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屬與別名】 山茱萸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果肉。又名: 棗皮。處方名: 山萸肉、萸肉、山茱萸。 【性味、功效與主治】 味酸、澀,性微溫。功效: 補肝養(yǎng)血,益腎澀精。 主治肝腎不足、頭暈?zāi)垦?、腰酸、耳鳴;遺精、遺尿、小便頻數(shù)。 【傳統(tǒng)方劑】 (1) 山茱萸丸(《普濟方》) 山茱萸、覆盆子、菟絲子、巴戟天、人參、楮實子、五味子、熟地黃、肉桂、天雄、萆薢、牛膝、治療腎虛腰膝無力,小便頻多。 (2) 其他 在六味地黃丸及其加味方劑中,以及左歸、右歸、還少丹等方劑中山茱萸均作為重要的配伍藥。 【主要成分】 山茱萸主要含苷類山茱萸苷和有機酸、鞣酸類等成分。 1. 苷類 山茱萸苷(即馬鞭草苷)、環(huán)烯醚萜苷類。 2. 有機酸類 熊果酸、沒食子酸、蘋果酸、酒石酸。 3. 脂肪油 有棕櫚酸、油酸、亞油酸等。 4. 其他 維生素A,皂苷、鞣酸等。 【藥理作用】 1. 補血作用 小鼠飲服山茱萸水煎液,連續(xù)60日,能明顯增加血紅蛋白的含量。 山茱萸水煎液對化療、放療引起的白細胞減少有升高作用。 2. 強心和升壓作用 山茱萸注射液能增強心肌收縮力,提高心臟效率,擴張外周血管,明顯增強心臟泵血功能,能使血壓升高,并具有抗休克作用。 3. 對免疫作用 山茱萸對免疫功能既有抑制的成分,又有增強的成分。 (1) 免疫抑制作用 山茱萸總苷有免疫抑制作用,能明顯抑制小鼠淋巴細胞轉(zhuǎn)化,抑制白細胞介素-2(IL-2) 的產(chǎn)生。 山茱萸總苷能明顯抑制移植心臟的排斥反應(yīng),明顯延長小鼠移植心臟的存活時間。山茱萸總苷與環(huán)孢霉素A有協(xié)同作用。 (2) 免疫增強作用 大劑量山茱萸能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和增加脾臟的重量。 山茱萸對體液免疫功能有增強作用,能升高小鼠溶血素抗體的含量,并使血清抗體IgG含量明顯升高。 (3) 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 山茱萸馬錢子素對免疫反應(yīng)為雙向作用。體外試驗,對淋巴細胞轉(zhuǎn)化,高濃度時為抑制作用,低濃度時為促進作用。山茱萸馬錢子素體內(nèi)給藥能使小鼠淋巴細胞產(chǎn)生IL-2的能力顯著提高。 (4) 抗變態(tài)反應(yīng)作用 山茱萸有抗變態(tài)反應(yīng)作用,能顯著抑制SRBC所致的小鼠遲發(fā)型足跖腫脹,明顯減輕DNCB(二硝基氯苯)所致小鼠接觸性皮炎,加大劑量后對小鼠接觸性皮炎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4. 抗炎作用 山茱萸水煎液能抑制醋酸引起的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大鼠棉球肉芽組織增生,二甲苯所致耳郭腫脹,以及蛋清引起的大鼠足跖腫脹,降低腎上腺內(nèi)抗壞血酸的含量。其抗炎作用的機制可能與興奮垂體-腎上腺皮質(zhì)系統(tǒng)功能有關(guān)。 5. 降脂降糖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山茱萸醇提液20g/kg小鼠每日灌胃連續(xù)7日,可顯著降低正常小鼠的血糖、血清總膽固醇和三酰甘油的含量。 山茱萸醇提液對ADP誘發(fā)的體外血小板聚集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并有降低家兔全血黏度的作用。對血小板聚集誘發(fā)的肺栓塞有一定的對抗作用,使小鼠呼吸喘促持續(xù)時間比對照組明顯縮短。 6. 其他 (1) 增強體力和抗缺氧作用 山茱萸水煎液小鼠飲服60日后,游泳時間和抗缺氧能力均有顯著提高。 (2) 益智作用 山茱萸水煎液小鼠飲服60日后,迷宮覓食試驗所需時間比對照組明顯縮短。 (3) 其他 山茱萸尚有利尿作用,抗菌作用,以及較弱的興奮副交感神經(jīng)的作用。 【臨床應(yīng)用】 1) 治療身體虛弱,頭暈乏力,腰膝酸軟,陽痿遺精,尿頻尿急等中老年人常有的肝腎不足癥狀。 2) 治療貧血和化療放療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癥。 【劑量與用法】 (1) 藥典劑量 6~12g。 (2) 臨床常用劑量 6~12g。 (3) 大劑量 15~30g。 (4) 使用方法 水煎服。研末入丸散吞服。 【臨床體會】 1. 關(guān)于補益功效 山茱萸的處方名北方喜歡用棗皮,上海許多中醫(yī)不知道這個名稱。 山茱萸中藥著作大多歸在固澀收斂藥一類中,作者重視其補益功效,而移入到補血藥一類中。 (1) 補益肝腎 山茱萸首先是一味補肝腎藥,在六味地黃丸、左歸、右歸等方劑中作為臣藥配伍地黃以補益肝腎。老年人常有的虛弱癥狀,如頭暈乏力,腰膝酸軟,陽痿遺精,尿頻尿急等,為一種亞健康狀態(tài),不一定有器質(zhì)性疾病。中醫(yī)辨證為肝腎不足,山茱萸是常用的中藥。長期服用能增強體質(zhì),強心,生血,抗疲勞,調(diào)節(jié)免疫功能等。 山茱萸的降脂降糖和抗聚抗栓作用,老年人長期服用也是有益于健康的。 (2) 關(guān)于補血和升白 山茱萸具有升高血紅蛋白和白細胞的作用。中醫(yī)理論,肝藏血,腎藏精,血紅蛋白降低和白細胞減少癥屬于肝血不足,血不養(yǎng)肝。治療上用六味地黃丸和二至丸,如地黃、女貞子、山茱萸等,以養(yǎng)肝陰、補肝血。這包括了各種因素引起的血紅蛋白和白細胞減少,營養(yǎng)性的,增生不良性的,化療放療引起的等都可使用。 臨床上曾用大劑量的熟地黃、山茱萸與鹿角膠膠配伍,對于自身免疫病引起的重癥血小板減少,僅為3×109/L~30×109/L以下的患者,包括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原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在未用皮質(zhì)激素或維持激素原來劑量的情況下,都逐漸地回升,直到升至100×109/L以上的正常范圍。 對于免疫病白細胞減少的患者,三藥組合也有療效。 (3) 關(guān)于調(diào)節(jié)免疫功能 山茱萸藥理報道既有免疫抑制作用的一面,又有免疫增強作用的一面。我們臨床是經(jīng)常使用山茱萸的,常規(guī)劑量主要用于補益肝腎,大劑量30g主要用于升血。臨床上沒有發(fā)現(xiàn)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藥理提示山萸肉皂苷具有抗排異作用,由于這方面的藥物很少,可以試用于臨床。 2. 關(guān)于固澀 山茱萸是一味固澀收斂藥。味酸,含有較多的有機酸和鞣酸。有機酸和鞣酸在許多中藥中是普遍存在的一種成分。但只有少數(shù)中藥含有多量有機酸和鞣酸,達到一定的含量,使中藥以酸澀味為主。這些藥大多歸類在收澀藥一類中。 鞣酸的藥理有抗菌作用和收斂作用。山萸肉確有這方面的臨床效果。 (1) 關(guān)于抗菌 山茱萸有抗菌作用,與鞣酸有關(guān)。主要是抑制大腸桿菌和痢疾桿菌,可用于慢性尿路感染,慢性前列腺炎,小便淋瀝次多;慢性腸道感染和潰瘍,大便次多,稀薄,有時帶膿血,中醫(yī)辨證是脾腎兩虧的患者。 (2) 關(guān)于收斂 山茱萸的收斂作用,包括斂尿、斂精、斂帶、斂便、斂汗等。臨床診斷為慢性尿路感染和感染后尿路綜合征;遺精和早泄;慢性宮頸炎,白帶過多;慢性腸道感染,大便次多,稀薄;自主神經(jīng)功能紊亂而汗多。山茱萸對這五種需要收斂的慢性病,臨床都是有效的。對于出汗,單用山茱萸藥力稍弱,宜在復(fù)方中使用。 (3) 鞣酸還有止血作用 山茱萸除固經(jīng)止血外,一般不用于其他部位出血。 (4) 不宜用山茱萸患者 對于慢性大便次多,但有大便不暢,腹脹氣的患者,里急后重的患者,不宜使用山茱萸等收澀藥。 【保健與食療】 1. 山茱萸的食用與食療 山茱萸味帶酸澀,性平偏溫,滋膩,烏黑色,可制作藥膳、菜肴、火鍋、藥酒、飲料等。甜、酸、苦、辣、咸五種味道均可相配。 山茱萸食療用以補益肝腎,強壯,生血,澀尿等。 2. 藥膳 山茱萸單味可制作藥膳菜肴,以糖醋為宜,與深色的相配,不宜與淡色的菜肴相配。復(fù)方可與地黃、首烏、麥門冬、枸杞子等相配。 煲湯: 山茱萸加在火鍋煲湯中,煎汁的顏色很深,可以增加鮮味。 3. 保健品 藥酒、飲料: 山茱萸可制作飲料,用甜味劑矯味,用于病后調(diào)理。 壯陽藥酒中放入山茱萸以補腎澀精。祛風(fēng)濕藥酒中放入山茱萸以調(diào)節(jié)免疫、抗體與生血。 4. 文件規(guī)定 山茱萸在有關(guān)文件中屬于第二類。 【不良反應(yīng)】 1. 傳統(tǒng)文獻 《本草綱目》:“無毒?!? 2. 毒理試驗 毒性反應(yīng): 山茱萸液對蛙、鼠、兔體重、血象、結(jié)膜無影響,可致兔胃黏膜充血。山茱萸苷毒性很低,不溶血,有較弱的興奮副交感神經(jīng)的作用。 3. 臨床觀察 山茱萸無毒。在常規(guī)劑量內(nèi)水煎服沒有不適反應(yīng),長期服用也沒有明顯不良反應(yīng)。 【禁忌證】 山茱萸大便干結(jié)者不宜使用。 |
|