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
1.海經概述 《山海經》前五章為山經部分,主要介紹了五大山經中山的位置、河的流向、周邊的地貌各個大山的祭祀方法和動物植物等,后面的十三章是海經部分,雖然名為海經,介紹的卻不是大海,而是居住在不同地區(qū)的人和分布在不同地區(qū)的動物。 海經部分包括海內經、海內東經、海內西經、海內南經、海內北經、海外南經、海外西經、海外北經、海外東經、大荒南經、大荒東、大荒西經、大荒北經十三個章節(jié)。 從這種安排來看,總體上呈現(xiàn)了古人對天下的認識,古人把自己所在的地方看成天下之中,那么從此地向四周延伸,依次是海內經、海外經和大荒經,這種安排也和古人的“五服”相吻合?!?國語 ·周語》記載“先王之制,邦內甸服,邦外 侯服 ,侯衛(wèi)賓服,夷蠻要服,戎狄 荒服 。日祭、月祀、時享、歲貢、終王,先王之訓也”。
盡管海經部分的十三個章節(jié)在文獻中分為海內經、海內四經、海外四經、大荒四經幾個部分,但是當我們認真研讀海經部分是,會發(fā)現(xiàn)各個章節(jié)之間有著明顯的相互聯(lián)系,我們根據(jù)他們之間的聯(lián)系,把海經部分的十三個章節(jié)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海外南經、海外西經、海外北經、海外東經和大荒東經。之所以把這五個章節(jié)歸為一部分,是因為這五部分是從頭到尾一個線索延伸下去的,各個章節(jié)之間是首尾相連。這五大海經的四個連接點分別是結匈國、長股國、平丘和毛民之國。結匈國連接了海外南經和海外西經,長股國連接了海外西經和海外北經,平丘鏈接了海外北經和海外東經,毛民之國連接了海外東經和大荒北經。這一序列相互之間的關系如下圖:
第一序列
第二部分包括海內南經、海內西經、海內北經和海內東經,這四個章節(jié)收尾相連,形成了一個封閉的環(huán)。連接點分別是氐人國、開題之國、鉅燕和海。氐人國連接了海內南經和海內西經,開題之國連接了海內西經和海內北經,鉅燕鏈接了海內北經和海內東經,海則鏈接了海內東經和海內南經。
第二序列
第三部分包括大荒東經和大荒西經兩個部分,這兩個部分的最大特點是分部描述了七座日出之山和七座日落之山。因此可以確定的是這一序列所描寫的位置是在兩大陸地的東部和西部的邊緣地帶,這也是古人“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的現(xiàn)實依據(jù),如果做個推測的話,在這個兩個大陸的臨海地帶,會有遠古天文觀測的遺跡。
第三序列
第四部分包括大荒南經和海內經,這兩部分是兩個獨立的部分,和其他章節(jié)互不聯(lián)系卻都有各自的特點。 大荒南經部分的各個地名都屬于大荒南經所獨有的,不與其他章節(jié)相聯(lián)系,這是其一,其二是大荒南經部分各個地點之間沒有排列順序,在其他章節(jié)常常看到的“海外自西南陬至東南陬者”、“海外自東北陬至西北陬者”等提示方向性的語言在這里沒有了,僅僅根據(jù)文獻記載,我們很難判斷各個邦國之間的相對位置。這個情況似乎在暗示我們,在大荒南經里面,各個地點不是線性排開,而呈現(xiàn)的很可能是平面布局,由此推斷,大荒南經應該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區(qū)域,和前面那些互不統(tǒng)屬。 海內經部分是個很特殊的部分,這一部分所描寫的應該是華夏文明的核心區(qū)域。但是在這一部分,有很多的地名在海內四經部分等章節(jié)都有提到,比如說朝鮮、流沙、黑水、華山、苗民、鸞鳥鳳鳥、三天子之都等,這些名字和前面章節(jié)的的名字相同或相近,感覺是重復了。再者,這一章節(jié)在描寫邦國和地方時,沒有順序,感覺和大荒南經一樣,不是線性排列,而是在一個平面內排列,因此海內經和大荒南經一樣,也應該是一個獨立的區(qū)域。 第四序列 獨立篇章:大荒南經、海內經
根據(jù)海經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和山經部分確立的昆侖、南山、華山等名山大川的位置,基本可以確定海經各個章節(jié)所描寫的位置。 我們劃分的第一序列五個章節(jié)描寫的是非洲大陸和亞歐大陸,第二序列從四個方位描寫了非洲,第三部分日出日出的地點分別在非洲和南北美洲,第十部分的海內經是非洲,大荒南經是澳洲大陸。 由此可以看出,海經部分十三個章節(jié)中,其中涉及亞歐大陸的有三個章節(jié),分別是海外北經、大荒北經和海外東經,涉及美洲部分的一個章節(jié),是大荒東經,涉及澳洲的一個章節(jié),是大荒南經,其余的八個章節(jié)均描寫的是非洲,包括海內經、海內東經、海內北經、海內南經、海內西經、海外西經、海外南經、大荒西經。之所以出現(xiàn)這個情況,原因有一下幾點: 1. 2. 3. 4. 海經部分,海內北經、海內西經、海外南經、大荒西經等都有提及昆侖,這里之所以重復,原因有三:一是昆侖山的地位尊崇,提及的次數(shù)多,二是因為先民的遷徙,原來屬于海內經的昆侖山,在離開故土之后,故土成了西方,所以在大荒西經里重新介紹。三是源于天下四方的觀念,先民在認識了大荒南經、大荒東經后,為了和大荒南經、大荒東經相對于,又從西山經里分出了大荒西經和海外南經,對非洲大陸進行了多次多角度的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