龍書篆”《盛京賦》。龍篆在歷代都有人使用。 ![]() (清乾隆《御制盛京賦》“龍書篆”內(nèi)頁之一) 當代龍篆書體研究的人數(shù)較多,做出突出成績的書家有河北邢臺許萬卿、甘肅平?jīng)鳇S國光、湖南湘陰邵立新等。 許萬卿,生于1937年,祖籍河南安陽,在河北邢臺工作。幼時家境貧寒,上學不多,但他酷愛書法,從參加工作到現(xiàn)在,他研習書法40余年。他的書法以楷、行、隸、篆為主,尤以篆書最為擅長。20世紀90年代,他開始研究龍篆。傳統(tǒng)的龍書以整條龍為一筆畫,幾條龍構(gòu)成一個完整的字。即畫的成分多。而許萬卿的龍篆特點是每一筆畫取龍頭形狀書寫,書寫性更強。2001年在中國歷史博物館舉辦的中華魂大型書法展覽會上,他的龍篆作品一經(jīng)展出就引起了很大轟動。2003年許萬卿出版《龍篆·毛澤東詩詞》,2011年出版《龍篆書常用字字帖》。其龍篆書法作品被《中國文字博物館》、中國民族博物館、洛陽白馬寺、西柏坡紀念館等國內(nèi)多家機構(gòu)珍藏。2005年起,許萬卿在邢臺地區(qū)辦書法培訓班,培養(yǎng)了龍篆書法弟子達二三百人之多。學生中的姣姣者有焦志平、郝會強、吳文彬、朱起海等人。郝會強等人發(fā)起組織了中華龍篆書法研究會、邢臺市龍篆體書法研究會。許萬卿曾編纂過《龍篆大詞典》,共收錄六千字。 ![]() (許萬卿龍篆書法) 黃國光,甘肅平?jīng)鋈?,生于上世紀四十年代。他曾從事過美工、宣傳干事、教師等職業(yè),后來耗時28年一心研習“龍篆書法”,他的“龍篆書法” 看上去既美觀大方,又清新脫俗,技藝高超,自成一派。其“龍篆文”書法作品曾多次入選全國書法大展,并多次獲得大獎。其作品曾被多家省級博物館收藏,并被多家報刊雜志刊登發(fā)表。2016 年被北京故宮博物館收藏;多幅作品被美國集郵公司集團印制成郵票面向全球發(fā)行。 ![]() (黃國光龍篆作品) 邵立新,湖南湘陰人,在湖南被稱為“龍書篆第一人”其書寫的龍書篆字體頗具特點非常有趣,每筆字都猶如一條小龍在紙上游弋。2017年初邵立新將他耗費半年多心血創(chuàng)作的龍書篆書法《楓溪竹枝詞一百首》捐贈給上海楓涇鎮(zhèn)人民政府收藏。這幅龍書篆書法作品耗費半年多心血創(chuàng)作,長達44米。 ![]() (邵立新龍篆長卷局部) 龍書(篆)是一門古老的書法技藝,在當今萬眾創(chuàng)新的時代又煥發(fā)了新生,并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相信它會進一步向深度、寬度發(fā)展。 ![]() (郭謙龍篆書法作品之一) |
|
來自: 甘泉書屋i30tsw > 《百體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