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光輝兄結(jié)識有二、三十年了。記不得光輝兄大展中摘取過多少桂冠,拿過多少大獎了。光輝兄何許人也?想必是圈內(nèi)人沒有幾人不認識他。我看到的是一個輪廓清晰而棱角分明的周光輝,他外形酷似仙人道長,聲如洪鐘白絮飄冉,仙風道骨躊躇滿志,鍍銅般的臉龐和深遂的雙眸透露出一股子西部人所獨有的睿智。記得時常在朋友聚會場所,他是最搶鏡的那一位。時常高談闊論,激情飛揚,語出驚四座,談笑皆鴻儒。談笑中,其周身充溢著彌滿的激情,血脈噴張霸氣十足。那是西部人常有的性格特質(zhì),也是周兄其寶刀不老超拔豪邁的人生底色。 周兄的步履在延續(xù)著古典文脈的旅途一路堅實而鏗鏘,在國學傳承秉持人文正道之主張,家學豐碩,嫡脈傳承順應歷史昭彰。一路砥礪前行,多有彷徨困惑,然開一路先河。周游開悟鞭策歷練,常常周而復始從不間斷,猶順應中國畫文脈延續(xù)至今,中國畫創(chuàng)新與改良頗為爭論焦點。如何改良創(chuàng)新?見仁見智,眾說紛紜。也是最難解釋和難以界定的。當下中國畫出自于中西文化參照體系在大背景下的迷惑與茫然,是歷史鏡像的反映,也是中國畫走到了瓶頸與發(fā)展的困惑期,同時也是一種涅槃重生的機緣。在歷史關(guān)頭,周光輝以他個人的智慧與勇氣,毅然決然地走入了一條不歸之路,那就是探徵中國畫新疆大漠山水的當代畫法與研究。這條路充滿著艱辛與迷茫,同時還會來自于業(yè)內(nèi)眾多人士的不解與猜誤,他獨辟蹊徑,堅韌和勇往直前的精神拓疆開土勵精圖治以獨特的方式向前推進,并逐步漸入佳境。他在傳統(tǒng)的圖式中尋找空間,在中西文化互補與參照的支點上尋找融合點,尋找屬于自己的與時代同步的新途徑。 宋代陳郁說:“蓋寫其形,必傳其神,傳其神,必寫其心……夫善論寫心者,當觀其人,必胸次廣,識見高,討論博,知其人則筆下流出間不容發(fā)矣?!边@正是周光輝的真實寫照。光輝兄除了秉性洞達,通觀法理,蘊藏深度,豁然開朗之外,還有那常不被人察息的一面,如剛毅中存溫潤,豁達間顯謙和,豪邁時寓真情,這人性中難以秉承的華彩在他的身上是如此的神驗。這將無疑地會直取堂奧發(fā)端而深入內(nèi)心為他的繪畫帶來詭秘的奇彩。
形因筆墨而立,筆墨依形而存。新疆山水有其獨特的地貌特征,因此,必須用畫家的感受體驗去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與之相適應,筆墨技法和藝術(shù)語言去描繪新疆山水,才能有“新疆味”。周氏的這番體味寓意深刻的理念無形中隱含在了他的繪畫中,這使得他的作品有炫目的色彩,有發(fā)泡式奇幻的肌理,恣肆灑脫的色墨交融,詭秘而突兀的造型觀念,蒼潤厚雄的筆墨壘積,奇幻而靜穆的天籟。那發(fā)散而隱遁、悲愴而高揚、顧盼而眷戀、渾穆而通幽的奇幻情境,無不將他的人生體驗與領悟在精神復雜的微妙情感上,依稀匯入到自己的作品當中。那呼之欲出的人性情懷與自然神性油然彰顯其間,那新疆大山、大水、大情懷、大氣派落落乎橫貫其上。這正是中國藝術(shù)家的精神境界得到了很好的鋪陳與完美的休現(xiàn)。這容積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幾千年來的豐厚積淀和滋養(yǎng),這種通靈感悟的大境界,正是周光輝所追求的境界。
盧 野 盧野簡介:新疆師范大學美朮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 .................................................................................................................................... 撰文:盧野 圖片:周光輝 編輯:大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